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这天柳石从镇国公府回家,又碰上李氏在家里哭哭啼啼的哭诉柳世安对她的冷落,公婆的冷眼旁观之类的。这次还重点抱怨了婆婆去官宦人家应酬,不带着她这个正经儿媳妇之类的。

      让柳石一家人烦不胜烦。

      柳世安家和柳石家一样,从清河县下河村搬入了京城没几年,在京城中除了邻里也没有什么熟人。柳世安即便有些官场上的应酬,也都是在外面的酒楼里办的。也有同僚的家眷发帖子邀请他家的女眷赏花宴饮之类的,都是柳世安的母亲独自去的。实在是李氏的性情上不了台面,连京中新结识的邻里都厌烦她,柳世安的母亲又怎么愿意把她带去柳世安的同僚家,给柳世安丢人呢。

      李氏满肚子怨气没地方发泄,周围的邻居听到她抱怨,还说她性子差不孝顺,都不爱与她来往。

      她就经常跑到住得不远的柳石家里来。

      一来大家都是同族,又都是从清河县出来的,她一个年轻妇人来这里走动的频繁,外面人也不会说她什么。二来,她相公已经是官员了,柳石还只是举人,料来柳石家也不能把她赶出去。

      她可算给自己找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地方。

      柳石大多时间都在镇国公府教书,面对这个怨妇的就只有他奶奶,他亲娘,以及他媳妇了。

      柳石一听见李氏的声音就皱了眉头,李氏的所作所为真是癞蛤蟆不咬人,它膈应人。

      把负面情绪都宣泄在他家人身上,是看他好欺负还是怎么着?

      之前柳石就对柳世安提过一次,柳世安的母亲就约束着李氏,不让她经常的出门。这次看来是柳世安的母亲不在家,她公公因为男女大妨也不好管教她,才让她抽空又跑来说闲话了。

      可是看在柳秀才和柳世安的面子上,柳石一家还真不能把她赶出门。哪怕柳氏全族都觉得她烦人讨厌,可是只要她还有柳世安的妻子这个名分,那明面上还真没人能把她怎么样,不能因为她而伤了柳世安的颜面。

      柳石只是用傀儡粒子指挥她告辞回家,还能怎么着呢?

      柳石的奶奶在家乡也算是个泼辣爽利的妇人,这要是在下河村,大家都是同村同族的也不怕丢人,她早把李氏骂回家了。

      也就是柳石考中了秀才,成了有功名的读书人之后,柳石的奶奶才对自己提高了要求,言行收敛许多,都是为了不给孙子丢人。

      如今一把年纪了,还被个族里的年轻小媳妇堵上门了,可把柳石的奶奶气着了。

      可还是那句话,柳世安是他们全族最有出息的人,何况柳世安又和她孙子柳石关系甚好,可以说帮了柳石许多。她也不能不考虑柳世安的颜面,要是在这里喝骂李氏,让外人听了去,对柳秀才家和他们家来说都颜面无光。与其让李氏对着外人乱说话,不如他们家忍忍得了。

      即便如此,她看见柳石还是忍不住唠叨,“世安哪儿都好,性子好,又会读书,又有官运,就是夫妻运不好。娶了这么个败家媳妇,她自己是个不下蛋的母鸡不说,婆家没有休她回家都该烧高香了,还有脸在外面说婆婆的不是。都是柳秀才夫妻性子太软,把她惯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就她这样的,她爹还是个举人?就该把她送回娘家,让她爹再好好教教她该怎么做人。”

      柳石扶着奶奶道,“奶奶别生气,为了那样的人不值得。她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您就当作耳边风,没听到。您也知道,李氏做不了家里的主,她除了说闲话也没有别的能耐。您有空的时候也去世安家走走,婶子成天面对着这么个儿媳妇没准比您还烦呢。”

