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风向标 ...

  •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平日里,英俊潇洒多才多金的国民偶像就是流行的风向标。

      秦放赏脸多喝一坛酒,那酒都会红火一段时间,如今秦公子居然一订三百块,人们简直都要好奇死了。

      虚舟楼中的鲜花饼供不应求,甚至让李衔霜亲眼目睹了“黄牛”业务是如何诞生的,只能每人限购。

      柳秀:“东家,难得有这么多人要买,我们为什么不趁热打铁?限购也太可惜了。”

      李衔霜高深莫测:“明星产品,总是要饥饿营销的。”

      一句话里,柳秀有两个词没听懂,但看东家一副“没错就是这样一切尽早掌握”的表情,他就觉得也许总有道理。

      李衔霜倒也不是刻意要饥饿营销,只是产能暂且只能如此,此时已经是他们这些人手的临界点了,再加量质量必然无法保证。鲜花饼固然是个新鲜玩意儿,味道也好,但到底只是茶余饭后的甜点,没有被吹捧出来的神乎其神。

      所以如果他们盲目扩张,等热度过去,那些曾经追捧过的人回过味来,虚舟楼的口碑会受到影响,现代因为过度营销而衰败的例子可太多了。与其走到那一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从根儿上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李衔霜拍拍柳秀的肩膀:“保持清醒,任重道远啊。”

      虚舟楼这番顶好的事业运,简直令城中其他同行恨得牙痒痒。

      “人们也就是吃个新鲜,等这波过去了,就他家那么贵的价格,谁还肯去。”

      说话的是陈掌柜,他在秀州城开了十几年的茶楼,据传还是上一任商会老祖宗的徒孙,是这群人里最有经验的,他家茶楼是传统的喝茶听曲儿的地方,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经,很看不上虚舟楼的做派。

      他清高得很,可在座的其他掌柜们可坐不住了,这一个多月以来,他们茶楼的生意比往日少了近一半的营收。他们家没人上座,可是虚舟楼却一座难求。

      年轻的王掌柜道:“话是这么说,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再这么拖下去,我看就是个死。”

      陈掌柜斜睨一眼道:“是啊,那你有什么法子呢?”

      刚开这个口子,掌柜们就按耐不住了,纷纷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泼漆?”

      “闹事?”

      “咱们联合起来,断他家的茶?”

      陈掌柜冷笑一声,王掌柜无奈笑道:“我们得不偿失啊。”

      “那你说咋办吗!”

      王掌柜不说话,只望向陈掌柜。

      陈掌柜勾勾手指,其余人都凑上来听,“反正他家的糕饼也就是取个好听的名儿,未必多难做,咱们叫人学着做一下,不就行了?”

      此话一出,大家的眼睛都亮了。
      “就算不是第一个吃肉的,总能跟在后边喝点汤。”

      “都这时候了,得劲往一处使!不能让一个毛头小子把咱们都挤兑了!”

      另一头,李衔霜可没空去挤兑人。

      鲜花饼的热度被他自己掐着,不让它烧得太快,但被秦公子看到了,还以为自己不够努力,又放出来一句话,“风流人物,当于舟中饮。”

      这下就真的爆了。

      李衔霜发觉自己还是太低估国民偶像的力量了,这下不仅仅是国民偶像的粉丝要来,数不胜数的风流名士都闻名而来,要来楼中题诗留词。

      柳秀原本以为自己家奇怪的东家又要搞什么“饥饿营销”,没想到东家这次却表现得非常高兴。

      “这样才对。”李衔霜摩拳擦掌,“我们这才算是站稳脚跟了!”

      柳秀不懂这两者有什么差别。李衔霜却道:“能成就我们的是品牌,不是产品。”

      他怎么可能放过这泼天的富贵,他直接雇来几位擅书法擅工画之人,拓印名士们留给虚舟楼的诗作小画。

      而宋开也忙得脚不沾地,这一个多月来跑了许多作坊,考察工艺,确定了几家价格实惠,但工艺精美的小作坊,直接确定了合作意向,给虚舟楼做“周边”。

      “周边?”作坊的老板听不懂这个词,“我们不会做那个,我们这儿只会做扇面。”

      “您就做扇面就可以了,把这个拓下来的字画,再拓印在扇面上。”

      作坊老板点点头:“这个倒是不难。”

      他不知道,自己家做出来的这些扇面,每天都能送出去十几把。

      虚舟楼有个积分制度,其实也很简单,在店内消费超过五两银子,可以获赠一把精致扇子;超过一两银子,就可以领取一条发带;超过一百文,就可以领一种叫做明信片的美丽信笺。

      至于小卡,是入店就送的。

      领取奖品之后,之前的消费积分就会清零,奖品可以重复领取。

      读书人本就清高,喜爱标新立异,平日里量体裁衣都讲究个风雅脱俗,李衔霜抓住这个心理,发带做得非常精致,除了面料用得好,上面还印着诗。

      这简直就成了个人“Logo”,人们很当一回事,选诗句选得格外认真。

      尤其由于秀州的学府就在桃李街上,与茶楼很近,走路还用不了半柱香时间,学府中的学子们很吃这一套。

      这段时间,大街上时常能看到走路带风、发带飘逸的读书人。

      正在努力考取功名的人,发带上会印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或者“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之类。

      已经考取了功名的人,就会选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而那些努力了许久,已经放弃了考取功名的人,会不甘地戴上“乐道何须图富贵,读书元不为功名”“非侠非狂非逸民,读书谋国不谋身”。

      至于不想考功名,但自诩爱读书的读书人,也有许多选择,“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时之间,大为风靡。

      李衔霜对此已经有所预料,人嘛,都喜欢标榜自己。现代人买奢侈品买名牌,不都是这个道理嘛吗?听起来性价比很低,但人们还就吃这一套。

      当初李衔霜提出这个想法,只有宋开在支持,找作坊做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很麻烦的事情,反正不送东西人们也是排着队要来等座,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但事到如今,虚舟楼送的这些小物件,甚至已经传到了京城。

      马钰很讲义气,托人好不容易搞到几条,还想着给李衔霜寄来一条,说此物配他云云。

      信里还说,这东西可太难抢了,在京城里非常流行,隔壁从小玩到大的兄弟不知道怎么搞到一套,每天换着戴,实在是很可恶。这人不学无术,但是去喝花酒的时候花魁居然还夸他风雅!气得他饭都多吃了两碗。

      李衔霜失笑,直接让人包起来一套旧的。

      想了想,正好新的一批也已经下印了,就又等了两日,等着最新一批印出来,也包了起来,寄给了被兄弟攀比下去而闷闷不乐的马公子。

      几日后,李衔霜收到一封从京城加急送来的信。

      信上只有两个字,饱蘸浓墨直抒胸臆力透纸背:

      兄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风向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