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为官之道 ...

  •   第四章
      第二日,钟陵心情倒是不错,一大早便赶去白鹭书院。

      钟陵进学堂时,众人已到齐。

      不似昨日那般学生们嬉笑打闹,今日众人倒是正襟危坐。

      等钟陵在首位坐下,诸位学生站立问好。

      钟陵回礼。

      孟由立刻忍不住说道:“先生我昨天仔细地想了想为官到底是为的什么?”

      钟陵眼皮都没抬起,坐在椅子上慢悠悠地说道:“那你来说说吧。”

      孟由站起,向周围的学子们说道:“诸位同窗,那我就献丑了。”

      “为官二字,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的百姓,百姓乃国之基础,我们以后若真的入朝为官必定要将百姓的需求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切不可视百姓之苦难于无物。”

      “。。。。。。”

      一阵沉默中,孟由饶是再自信也维持不住脸上的微笑。

      孟由道:“先生,我说完了。”

      “还有谁来补充吗?”

      严庚迫不及待道:“先生我来补充。”

      说完离开自己的位置,双手后背,开始绕着座位道:“我认为为官主要有四点。”

      “为官一场要造福一方。要大公无私,要敢于奉献,要深入到百姓中去,密切了解百姓的需求。”

      “为官一场要敢于奉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官一场要清正廉洁,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手中握有权力之时,一定要警惕它带来的诱惑。”

      “为官一场要明法以正纪纲,法令即行,纪律自至,维护公正伸张道义。”

      从书院助教那里了解到,此人家世可是不简单,他父亲乃长淮郡主的长子,原是工部郎中,后迁都永平后,官员紧缩,就把他父亲提为工部侍郎。
      只不过这按理说四品官员的孩子怎么也该在国子监读书吧,而且凭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严庚父亲还能继续往上升怎么就来这读书了呢?

      一个四品官员的孩子不想在官场上没什么作为?

      钟陵不信。

      不过这番话条例清楚,逻辑鲜明。

      是个做官的苗子。

      至于是不是好苗子以后打磨打磨就知道了。

      钟陵直视着他问道:“为官一场你说了对百姓如何,对自己如何,那对皇帝该如何?”

      严庚想着自己父亲平日里常说的‘伴君如伴虎’自然回答道:“皇帝乃是天子,自然是臣子就该听天子的话。”

      钟陵轻蔑一笑:“那倘若皇帝做了错误的决定,身为臣子也要听从吗?。”

      严庚撇嘴道:“那不听从,也无可奈何啊。”

      钟陵抬起眼皮扫视一周:“可有异议?”

      坐下学生相互间私语,却又无人站出来。

      钟陵突然站起,将戒尺大力地拍下,随后又指着他们恨地牙痒痒道:“你们呐!”

      “我虽从未为官,不能完全地教你们为官之道因为这是他日你们入了官场自行学会的。!”

      “可今日倒是要教教你们什么叫‘为官避事生平耻’!”

      严庚反驳道:“先生我并没有。”

      钟陵似是都要被他气笑了:“你怎么没有?倘若皇帝做了错误的决定,你不加以劝阻却以‘无可奈何’四字为借口,你不是避事你是什么?”

      “你的上官做了错误的决定,你身为下属,一句‘无能为力’就可作为借口,你不是避事你是什么?”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我倒是要送你‘无稽之谈四个字!’”

      严庚的脸涨的通红,却又无法反驳。

      钟陵站起来走至桌前,严肃地说道:“你们以后入朝为官世事繁复,人心不古,官场复杂,见识要远大,行事要小心,切记‘爱国、明志、持节、自强、知耻、’十字箴言。”

      “今日剩下的课,将由我带您们去见识见识为官第一课‘爱国’。”

      钟陵领着一群学生鱼贯而出,却在书院大门口被拦住了。

      只见几位博士助教站在门口似乎在等人,看着钟陵一马当先的身影,助教宋竹山问道:“钟先生,还未下课呢,你带着学生去哪里?”

      钟陵一脸高兴道:“给学生上完理论课,现在打算上实践课。”

      宋竹山:“钟先生,这书院可没有安排过实践课,您这是从哪里听到的?”

      钟陵:“当然是我自己安排的。”

      说完不再理会宋竹山,准备离开。

      宋竹山拦住她:“钟先生,这可是不合规矩啊。”

      钟陵打算越过宋竹山,可宋竹山不依不饶地盯着她。

      两人一来一往间,一辆马车行至书院门口。

      “钟陵,你这个点不该在书院授课,在门口干什么?”

      钟陵一听这无比熟悉的声音,顿时停下和宋竹山拉扯的动作,整理衣服,转过身朝着马车说道:“先生,您来白鹭书院也不告诉我一下,这不我得带着我的学生去上课了,就不能陪您了。”

      说完立马招呼身后的学生准备开溜。

      “站住。”

      声音的主人从马车上下来,钟陵把头埋下去。

      她身后的学生倒是立刻行礼:“何先生好。”

      何知远道:“上什么课?”

