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边关大捷 ...

  •   这是高怀雍第一次听到有人背后议论楚婳玉,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京城里的那些贵女们是这么看她的,说得好听是散财童女,实际上是把她当成一只肥鱼在宰。

      也难怪太子循总是不放心她,想来是早就知道这一点了,这才总是心有顾虑。

      回想起去肃平之前,太子循那副千叮咛万嘱咐,宛如老父亲的样子,突然就有些感同身受了。

      他的本意是想要楚婳玉好好学习,以免屋内温度适宜了容易打瞌睡,并非是故意针对她。

      可是,经过此事以后,他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对她过于苛刻。她毕竟不是皮糙肉厚的男孩,总要精细些养才好。

      想到这里,高怀雍心里暗暗决定,以后还是要对她这个晚辈,宽容一些才好。

      于是,接下来的课上,他不自觉的放轻自己的语气,严厉中又多了一股不易察觉的,属于长辈的关爱。

      这导致,楚婳玉学了一天下来,总感觉哪里有些奇怪,但是又说不上来。

      直到中午,乔满又给她买了一份酥芳斋的点心回来,还是上一次的酥糖,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任何缘由。

      问他就只有一句话,“可能是见您这段时间学的辛苦吧!”

      如此模棱两可的回答,倒是勾起了楚婳玉的好奇心,先是屋子里烧足炭火,现在又是买点心奖励,高怀雍这是真把自己当师父了?

      不过,她并没有把这话问出来,反倒是好好地跟高怀雍道了声谢,算是领了他的心意。

      没过几天边关就传来捷报,戍边统领楚元戎带领一众将士,与敌军大战石头岭,不仅成功击败敌寇,更是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了敌军盘踞多年的重要边城。

      此番大胜,不仅击溃了敌军的战意,更是斩断了敌寇南下的重要通道,让边关防线向北推进了百里有余,这意味着高阳国的疆域又扩大了一分,而敌寇日后再想进犯只会难上加难。

      朝野上下欢喜不已,原本肃静的大殿瞬间被打破,就连高坐在龙椅之上的高阳帝,都难掩脸上的激动。

      可以说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百官纷纷出言赞叹。

      “这些年,敌寇屡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眼下失去了莫赛绿洲这个重要边城,看他们还如何嚣张?”

      “莫赛绿洲是外域最重要的一条经商之道,打下它也就意味着,掌控了外域商路的命脉,自此之后,外域的贸易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了。”

      “这可太好了,这样一来,我国就有多了一大笔边税了。”

      “没想到,经此一役,不仅转危为安,而且疆域还扩大了,实乃我朝之幸,万民之幸呀!”

      “哈哈哈!微臣早就说过,我军将士英勇无敌,边境小贼根本不足为惧!”

      “陛下,此役大捷,意义非比寻常,不仅解了边境之危,更是扬我国威,当重赏边关众将士!”

      话落,现场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位武官身上。

      他本已白发苍苍,两眼却炯炯有神,眼神里全是身为武官的骄傲。

      不等文官反应过来,兵部尚书高阳赟从队伍里站了出来,他正值中年,身姿挺拔,面容清瘦刚毅,轮廓分明,

      只见他拱手行礼,高声喊道,“陛下,戍边统领不负圣恩,带领众将士一雪前耻,理应论功行赏!”

      高阳赟身为武官之首,又是先帝亲封的秦王,在朝堂有绝对的话语权。

      文官们一见他亲自下场,开始为楚元戎请赏,马上就慌了。

      “陛下,戍边统领已然被封为异性王,如果再加封赏,怕是会功高盖主啊!”

      “臣等附和。”

      话落,大半文官纷纷站出来附和,一看那架势就是要横加阻拦。

      高阳帝心里跟明镜似的,什么功高盖主,说到底,不就是害怕武官的地位,在朝堂上高过他们吗?

      功劳是武官们用命拼出来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于是,他只当没看到那些文官,扭头看向高阳赟,笑容满面,语气轻和的问道,“那兵部尚书,你以为应该如何封赏戍边统领?”

      “按照先例,为我国打下城池,开拓疆域者,应加官进爵。可戍边统领已有楚王封号在身,这一个奖赏并不适合他,不如,就允许他自行处置战利品如何?”

