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章作话为名词注释,可跳过。)
隔行如隔山,这两章专有名词有点多,秋秋尽量掰碎了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小天使可以留言,秋秋继续添加注释。
秋秋自己也不是生物专业的,可能有地方有错漏。欢迎指出讨论~
性状(重要名词):个体所能被观察到的特征。下一章会经常出现这个词,“性状改变”,举个栗子:“高个的爸爸妈妈生出矮个子孩子”,这个就属于性状改变。
RNA病毒:世界上大部分生物(包括人类、DNA病毒)遗传物质为DNA(双链,较稳定),与之相对,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双链或单链均有)。病毒无法单独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RNA病毒容易变异,因为其自我复制时,错误修复机制的酶活性近乎没有。典型代表就是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疫苗不是没有,而是HIV病毒变得太快——只要我跑得足够快,疫苗四百米长刀就砍不到我。
底栖生物:栖息于海洋或内陆水域底内或底表的生物,是水生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如螺类、海星、海绵、海葵等。【百度百科】海螅为深海底栖动物,沿用自水螅概念。
RNA编辑、修饰:就是把RNA搞来搞去看能不能出点新东西,比如剪断、拼接、加化学基团。因为基因编辑与修饰是一种基因治疗理念,主要针对人类(所以是DNA层面),本文将沿用此名词并转移到RNA病毒上,后面如果出现RNA基因编辑不是错误哈。
目前在DNA基因编辑、基因修饰治疗领域,前沿的实验室已经能实现针对性的基因敲除、剪切,达到特定疾病治疗目的。例如CRISPR/Cas9技术,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因编辑,已在实验室层面实现治疗失明小鼠——如果觉得看不懂甚至读不出来也没关系,因为秋秋也没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