      不过柳秀才夫妻相对别的乡下公婆来说,确实算比较软的。他们家与普通的乡下人不同,毕竟是世代读书的,比较讲究礼仪。就算是教导儿媳妇,也以说教居多。没有乡下人那种不满意了就喝骂,骂了不听还上手打的作风。

      这就使得李氏并不太害怕公婆,哪怕做错了事,最多被训一顿,又不会少一块肉。压根不放在心上。

      不像李氏的娘家,李举人管教儿女,那真是和管教贼也差不多了。不满意了就打手板,更严重的时候打板子也是有的。所以李氏和娘家的兄弟们都分外的害怕他们爹,对着李举人那真是一句忤逆的话都不敢说。

      嫁到柳世安家,发现他们家没有打人的习惯,李氏的胆子这才越来越大。

      不过柳世安也不会被李氏拿住了,他把李氏的一言一行都写信告诉了李举人,还在信里说李氏没有生育子嗣,这柳家还可以接受,但是李氏不听从丈夫的话,不孝顺长辈,那柳家宁可名声受损,也不要这么个媳妇。

      李举人接到了信就是大怒,不过这怒气不是冲着柳世安家,而是冲着他自己的闺女。本来李氏一直没有生育,他就十分的心虚,生怕女婿家休妻。可没想到自己的闺女仗着公婆脾气好,竟还敢在婆家作天作地的。

      李举人对柳世安信里的话是深信不疑的,他非常了解柳秀才的为人,知道他就是个纯善简单之人,柳世安家也绝对做不出苛待儿媳妇的事。

      李举人当即给闺女写信,把她大骂了一顿,又说她再敢不孝公婆,忤逆丈夫,就亲自进京把她带回娘家打死,绝不容情。

      这封信把李氏吓着了。从此安静了许多。

      柳晟五岁的时候,柳石把他送到了柳秀才那里启蒙。

      一个原因是他身上毕竟还担着差事,镇国公府每年付给他一大笔束修,他当然要对李承嗣认真负责。

      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个时代一般父亲不会亲自教授儿子念书,而是会给他另外找老师。

      柳石当初就是由柳秀才启蒙的,柳秀才在下河村教书育人多年,经验很是丰富,柳石对他的人品能力完全的信任。

      再说柳秀才家没有孙辈的小孩子,进京之后他也没什么事做。

      不像柳石的爷奶和爹娘,他们深爱着土地,等柳石用积攒的银子在京郊零零散散的买了一些田地之后,哪怕是租赁给别人种,他们也挺乐意经常去那边走一圈的。有土地在,他们在京城就住的非常安心了。

      而柳秀才从来没有下地务农过,就算柳世安买了土地,也是柳秀才的媳妇打理收租之类的事。他生来就只学过读书,后来又教书育人,实在没有干过别的事情。不过他一个偏远乡村的秀才,在京中没有什么名气,现在是开不起来学堂的。

      因此柳秀才主动提起愿意给柳石的儿子启蒙,柳石当然也愿意给自己的启蒙先生这个面子。

      柳世安还说,等柳晟考中了秀才,他会考察柳晟的资质,如果让他满意,就会把柳晟收入门下。

      柳石当然也乐意如此。他清楚自己不是才华横溢的那种才子,哪怕有信心考中进士,那也是因为积累深厚,厚积薄发。实在不是那种天才型的人物,几辈子也没有什么可能考中一榜三鼎甲。

      能考中一榜三鼎甲的人,几乎都可以说是才华天授,这是强求或者努力都没办法做到的。这种天授的才华,就像李白那样的诗仙,你读一百年书,能背诵所有华美的文章和诗词,可做不出那样的诗就是做不出来,缺少那样的灵性。

      自己的儿子如果能拜在天资纵横的柳世安门下,那当然是大好事。

      到了京城再一次举行会试科考的时候,柳石顺利考中了二榜进士。之后又考进了翰林院,在其中学习三年。

      他向老镇国公辞去了教李承嗣读书的差事,他如今算是朝廷的预备官员,再在勋贵人家做先生就不大合适了。老镇国公给柳石包了个大红包,又从老库房里找了几本古籍字画,给柳石当作庆贺他考中进士的礼物。

