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全 ...

  •   《尸鬼》这个故事,宛如一场绵绵不绝的黑夜。
      那是混沌、暧昧、闷钝的沉重感;
      那是无际的暗夜中,有“什么”发出了尖刻的、令人不快的声响,引起一点微小的涟漪。然后那个“什么”还没来得及曝光于黎明,便再度被黑暗吞没的,憋屈感;
      那也是一份无比虚妄却又无比真实的恐怖感。
      《尸鬼》充满矛盾。而它正是以那种激烈的矛盾,吸引了我们。

      剧情篇:外场村惨剧

      故事舞台设定在虚构的部落——外场村。那是被群山包围,人口只有一千三百人,与世隔绝的小部落。村民世代定居于此,人际关系自成格局。
      某年11月8日,一场大火烧毁了这个村子。然而对这个村子幸存者来说,火灾却并不是毁灭的开始,而是另一个毁灭事件的结束。事件的真相,则要从这年夏天说起——
      7月24日,外场村正在举行送虫祭。凌晨,三辆卡车忽然闯入祭奠,随即又掉头离去。这突发状况虽然引发了村民的议论。但此时,没有人发觉,卡车上装载的是并非人类的恐怖生物,尸鬼。
      尸鬼,日式吸血鬼。尸鬼们大多经过“死而复生”的人生经历,以人类血液为食,对佛像、十字架等物品上的放射线条感到厌恶,讨厌驱邪仪式,不被人类邀请就无法进入人类的住宅,看似与西洋吸血鬼没有区别。然而,他们对“害怕”的东西都只有着精神上的厌恶,真正能将他们至于死地的则是打入心脏的木桩和“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
      他们是数量稀少的存在。尸鬼的首领沙子厌倦了长久的孤独,试图建立一个尸鬼的部落。她看中了外场村与世隔绝的地形与土葬的习俗,准备在外场建立只有尸鬼的新社会。经过长达一年的精心策划,她和同伙买下了村内顶点的建筑.兼正之家,趁着夜色潜入外场村。
      随后——
      8月,外场村山入地区发现三具腐尸,这他们是尸鬼们最初的猎物;
      9月,外场村迎来第一波死亡高峰;
      10月,外场村迎来第二波死亡高峰。
      村民逐个死去,又转变成尸鬼从坟墓中爬出来,然后潜伏于黑暗中,寻找时机袭击自己的亲朋好友。外场村里一片鬼影幢幢的景象,恐怖的气氛伴随着尸鬼们无声息伸出的獠牙,于这个小小的村落中蔓延。
      异乎寻常的死亡人数引起了人们的警觉。村里寺院的副主持室井静信、医院院长尾崎敏夫、外来者结城夏野通过各自的机遇,都发现了尸鬼的存在。三人却对尸鬼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反应:结城夏野无法将转变成尸鬼的昔日好友视为邪恶,选择放弃生命让对方杀死自己;静信认为尸鬼与人类的立场是相同的,拒绝猎杀尸鬼;只有敏夫为了挽救村子,带领村民对尸鬼展开反击。
      而在不知道尸鬼存在之前,村民是弱小而愚昧的存在。一旦了解尸鬼的真面目,人们迅速从被狩猎者变成猎人。就如当初无声地夺走村民的性命,如今他们也无声地挥舞着锤子,铁青着脸将木桩打入昔日亲朋的心脏。
      11月8日这天,尸鬼即将被消灭殆尽。尸鬼们的尸体在村内堆成了小山,然而血腥的现实让村民的精神濒临崩溃。一位村民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在外场的森林中放火。这场大火成为事件的转折与结束——残存的尸鬼希望在这场火灾中找出逃生的契机,村民则需要这场火灾来终结一切。包括他们在恐惧中逐渐崩坏的感情。
      最终,大火吞没一切。外场村毁灭、

      登场角色篇:外场村阶级构图

      关于外场村:被三座山野包围,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村子于明治年代便已存在,总人口一千三百人,自战后便没什么变化。村庄周围种植枞树,村民主要依靠制作卒塔婆(写有梵文的塔形木牌,丧仪用)和棺木为生。正因如此,静信在随笔中,将外场村称为“被死亡包围的村庄”。长久生活在外场村的村民,不但异常排外,在村中也自觉地划分出阶级。

