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姜同之死 ...
-
走了有三十多里路,前面有一小镇,众人下马吃饭休息,但见街上行人脸上惶恐,连饭铺老板也是忐忑不安的样子,好像随时要跑路。众人不解,卢植喊老板过来仔细询问,才知道就在昨天,镇西的一座高山在天变时突然走动,一直到镇子旁边才停止,山上更是出现一个大湖泊,故此镇上人人惊惶,认为有鬼神作祟。众人听了也觉得诧异。又知道这座山正是必经之路,便抓紧时间吃饭。吃过饭,找好当地土人带路,众人上马穿过镇子,果然看到镇西有一座高山,山势并不十分险峻,但是山上草木丰茂,众人都是胆大异常之辈,寻路上山。到山上一看,才知这座山和西北的普通山一样,是一座普通的黄土小山,背后更是一山连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山顶上因地貌变迁,产生一个大湖泊,水质清冽银光闪闪,里面似有鱼鳞游动。众人不禁感叹造物之奇。
王朗本是饱学之士,看看山下的小镇,看看山上的湖泊,手捻胡须说:“有卵石之危,如磐石安稳,真是奇哉!此地以后可以叫磐安镇。”众人点头赞同。下了山,又行数十里,天色渐晚,前面到了宁远县城,当地官员早接驿报,前来迎接。
宁远地处西域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西凉和天水的交界处。当地人烟稠密,为了防范兵灾匪患,百姓大多聚居在一起,县城里面更是各族聚居,热闹异常。吃过晚饭,众人相约上街闲步。只见街上灯火初起,东门一带有一片夜市也已经有不少人在闲逛了。夜市上有各色西域口味小吃;各种小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各种东西品种繁杂。走过一处小摊时,王朗忽然发现摆摊的是一位羌族人打扮,所买的大多也是一种被当地称为鸳鸯玉的玉器。他和其他摊贩不同,一不喊叫二不抬头,好像姜太公钓鱼。不禁大感新奇。他蹲下身去,一边把玩一座形式古朴,颜色发旧的笔筒;一边和那位低头的羌人拉起家常,得知此地因多年来当地的各种异族慑于西凉马家军的打击,不敢有所异动,社会治安相对稳定,老百姓还算过的安稳。最后,王朗以二两银子卖下了那只土黄色的笔筒。就在王朗付钱,羌人抬头时的那一霎间,王朗发现这羌人的眼光贼亮。同时,羌人看向王朗身后的眼神怔了怔,马上又低下头去,低声说:“谢谢关照。”王朗下意识的回头一看,身后正站着面无表情的马超和几个护卫军士。其他人在陪同卢植早就跑前面去了。王朗以为羌人刚才遇到本地熟人了,也就没在意,起身和跟随的人走回驿馆去了。
入夜,姜同在上房陪两位儿子的师傅闲话了一会,告了晚安,便回自己客房休息。睡到半夜,姜同隐隐约约感到有贼人在房间摸索着翻自己的行李包袱。暗暗吃惊,轻轻拔出枕下的防身宝剑。他这里刚一动,那贼人便发觉了,干脆拎了包袱就走。姜同一个箭步纵过去,趁势一剑就刺,贼人躲过宝剑,但是包袱却让姜同一剑豁开,贼人只拿得一边。姜同正要喊叫,只觉杀气扑面,压力剧增,同时贼人手臂一扬,一点蓝光迎面打来,就觉得喉咙处一麻,张嘴无声,两腿一软。姜同用尽残力,掷出手中的宝剑。“仓啷啷”宝剑落地的响声在深夜格外清晰,贼人正打算回头捡东西。就听隔壁马岱大喊一声:“抓刺客。”紧跟着,马岱拎刀跳出门外,贼人大惊,手臂一扬,马岱头一低,只听的“夺”一声,一支弩箭深深的钉在门上,贼人也顾不得再捡东西,趁着马岱躲闪之际从侧面院墙纵身而去。只听的驿馆外面不远处传来马超的呼喝声。整个驿馆的人全被惊动了,灯笼火把亮如白昼。马岱赶紧去看姜同,已经不醒人事,手中还紧握着砍下的半边包袱,里面正是卢植送与姜为的《破黄要诀》,但帛书的后面一部分已经不见了。
原来,姜同为官多年,人性精细,深知匹夫无罪,怀壁其罪的道理。当天卢植赠姜为《破黄要诀》和守清宝剑时,他已经感觉到在场人太多,大为不妥,估计眼红这等宝物的人肯定大有人在。自己走后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虽然夫人姜马氏出身武人家庭,也会一些武功,但毕竟武功不高。所以,他只是把守清宝剑交夫人收藏。因为宝剑只有武人才要,但是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年代,不管谁拥有宝剑,他必然要拿出来用,很容易被原主人看破,因此被盗被抢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像这种秘籍则极易给家人带来灾祸。因此,他把《破黄要诀》贴身紧藏,准备等儿子大一点再传授给他。没想到还是给他自己召来了杀身之祸。
一旁的马岱悲愤欲绝,这怎么跟姐姐和小外甥交代啊,跟身旁的护卫交代照顾好两位钦差。红着眼睛抓起自己的斩龙刀直奔马超呼喝的方向而去。快到近前时,看到马超手中的锦牙枪紧逼着一个黑衣人打斗,连忙大声喊“大哥,别放走了他!”就在此时,马超突然身形一慢,黑衣人趁机逃脱,只几个起落便不见了。看身影依稀是傍晚见到的卖玉器的羌人。马岱还想追赶,马超收了锦牙枪走过来说:“别追赶了,这小子手上有喂毒的暗器。”马岱看看也已经赶不上了,只好和马超回驿馆。 驿馆内外一片紧张的气息,马岱赶回驿馆时姜同已经不行了。借助回光返照的力量,他紧紧抓住马岱的手,使劲地在他手里写了几笔,就含恨死去。马岱悲愤不已。倒是王朗看在眼里,眉头一皱,心里暗暗在比划“口”,他写这“口”字为何,一时不解只好记在心里慢慢思量。一旁卢植长叹一声:“姜功曹,我本想收一好弟子,传承衣钵,那承想却连累你命丧此地,冤孽啊!”他一边扶起马岱,劝他节哀;一边吩咐刚刚赶到的吓呆了的地方官吏准备棺木,料理后事。
回过神来,马岱想起那个黑衣羌人,把自己的怀疑同两位钦差讲了。马上,两位钦差命令地方官配合二马,闭门大索。一直折腾到第二天下午,全城都被翻了个底朝天,但是始终未见那个羌人的踪影。据和他一起摆摊的人讲,这个羌人在此仅仅几天,以前并不曾见过。众人无法,只得把姜同的尸体装入棺木,由地方官派人和马岱一起护送回乡,马超带精锐护送钦差继续前往西凉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