      李承嗣年岁渐长,现在也以习武为主。老镇国公也没想过再找个读书人督促他念书,他认为李承嗣读了这几年书,之后就可以看书自学了,反正他不需要参加科举,四书五经知道个大概,将来能写奏折就行了。

      柳石对这个教了几年的学生还是挺有感情的,也不是说辞了差事就两不相干了,见面的时候也会给他列一些书单,让他去读去悟。多读书总没有坏处。

      柳石老老实实的在翰林院学习了三年,之后又考试留在了翰林院,做了个翰林官。要说柳石最喜欢翰林院的地方,就是这里书籍多,又没什么苦差事,虽然俸禄少,没实权,但柳石自己对此是没什么不满意的。

      他也挺愿意在翰林院里待着,然后看着柳世安步步高升,成为朝廷里的重要人物的。

      柳石挺了解柳世安,但反过来说,柳世安也非常了解柳石的惰性。

      要是没有人推一把,那柳石大约会像第一世那样,在翰林院做一辈子的学官,然后退休。

      所以柳世安就推了他一把。

      在柳石做了三年的翰林官之后,在没有走动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就被调到了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任职。

      对于这份调令,柳石当然是茫然的,反应过来之后,就知道是柳世安安排的。

      当柳石去询问柳世安的时候,他放下了手中的书,颇为严肃的说,“石头,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难道不想为朝廷,为国家,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吗?”

      一句话就把柳石堵回去了。

      与柳世安的胸襟,气魄,志向相比,柳石瞬间觉得自己混吃等死的理想简直太渺小了。

      惭愧的反思了一下自己,柳石也就决定在大理寺好好干活。

      别说,大理寺还真的挺适合柳石的。

      柳石曾经在巫师世界做过魔法法庭的法官,虽然法律制度不一样,但是查案,审案,结案的思路是一致的。

      柳世安也没有看错柳石,哪怕他天性懒散,但对于职责非常有责任心。只要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他就会努力去做好。

      进入大理寺之后,柳石就迅速把朝廷的每一条法律条文都研究的清清楚楚。他还算是个官场的新人,当然不会身肩重责,倒是有大把的时间把大理寺的那些旧案例都拿出来研究。

      哪怕柳石的情商不算高,但他精通法律条文,做事有理有据,都有旧例可循,又是正经科举出来的进士,在大理寺做官做的很顺利,风评官声都很不错。

      倒是柳世安,又是被皇帝派去灾区赈灾,又是被皇帝指派为钦察查案,经常得到皇帝的召见问策,俨然成了当今圣上的心腹。

      与柳世安事业的顺利相比,家里的家长里短也就是小事了。

      柳石觉得能把两个儿子教养成材已经是个挺艰巨的任务,因此没有打算要第三个孩子。

      柳世安家里,柳秀才夫妻已经是默认将来从族中过继孩子了,也不着急。李氏则俨然向怨妇的方向发展了。不过有李举人那封信的恐吓,她也不敢再在外面乱说话了,也不敢明着忤逆公婆丈夫了。只是有她在的场合,气氛不会愉快就是了。

      柳世安不希望爹娘反而受儿媳妇的气,正式警告了李氏,若她还不懂孝顺长辈的话,就把她休回娘家。李氏害怕回娘家面对她爹,这才真正安分下来。

      柳世安倒和岳父李举人一直保持着书信的往来,因为李氏一直无子,李举人还劝柳世安纳个妾以诞育子嗣来着。被柳世安回绝了。

      柳世安在女色和子嗣上没有什么执念。哪怕厌弃李氏,也会供养她一生。

      他自认夫妻运不佳,即便是这样一个妻子,但事已至此他也接受了。如今家里父慈子孝,将来族中若是有了孤儿就过继来当嗣子,对现在的家庭生活,他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第 1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