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恭喜我们今年新秀歌唱大赛的冠军,何诗小姐!”
      这位回到香港不到一年的二十岁的加拿大籍女孩,从主持人手中拿过属于她的捧花。全港的电视都在播放这一位获得今年新秀大赛的女孩的比赛回放,电视机中的她留着柔顺的及肩发,笑的很开心。
      和此次新秀大赛的颁奖者——艳光四射的阿梅女士比起来,还是显得无比青涩。比起这位新秀冠军,香港的小报记者更愿意关注穿着绸缎黑色长裙,将长发盘起,妆容精致的颁奖嘉宾阿梅。阿梅是香港天后级别的人物,此次能够出席新秀大赛给新秀冠军颁奖,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且这次新秀大赛的冠军,何诗小姐,可能就要成为阿梅的弟子了。在此之前阿梅从不收女弟子,此次的何诗,可以说是一个例外。
      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新秀冠军和阿梅的合照,香港好像还是和从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夜幕落下,维多利亚港的摩天轮仍旧缓慢地旋转着,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坐电梯从大厦中下来,手中依旧是一杯泡的浓郁的咖啡,红磡体育馆中的时代巨星仍旧在光芒四射的舞台中唱完了最后一支安可曲目。这是1997年初,香港在时代的齿轮下仍旧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发展着。
      两年前的何诗,还不习惯大家称她为“阿诗”,而是更习惯“Denise”这个英文名。她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读书成长,说得一口流利的法文。回到香港参加新秀大赛,原本是不在她的计划之内的。但是听闻获得第一名就可以有偶像阿梅为自己颁奖,何诗想都没想就回到了香港,以自己好久没用过的中文名参赛。最后能够获得冠军,也实属意料之外。能够成为阿梅的女弟子,何诗觉得自己真的是幸运极了。
      香港要回归祖国了。大部分的香港人都很关心,回归到祖国之后,他们还能不能做自由贸易港?他们还能不能悠闲地喝下午茶?但是时代的浪潮谁也挡不住,即使担心,也只能看着电视新闻中留着短发的女播音员面无表情地播报时事新闻,然后继续新一天的工作。香港的艺人必然也是关注政治的,但是对于回归祖国,艺人毕竟也只是谋一口饭吃。当媒体的聚光灯打到当时的艺人协会会长阿梅的脸庞上,几十只话筒放在她面前时,她也无法说出对时事政治的看法,于是媒体也只得把话题转到阿梅的演艺事业,还有阿梅新收的女弟子。
      甫一出道,何诗并没有接到很多的代言,也没有现成的歌可唱,但阿梅走到哪里,就一定有何诗的影子。阿梅也常常在各大颁奖礼请求演艺圈同辈多多关照她的小弟子。在星光熠熠的香港,能够崭露头角已经是不错。毕竟,并不是每一个新秀冠军都有成为巨星弟子的好运气。香港当初的文化仍旧辉煌,影视剧里唇红齿白的美女让人连连称赞绝色,歌神歌后的金曲场边大街小巷,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能用着蹩脚的粤语唱出几句歌谣。没有这样的光环加持,在美人辈出,实力巨星还未曾退隐的香港,实在难以得到好运气的眷顾。
      阿容便是这样。获得新秀冠军的那一年,阿容只有十五岁。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去年的新秀冠军。她的歌唱实力不差,甚至可以和一线歌手媲美。但香港向来是歌影不分家,歌唱得好固然让人追捧,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长得漂亮。但在美女如云的香港娱乐圈,阿容的相貌连中等都算不上。1996年的新秀歌唱大赛,阿容披荆斩棘获得第一名。本想着可以通过歌唱比赛大红大紫,有歌可唱,有钱可赚——养活自己的单亲母亲和弟弟。但是第二天比赛结束,却没有一个公司找自己签约。大街小巷也流传着因为新秀冠军长相平庸,没有大公司愿意签下她的流言。
      阿容没想到,这个传遍大街小巷的传闻居然变成了现实。
      1997年,16岁的阿容在逼仄的香港民居里照着镜子,“我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难看吗?”她用力去擦掉镜子上的灰尘,看清楚自己的脸。方正的脸型,略微有点外突的牙齿,不算白皙甚至还有几颗痘痘的皮肤……她的容貌,无论是哪一点也比不上唇红齿白,一颦一笑皆是风情的港星,甚至如何包装也成为了难题。一年过去了,阿容除了跑了少少几个商演,赚了一些辛苦费之外,仍旧没有新歌可以唱,也没有公司去找她签约。
      “不怪没有公司愿意签我做歌星咯,就当是一场明星梦吧。”
      她呆呆地看着玻璃书柜中闪闪发光的金色“新秀冠军”奖杯,把镜子扔到一旁,拿起一旁的遥控器,摁下了红色的按钮,打开了电视。
      春天的香港连绵阴雨,苦得连电视也受了潮。吱吱呀呀的老电视机缓缓打开,画面模模糊糊,甚至看不清其中的人像。但是电视机中女播音员的声音仍旧听得分外清楚,特别是那四个刺耳的字眼“新秀冠军”。
      如果说阿容认命了,是不可能的。一年前的此刻,在电视机中的女孩是她,她做着成为歌星,登上红馆的梦想,做着可以买楼赚钱,孝顺单亲妈妈的梦想。但是一年过去了,她方才发现原来仅仅唱好歌还不够,成为明星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电视机慢慢地变得清楚,她看清了电视机里,今年新秀冠军的脸庞。那是一张略微带着一些英气的脸,和旁边的巨星阿梅站在一起还是有些青涩,但是却衬托出她的那一份难得的少年气。
      “难道我就要在这个拥挤的楼里过一生吗?难道做女歌星一定要容貌艳丽?”