      第一阶级•寺院
      外场村的精神领导,位置坐落于半山腰。寺院一度是外场的土地所有者,战后才渐渐失去了世俗权利。即使如此,在大部分村民都是信众的外场村,寺院仍是绝对的精神领袖。外场村的人际关系也是以寺院为中心,向外蔓延。

      代表人物:室井静信
      寺院家的儿子,任职副主持,业余作家,正在创作小说《尸鬼》。个性温和纤细,有轻微的精神洁癖,无法容忍不正当的行为。但另一方面也是个虚无主义者,对一成不变的外场村抱有杀意。大学时代曾试图自杀,在邂逅尸鬼的首领沙子并了解尸鬼的存在后,对外场村的杀意终于找到出口。最终他成为尸鬼中的一员。

      ↓

      第二阶级•尾崎医院
      同样坐落于半山腰,地理位置比寺院略低。村内唯一的一所医院,名义上是医院,实际上是只有19个床位的小诊所,医院中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诊疗。作为村民健康的把关人,前代尾崎院长为医院在村里的地位而自豪。

      代表人物:尾崎敏夫
      尾崎医院第二代院长,前代院长的儿子,静信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头脑灵敏,个性大而化之。尽管是个现实主义者,却为了给村中弥漫的死亡找出真相而比身为和尚的静信更迅速地接受“吸血鬼是存在的”一说,并带领村民对尸鬼进行反击。

      ↓

      第三阶级•普通村民
      世代生活在外场地土地上,极度排外,老一辈外场人总是轻易将不好的事情归罪到“外地人”身上。很少有人想过离开村子。

      清水惠
      尸鬼一员。清水家的长女。厌恶外场的沉闷气氛,渴望有一天离开村子,因此暗恋上来自大城市的结城夏野。

      田中薰
      清水惠的好朋友。自惠“死去”后逐渐发现了尸鬼的真相。

      田中昭
      薰的弟弟,是最早发现兼正之家有异常的人。但由于年幼,没人相信他的话,最后被变成尸鬼的父亲杀害。

      武藤徹
      尸鬼一员。武藤家的长子,最初变成尸鬼时拒绝狩猎,辰已却以他的家人性命为要挟,要求他去杀害最要好的朋友夏野。在夏野自愿牺牲后,徹又邂逅了善良的律子,并从她身上得到自我了断的勇气。

      村迫正雄
      尸鬼一员。村迫米店家的幺子。厌恶夏野,变成尸鬼后与薰一起,积极地适应了尸鬼的生活。

      国广律子
      尸鬼一员。尾崎诊所的护士。个性温柔善良,变成尸鬼后拒绝进食,宁愿再度死去。后来与徹一起进入沉眠,最终在村民手中得到了断。

      ↓

      第四阶级•外来者

      由外地搬迁到外场村的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与村民的生活没有区别,始终被排斥在村民的生活之外,他们甚至不能进入村民组织的治丧组织。

      结城夏野
      跟随父母一起,从大城市搬到外场村的少年。由于父母一直未正式结婚而被视为异端。他厌恶外场村的封闭气氛,一直努力想回到大城市。

      ↓

      阶级之外·尸鬼据点

      尸鬼据点兼正之家,地理位置处于外场最高点,是前代村长的住处。由于外场村整个村落都曾是寺院的领土,兼正家的人负责与寺院交涉村民租地事宜。兼正之家在被卖给桐敷沙子之后,被改造成适合尸鬼居住的环境,成为了尸鬼组织的根据地。

      桐敷沙子
      于暗夜中潜入外场村的尸鬼少女,是集团中活得最久的尸鬼。虽然身为非人类,却渴望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之所以会注意到外场村,是因为一年前读到了室井静信的随笔,进而发现外场村是理想的居住地。

      桐敷辰已
      沙子的仆人,尸鬼中的变异种“狼人”。没有经历过“死而复生”,可以在阳光下活动,即使摄取普通食物也能存活。尽管被静信指出“狼人”比“尸鬼”更高等级的存在,辰已仍然甘愿做沙子的仆人。

