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那个时代的言传身教 ...
-
十九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各行各业正处在计划经济模式的时期,老式的模式已经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大部分领域需要废旧立新重新确立新的章程与举措,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对青少年教育方面应当把品德放在首位,重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改善人类的愚昧,让人从社会角度去思考人生。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及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自然人们对社会领域中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资源分配不足的落后情况制约了地区的发展,尤其体现在我居住的三线城市的公交资源,不仅车辆少还严重老化的公交车启动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每趟公交车上都挤满了男女老少的情景,成为了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或逛街的市民出行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公交车急需更新换代了。
那天我出门办事好容易等来了一趟某路的公交车,自然顾不上礼貌谦让,害怕过分的礼貌谦让上不了公交车恐怕会耽误了办事,自然也就凭借强壮年轻的身体优势生硬地挤上了公交车上。接下来我被摩肩擦背的人群簇拥着再往后面挪动,可没有挪动几步怎么也挤不动了只好暂时呆在走廊靠近驾驶员附近,转动不了身体的我守在前门处的走廊内正好能够瞅见开公交车女司机后脑勺略小头顶上盘起的乌黑秀发,她戴一副近视镜眼神中流露出狡黠。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公交战线,公交司机的工作已经实行了量化考核管理,收费与司机的工资直接挂钩这样车厢内的乘客越多司机越兴奋越高兴,同时也唯恐乘客没有投币影响业绩所以司机有权监督上车人员的交费情况。
公交车走走停停一路上的乘客也上上下下,这样新上车的乘客与我擦肩而过时都在左顾右盼地寻找腾出来的坐位。
女司机一张巧嘴对新上车的乘客及已经在座的乘客,担当起了掌控局势的主角,用她那嘶哑的嗓音高调地喊道:“新上车的乘客请往里走请扶好站稳,有谁给这位新上车的老人让个坐,哪位新上来的乘客你恐怕上车时忘记投币了。”女司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展现着超强控制局面的能力。
在资源共享的公共场合里谁也无权干涉他人的合法权益,让座是礼貌,不让座也是本分这是无可非议的,抱着这样心态想法的人一切也就自然平和了。
“前方某某站就要到了,请下车的乘客提前做好下车准备,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请有坐的年轻人给这位老人让个座。”此时车厢内出现了不给老年人让座的尴尬情形时威严的女司机干脆停下了公交车,想用这种办法唤醒有座位坐的年轻人的良知,好来维持车上的良好公共秩序,可她的话语并没有触动年轻人的内心做尊老爱幼的模范行动,因为车上的人都在东张西望地注视着有座位的年轻人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不满情绪,此时好不容易有了座位的年轻人被周围人的眼光瞧着发怵,干脆佯装什么也看不见的年轻人自有道理把脑袋扭向窗户尴尬的气氛有些紧张。
我扶着扶手站在靠近座位的位置处看见了面前座位上坐着一位皮肤白嫩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年轻少妇和她的孩子,看上去她有几分学者的模样,长得也还有几分姿色,俊俏的瓜子脸一双美丽的眸子乌黑的长发披肩像瀑布一样流畅而下,她膝上坐着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大约五、六岁的模样,孩子似乎听懂了司机阿姨的话,想从母亲的膝盖上往下溜。
这是我无意间注意到的,小男孩与母亲的细小的挣扎的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瞬间,原来小男孩的母亲却用双臂紧紧的搂抱住男孩的身体不让孩子挣脱地溜下去,看来母子之间进行了一番不易觉察的较量,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我看懂了孩子的想法也看懂了母亲的心思。国家提倡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这一点无可挑剔也无可厚非,然而老人更需要照顾的情况下,我看懂了孩子是想让母亲给老人让座,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一定讲过要实践中华美德尊老爱幼。但此时的母亲却阻止了孩子要做好人好事的行为的这番较量中,受法律保护的孩子与母亲不让座也是合情合理的,自然会有其他的好心人给让座的。
此时孩子的心灵是纯洁完美的像是一张白纸,只要抹上一抹就会走样的,眼看孩子就要做助人为乐的好事成为一个在平凡中彰显文明举动的文明人的刹那间却适得其反,也许这件小事今后会影响到孩子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这位看上去温文而雅的少妇也许她还是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或许她教育其他的孩子说要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她却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实施了控制,这时看上去这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时代女性她却在给自己的孩子树立着榜样。
女人双臂拢住孩子瘦弱的身体并且十个手指交叉如铁钳般地夹住孩子的身体并且紧紧地搂抱着想要挣脱滑下去的孩子。这时小男孩觉察到我的注视却不在做最后的挣脱动作有点羞涩的孩子无力挣脱母亲的束缚,此时我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愠色的愤怒把目光投向这位母亲时却无权说什么,只好又调整了我自己的心态收敛了自己的目光无权评说什么。
公交车上的气氛是尴尬的多数的乘客是冷漠的这样的氛围是令人心寒的,本来尊老爱幼以此为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德,可是在这一现实的时刻却没有体现出来是件多么令人遗憾的小事。
此时在我的心中人性的伟大与渺小顿时都黯然失色了,人类应有一丝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之心顿时消逝了,人情味也渐渐的淡然了,社会需要有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才称之为社会的假如像资本主义社会的顺其自然下,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又怎么称之社会呢?似乎那种霸权与弱肉强食的丛林政策的思想开始在那个时代萌芽了,社会不在把人情味的人间美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了而是改了味道。
面对眼前尴尬的现实场面有座位的乘客把目光投向了窗外,这些小部分人的行为与做法让我瞠目结舌,好像车上什么事没有发生,根本不存在道德与良知,坐着的人站着的人互不相扰。此时正义的女司机无可奈何地发动了吱吱作响的公交车也只好继续向前、向前按规定的线路勇往直前。车厢内继续演义社会风尚的故事,父母的言行举止让子女耳濡目染,这样教育的孩子又如何堪成国家栋梁之才,即使是成为了人才,又对社会有什么用吗?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将会是根深蒂固的,永远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铭刻自私自利行为将会潜移默化地伴随孩子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