      阿容突然问自己。她想起每日辛苦工作的单亲妈妈,想起想要上学的弟弟,虽然妈妈常常对自己说自己不辛苦,还撑得起这个家,但是随着慢慢长大,她明白在香港生活下去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命运不该这样,她本该做艳光四射的女明星,市中心的红磡体育馆是她应当登上的地方。那里理应有她的汗水,有她的笑声。阿容关掉电视,冲到洗澡间,莲蓬中流出的水流将她干燥的头发打湿,她突然变得清醒:
      “我想要登上红馆,我想要做天后……”
      第二天,阿容就带着自己的新秀奖杯,奔波在香港的唱片公司之中。她心想大公司估计连自己的简历看都不会看一眼,于是先是去了几家小唱片公司。九十年代的香港娱乐业还算发达,女明星们更是受欢迎,阿容听说,广东歌在大陆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她想,自己会唱歌,多跑几家公司,总会有公司签下自己。只要有公司签下自己,就不愁没有饭可以吃。
      跑了好多家公司的阿容,站在中环的车水马龙之中,觉得自己从来不是老天眷顾的那一个。紫荆花的旗帜前些天才挂上香港的街头,阿容才意识到,原来香港如今已不是英属,而是回归了祖国。中环的商场仍旧悬挂着媚眼如丝的女星广告,而去年的新秀冠军阿容,却为了自己的生计奔波了一天,仍旧没有公司愿意签下她。她看着不远处的“EEG”标志。EEG是香港的唱片公司中的翘楚,其中包装出不少火遍香港的歌星。做歌手,能够进入英皇,只要听话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阿容心里想,如果能够进入英皇当歌手,该多好啊。在车窗玻璃中,阿容看着自己的脸庞,好像这个方方的脸颊也不再让自己感到讨厌。她想,或许英皇愿意签下自己呢?
      第二天,阿容成为了英皇的签约女歌手。坊间有传言,阿容是通过某些难以启齿的方法成为了英皇旗下的艺人。阿容一开始看到这些报道很生气,但是久而久之,也就不再关心那些小报上为了刺激人的感官而写出的新闻,她想,只要自己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流言蜚语总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而那一天的面试,阿容确实是通过自己的歌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签约女歌手。英皇也觉得这个女孩虽然长相不在主流审美上,但是英皇的包装能力也不容小觑,如果能够把这一块璞玉包装成光芒的美玉,后面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难以估量的。
      公司里有不少同龄人,但阿容生性谨慎小心,因此也不愿去主动结识其他艺人,和不少公司里的同事也不过是点头之交。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阿容在英皇终于有了一首出道的单曲,还和公司中其他的两位女星并称三小花。这样的日子虽然抵不上巨星阿梅的闪闪发光,但是也让阿容足以接济家里。
      时间很快流转到了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跨年,阿梅在红馆办了史上最壮大美丽的演唱会。阿梅在台上唱啊跳啊,服装换了一套又一套。灯光打在她绝美的脸庞上,阿容看到阿梅在台上光照万民的样子,很是羡慕。她只希望自己可以走进红馆,哪怕是只拥有一场小小的万人演唱会,她不要求场场爆满,但是只要有登上红馆的机会,就已经非常满足。
      阿梅随着升降台缓缓地落下回到了后台,观众的安可声却仍旧没有停歇。阿容仍旧沉浸在这场演唱会的惊艳之中,直到老板杨先生拨响了她的CALL机,叫阿容一同去后台参加庆功宴。阿容急急忙忙地跟着其他艺人一同来到后台,人潮涌动,她看见了好多光鲜亮丽的明星,她们妆容精致,仿佛从画中走出的美人一样令人惊叹。阿容呆呆地站在后台的角落,不知道和谁说话才好。
      老板杨先生将呆呆地站着的阿容带到演唱会进行时担任和声的工作区——何诗刚刚结束这场演唱会的和声工作,在原地回味着刚刚自己师傅演唱会的表现。杨老板说:
      “阿容,这是今年的新秀冠军何诗,你们年纪差不多大,认识一下吧!”
      阿容愣了愣,然后展露出天真的笑容:
      “哈啰你好!我是阿容!”
      何诗也使用了相同的句式:
      “哈啰你好!我是何诗!”
      阿容笔直地伸出手,何诗迟疑了一下,也伸出了手,两个人紧紧地握手。
      两个刚刚出道的少女,在阿梅的演唱会后台,以握手而相识。
      很多年以后,何诗想起这一幕,笑着对媒体说握手过于老土,说阿容与自己初次相见,连电话号码都不愿意留,只愿意小心地留下自己的CALL机号码。阿容说当年出道小心翼翼,怕信错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