      高阳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就知道皇叔会说到他心坎里,之前,楚元戎和长公主就曾多次反映,边关粮草紧张,朝廷补给常有耽误,恐延误战机。

      这个办法,不仅能解决边关粮草短少的问题,更甚至,还能激励边关战士的战意。

      毕竟,边关战利品多是敌人的兵器粮草之类的,而其中最特殊的便是敌将的代表物品,比如常用兵器,刀、枪,亦或是随身物品,扳指、玉佩等。

      这些东西不论值钱与否,更多的是对他们功绩的肯定,也代表着一种荣耀!

      眼看着高阳帝就要开口同意,下面的那些文官们急的都要跳脚了。

      要知道,这个口一开,就相当于赋予了楚元戎一项特权,日后但凡是他统领的战役,所有战利品都由他自行处置,不用再向朝廷进献。

      也就是说,原本属于户部统管的这笔进项,自此就要分离出去了。

      一旦失去这一大权力,日后将很难把控武官的命脉,更别提在他们面前抬起头来了。

      下一秒,高阳帝一声令下,“那就按兵部尚书说的办!”

      话音刚落,顿时反对声接连而起。

      “陛下三思啊!”

      “陛下不可!”

      “陛下,不能破例呀!”

      这时,有一人从队伍最前面缓缓站了出来,随着他的动作,后面的所有文官都不约而同的安静了下来。

      此人便是左丞相萧伯集,当今皇后的生父。

      他已是一个六旬有余的老人,就连官帽都遮不住他鬓角,梳理的一丝不苟的白发,尽管用力挺直身子,可脊背也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挺直。

      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道皱纹如同刀刻般深邃,一如他的阅历一般深厚。

      作为先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老臣,他也是当今朝堂上为数不多的重臣之一,所有文官,均以他和高帝师为首,并以此分为两派。

      值得一提的是,高帝师在朝堂上的地位,和他不相上下,实际权力相当于一直空悬的右丞相一职。

      不知为何,在这个问题上,高帝师竟然一直保持沉默,这让他不得不亲自站出来说话。

      “陛下,戍边统领虽然立下大功,可先前已经封为异性王,并准许世袭罔替,如今要是再允他自行处置边关战利品的实权,岂不是开了前无古人的特例?”

      他说完以后,见高阳帝还不松口,便上前一步,沉声逼问道,“老臣斗胆问陛下一句,如若戍边统领他日心生异变,拥兵自重,朝廷又该如何是好?”

      高阳帝冷笑一声,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左丞相多虑了,那边关又不是只有他异性王一人驻守,难道我高阳国长公主,以及世代功勋的骠骑大将军,都是摆设不成?”

      “可……”萧伯集还想再说什么,却被高阳帝毫不留情的打断了。

      “朕意已决,不必多言了。”

      话已至此,局势已定,再无转圜的可能。

      萧伯集望着朝堂之上的皇帝,年轻而又威严,一如当年的先帝一般乾纲独断,雷厉风行。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心里的那股子劲儿顿时泄了个干净,哪还张得开嘴再说什么。

      接下来,只听见高阳帝一声令下,“传朕旨意,戍边统领楚元戎平叛收城有功,特准其日后可自行处置边关战利品。其他将士们,依次论功行赏,至于伤残者,阵亡将士全部抚恤金翻倍,不得有误!”

      话落,文武百官无不高声附和,“陛下英明!”

      高阳帝傲视众人,等他们抬起头来,便把目光转向高阳赟,语气严肃的对他交代道,“此次赏赐涉及人数众多,账目繁杂,恐有人借机私吞克扣,你即刻挑选出两名下属,任命为督察官,全程监督执行,务必保证所有赏赐,发放到位!”

      “臣遵旨!”

      这番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们即惊叹于高阳帝思虑周全,又不满自己的财路被堵,一时之间是表情不一,心思各异。

      殊不知,高阳帝之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是因为那日高怀雍进宫述职时,向他反映过染西郡私吞罢兵补贴一事。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他只能派和边关将士利益与共的武官盯着,别无他法。

      散朝之后,文武百官从金銮殿中相继走出,明媚的晨光洒在他们脸上,将官服上的补子照的格外鲜亮。

      有几个官职高的武官,全都围在高阳赟前后,跟随着他的脚步一起走,不仅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就连言语间都是赞许。

      这般显眼的状况,惹得一众文官为之侧目。

      谁不知道,他们这是争着想要当那个督察官,不仅可以借此在边关将士那儿落好,还能在陛下面前表现一番。

      这群老匹夫,还当真是一点心思都藏不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