      她身后的孟由抢着说道:“钟先生说带我们去上‘爱国课’。”

      钟陵悄悄回头看了孟由一眼。

      这倒霉孩子,怎么什么都说。

      “爱国课?”何知远笑着看向钟陵。

      钟陵默默地把头撇过去。
      恨不能望天长叹。

      我钟陵在师长面前维持的‘稻林小霸王之首’的人设要崩啊!

      何知远问道:“钟陵能否跟我讲讲这‘爱国课’主要讲的什么?”

      钟陵支支吾吾地说了些什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何知远一听就知道钟陵这是不想告诉他。

      何知远招呼她到身前来,嘱咐了她几句就让她带着学生走了。

      等到钟陵的身影消失,宋竹山忍不住问道:“这钟先生在白鹭山上求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理论和实践课相结合的?”

      何知远道:“那倒没有。”

      何知远当年去钟家做客时候第一次见到钟陵,她就坐在书房离一个人读书。

      洪亮而幼稚的童声真的是能让人站在院子里都听得清清楚楚。

      之后他逗她玩一般考了几个问题。

      钟陵当时的包子脸都皱起来特别严肃地说道:“我知道你是有名的学士,不要考我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我都知道了。”

      他当时是什么反应呢?

      他先是愣了一下,只当这是小孩子的自信,但也是一个聪敏的小孩子该有的自信。

      之后他收她为学生,钟陵跟随他上了白鹭山。

      白鹭山上的日子,更是提供给钟陵静心读书的机会。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何知远永远能能听到洪亮的读书声。

      晨钟暮鼓般按时按点读书。
      他经常跟服侍他的人说:“这哪是收了个学生,这是收了个报时官。”

      北边的战事起,钟陵向何知远辞行。

      何知远:“你这是要去参军了?”

      钟陵一愣笑着说道:“先生,我这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去了不是送死吗?”

      何知远:“那你是?”

      钟陵道:“先生,我只是觉得这白鹭山上我能学的都学到了,但是白鹭山外还有很多我没学到的。”

      这回愣着的人倒是变成何知远了:“你说的对,天下之间唯学海无涯。”

      何知山将她送到山下,钟家的人早已等候。

      -------
      钟陵一行人从城门出来一直走到城外官府建的流民村。

      学生们一直没有出来上过课,所以此时倒是都稍显兴奋。

      钟陵伸手一直,众人视线随之过去。

      流民村的房子都是临时用稻草加木板搭建的简易屋子,看起来一点遮风挡雨的功能都比较难实现。

      “这些流民你们觉得他们过得好吗?”

      众人摇摇头。

      “朝廷拨款用来建造的房子大多数都是这种。”钟陵又用手指着更远处的一个方向,“知道那边都是建的什么房子?”

      “那边都是远郊的别苑,前几年的时候那片都是溪流村的地。那块地方据说因为是块风水宝地,所以溪流村的庄稼收成特别好。”钟陵接着问道,“你们在城中是否有人听到过溪流村的事?”

      众人又是摇摇头。

      “那溪流村的地被占了,那么身为庄稼人该如何吃饭,那么溪流村的人又怎么不去找官府伸冤?”

      又是摇摇头,‘一问三不知’。
      钟陵道:“行了,你们先去看看这里的流民是否有什么不一样,发现了什么就过来找我?”

      说完钟陵一挥手,学生们四散而去。

      钟陵在附近找了个树荫坐下等待。

      没过多久沈弘文就急匆匆地跑过来,满身是泥土,头发上还有几根草。

      他一边跑一边喊道:“先生,我们和人家打起来了。”

      这打起来?

      钟陵赶紧地站起来随着沈弘文跑过去。

      “怎么就打起来了?”钟陵一边跑一边问,“除了你还有谁也跟人家打起来了?”

      沈弘文回道:“还有孟由、严庚,仲淮跟我一样跑走找其他人帮忙了。”

      钟陵跑得气喘吁吁地问道:“你们是跟流民打起来了?”

      沈弘文一说到这个就更是委屈起来:“不是流民看起来是个大户人家的几个小厮,很是嚣张。”

      沈弘文领着钟陵来到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就看见十几个学生把几个小厮团团围住。

      “这是怎么回事?”钟陵无力地撑着膝盖大喘气,“仲淮你说?”

      仲淮拍拍身上的土,来到钟陵面前:“先生我们顺着这条小路走到这里刚好看见了这几个人,我们就停下来问题吗知不知道关于溪流村的事,结果他们二话不说就上来打我们。”

      “我跟弘文跑去叫人,等我们回来的时候这几个人都被这位少年打到在地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为官之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