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查找痕迹 ...
-
第六章
钟陵走到门口,里面传来众人的讨论声。
随着钟陵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声音戛然而止。
慢悠悠地走到位置上,放下教案,喝口茶。
钟陵示意众人把文章递上来,随后她一张张翻着看过去。
坐下学生解释紧张地盯着她的动作,猜测下一张是不是会翻到自己的。
文章写得倒是不怎么样,批判精神倒是十分值得夸赞一下。
这从稻林知县到江州刺史,一个不落全都骂了个遍。
范围很是广泛。
其中孟由骂的最多,连着城门口的士兵都给骂上了。
钟陵把文章都放下,然后沉默良久。
就在众人以为她要开始讲评时,她端起茶又喝了一口。
众学子提心吊胆,这莫不是文章写得不好?
钟陵放下茶杯,站起来问道:“你们这些还有什么刚才想到,却没有写上的?”
众学子茫然,这实在是想不到了呀。
钟陵冷笑:“你们所写的这些有何用处,全是废纸,废纸,知道吗!”
“不会吧?”学子们左右互相看看。
钟陵一掌拍在身前的木案上:“孟由你从上到下一通批,从知县骂到刺史,这要是告诉你,这些官员在朝廷里谁不是上下串通沆瀣一气,你是不是能骂到皇帝头上。”
“严庚你父亲是工部侍郎,你怎么也该知道一句话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意思,你这文章写得真要是照你的意思这么来,还没让皇帝看见了呢,你老爹的乌纱帽都能叫人给摘了。”
“仲淮,‘文字狱’杀头的典型中的典型就是你了,什么叫‘官逼民反’谁反了,谁敢反!这么个四个大字往流民头上一扣,往溪流村村民头上扣,冤死一大片!”
“。。。。。。”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钟陵总算骂完了。
下面的学生已是耷拉着脑袋,蔫了大片。
钟陵一看,这是被骂的太狠了,一个个怎么都低眉顺眼的?
严庚起身恭敬的对着钟陵行礼:“求先生赐教。”
“你昨晚上是否已经一封书信寄往永平?”钟陵挑眉问道。
“是,不过学生可以解释。”严庚恭谦地回道。
“你也不用解释了,我知道。”钟陵坐下捧起茶杯,“你不过是想求个安心。”
“你父亲在朝中局势看得比我们清楚,你这一封信过去,你父亲大抵也能分析一二再给你送过来。”
“不过也没什么大用。工部侍郎上头还有更多的官压着,这件事他知道了也只得烂在心里,捅不出来。”
众生沉默不语。
钟陵又再度起身:“行了,今日点评结束。”
仲淮出声:“先生,那宋助教在门口喊得我们都听见了,您今日还是要早退吗?”
这话就不让人爱听了。
“什么叫早退?”钟陵一脸坦诚,“实践课知道吗,我给你们布置任务。”
一众学子又来了精神。
“严庚你带一部分人去询问着稻林的工匠是否为城郊别苑做过工;仲淮你呢带一部分人去找提供砖石泥瓦的铺子是否出过什么上等的材料都是由谁买去的;孟由你就带人看看城郊进进出出的都是哪些人,记住看就好了记下特征;沈弘文你带人去码头边跟人聊聊,咱们稻林是否有过什么运载木料的船来。”
这是昨晚上钟陵熬夜想出来的法子,既然别苑的主人不知道是谁,那就从来源入手。
这别苑总不能自己建的,那总有人出面购买材料。
一环一环下来,总能把这别苑的外壳扒一层下来。
这人生在世总得留点痕迹,要是没有痕迹除非他是鬼。
至于这些学子,钟陵希望经过这一件是能让他们脱胎换骨。
钟陵道:“切记不要提到跟城郊别苑有关的字眼!”
众学子精神十足的回道:“是。”
钟陵满意地学生,果然还是精神一点比较让人习惯。
钟陵微笑着回身拿起教案,往门口方向走去。
仲淮刚打算再提及宋竹山说的不准早退。
钟陵一只踏出去的脚又收回来,转头道:“你们不准逃课,除了我的实践课之外其他的时间要按时回来上课。”
接着迅速闪人。
学生们:“。。。。。。”
下午其他先生过来教课,一进门,空空如也。
而学生们跟着钟陵前后脚早都跑掉了。
钟陵回家一路冲进钟老爷的书房,把正在核对账本的钟行吓了一条:“钟陵,你急冲冲哪有点女孩子家的样子。”
钟陵一脸殷勤地问道:“爹,你跟咱们稻林的县令可认识啊?”