      读后感篇:《尸鬼》是布满陷阱的自我完成之旅

      《尸鬼》,原作体裁为小说,作者小野不由美。1998年,《尸鬼》推出精装版,上下两册共1000页,可谓“恐怖巨篇”,对后来日本的各类恐怖作品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002年,《尸鬼》推出文库版;2007年,《尸鬼》改编漫画版,执笔者是创作过《封神演义》的藤崎龙。《尸鬼》“生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驳。
      小野先生的风格十分有趣。她的专长是写恐怖小说,但奇幻小说《十二国记》更加有名。虽然特定环境下的闭塞小社会、无比细致的前期铺陈都是她所擅长的手法,使她的作品具有高度写实感,不过归根到底,她的恐怖小说还是满载着理想主义和说教,让人觉得“与其在说恐怖故事,不如说是在发泄作者本人对人生的疑惑。”
      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尸鬼》是评价最高的。这部小说里囊括了小野老师所有擅长的元素:人际关系自称格局的闭塞小社会、于暗夜中无声进行的恐怖事件、最后当然也少不了对人性的探讨。
      “小野主上的诉求是什么?”——这是每一个FANS拿起《尸鬼》后,最想了解的问题。于是急匆匆读下去,然后在“人类是否有消灭尸鬼的立场与资格”纠结,进而得出“小野主上是想讨论人性的善与恶”的结论。
      殊不知这样正中了小野先生的陷阱。《尸鬼》所要探讨的人性,并非善与恶那么简单。那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如果将这个寻求答案的过程以阶段划分,至少能分出三个阶段。

      ↓

      第一个推证阶段:善与恶

      既然有对人性的描写,小野主上免不了按照约定俗成将四类人物与四种人性对号入座。
      至善、善、至恶、恶。
      如果将律子和夏野善良到不惜自我牺牲的行为看作至善,那么敏夫为了村民拿变成尸鬼的妻子做活体实验,将对方亲手、活生生地再度杀死的行为,和他带领村民杀死尸鬼的行为,都是掺杂了恶意的善行;另一方面,沙子这名外场村惨剧的元凶其行为无疑是至恶,静信从尊重尸鬼的生存权到堕落为尸鬼的过程,则是掺杂了善意的恶行。
      这么一看。似乎人类并不是至善的一方,尸鬼也不纯粹是邪恶。由于日本人的传统思维中,善和恶之间的界限暧昧模糊,没有绝对区分,国内的读者很容易被误导,认为《尸鬼》是善恶无界的故事。
      但如果仔细分析,代表善意的律子、夏野、静信三人都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知道尸鬼的存在后什么都没做,放任事态发展。
      难道善意就是不作为吗?那么这种善也未免太脆弱了。

      ↓
      第二个推证阶段:“见弃于神”

      我们继续在故事中寻求答案,于是另一个关键词浮上水面——“见弃于神”。
      这是静信的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词,也是静信内心的真实写照。
      “见弃于神”,指被排斥在秩序之外。在静信的内心中,存在着一个虚空的世界。空虚感促使他渴望自由的精神,并以此来填补生命。因此他希望打破规则来获取自由,而这份渴望又使他察觉到自己与村民的期待格格不入。然而外场村的秩序几十年如一日,静信在失望中对外场村的秩序和束缚自己的村民产生了杀意。因此,“见弃于神”其实来源于静信自我放逐的幻想。
      那么,《尸鬼》的诉求是鼓励人们反抗秩序,放逐自己吗?
      当然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笑)。

      ↓
      第三个推证阶段:秩序与失序的调和
      实际上,静信的内心也存在着热爱村子的一面。正如他自曝的心声:“如果不是爱着村子,也不会甘愿接受束缚”。
      身为故事中戏份最重的角色,他的想法也是作者的想法——人类虽然无法在僵硬的秩序下生活,人类更无法在没有秩序的失序状态中生活。这就好比,身处失序世界的沙子依恋着人类世界的秩序,静信也承认他顺从村民的期待继承寺院时,也有甘之如饴的心情。
      因此,最理想的状态,是在秩序和失序中找到平衡点
      《尸鬼》其实是人类在秩序与失序中寻求调和的自我补完。尽管外场村最终从秩序走向失序,而沙子建设“有秩序”的尸鬼社会的期待也落空了,但调和在静信的小说中得到了实现——被放逐到失序世界的该隐最终一边承认自己仰慕秩序,一边接受了自己失序的现状。然后发现一直纠缠他的亚伯是他幻想中的产物。最终他与亚伯合而为一,成为完整的人类。
      ——是的,《尸鬼》最终诉求,就是如此。

      (后记)
      从拿起书开始,到找到正确答案,我们经历了陷阱重重的旅途。最后在得到答案的一瞬间,终于夜尽天明。这种畅快感,一言难尽。
      也许,比起稍显沉闷的故事,这个寻求答案的过程,才是读者喜欢《尸鬼》的真正原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