钟行摆起架子来,瞥了钟陵一眼,复又低下头去看着账本:“见过几面。”
“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呐?”钟陵丝毫不被钟行的冷漠的影响,“你们是在什么场合下见到的啊?”
钟行抬眼看了钟陵问道:“那县令惹到你了?”
钟陵问道:“那倒不至于,他当县令的我教书的扯不上关系。”
“县城的街上有几处铺子,是他名下的,他想转手卖了,他派人过来请我去商量是否愿意接手?”
“爹你说一下,铺子都是在哪个位置?”钟陵拿出纸笔一一记下。
钟行激动地问道:“怎么你有兴趣接手?”
我儿终于要接手我的家业了!
钟陵默默地泼过去一盆冷水浇熄钟行的热情:“我暂时是不会接手你的家业的?”
“那以后呢?”
“以后再说。”
钟陵拿到了铺子的地址,兴冲冲地跑过去。
那边仲淮铺子里出来,竟然就看见了钟陵。
心想:这先生莫不是来监督我们的。
两边人一遇上,仲淮给她问好。
钟陵在仲淮和他身边的铺子之间视线移动。
钟陵一看见仲淮的身影,这心就开始突突突。
这县令还真是有能耐啊!
把柄在这儿呢。
钟陵把仲淮一行人带到附近的茶楼坐下。
钟陵和煦地对着仲淮说道:“你探听到了什么?”
仲淮如实禀报说:“我进去之后看了看,询问店家是否有上好的砖瓦,店家给推荐了几种,而后我假意说不知这砖瓦是否真的那么好?那店家一听就急了,跟我说他们这瓦是绝对的好,又领我到他们铺子后面的院子中看那些烧制好的瓦。”
“他们又见我犹豫不决,又跟我说很多大户人家都会派人从他们这里买砖瓦。”
钟陵嘴里念叨一遍:“大户人家,这稻林城的大户人家我都知道,倒是有过修缮的,可偏偏没谁家重新盖过房子?”
仲淮这时候凑近钟陵悄悄说道:“先生莫不是。。。。。。就是城郊的房子?”
这不好直接下定论。
钟陵打算再去县令地其他几个铺子那里转转。
仲淮和其他人看着钟陵远去的背影互相问道:“先生这是如何知道咱们在这里的?”
互相摇摇头,众学子感慨道:“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呐。”
钟陵去其他的铺子转悠了几圈,并没有发现其他的不妥之处。
第二日早晨,钟陵心情还不错,带着教案去了书院。
这次宋竹山倒是没在门口等她。
走进学堂,钟陵敲敲桌案示意学生们把昨日出去查探到的消息送上来。
钟陵将收上来一沓纸快速翻阅了一边。
“接下来,你们都讲自己收集到的消息讲一遍。”钟陵气定神闲道,“如有缺少同行人补充。”
严庚率先站起来说道:“先生,我昨日去将稻林县的工匠铺子都问了一遍,有几户人家确实接到过大量的梁柱的生意,而且都是直接去码头雕刻。”
其他跟他一起去的人也说道:“是啊,而且他们一到码头就被要求按照一副图案雕刻那些梁柱子,我们还那些工匠把图案画下来。”
钟陵将图纸展开一看,这图案精美至极。
仲淮接着道:“昨天我们一共走访了三家买砖瓦的铺子,只有那一家有上等砖瓦,其他的都是普通粗糙的。”
“孟由呢?”钟陵看着今日格外安静的孟由,“你有什么消息?”
孟由叫苦道:“先生,您可是给了我们一个苦差事。”
“我们几个赶到城郊躲在林子里看看一天动都不敢动,那别苑里出了几个仆役以外似乎都是没人住一样,没人进出。”
钟陵点头,“本来就该无人住才对,有人住那就奇了怪了。”
孟由不解:“那您还叫我们去看?”
钟陵解释道:“以防万一让你们去确认一下而已。”
“好了,沈弘文,你说说。”钟陵指着沈弘文道,“你去过码头可问出了什么?”
沈弘文起身答道:“我在码头查到,一年前确实有船运过木材进来,不过就跟严庚说的一样,当时船停靠了时间找来不少工匠,但是当时运木材的船停靠一段时间后,船上的木材就消失了并没有运上码头。”
“而且是突然消失,码头周围的人都说,前天晚上还在第二天一早码头上的人就发现木材不见了,但是船还在。”
“船在,但是木头诡异消失了。”钟陵不解。
沈弘文说道:“先生,还有一点让我们觉得奇怪就是船上负责运木材的人当时并没有因为木材不见一事惊慌,反而很是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