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楔子2 ...
-
洛沈两家的交情一向深厚,真要追溯起来都得到了洛建国的父辈,那时候的新中国还未成立,战争的硝烟还继续弥漫在中国的疆土上,老百姓大多惶恐的生活在炮火声与地主人家的苛刻的嘴脸里面。
洛建国与沈富国的父亲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都失去了父母,为了生存在地主家里做长工,得个温饱,那时候都是十几岁的样子,因为年纪相仿,有没有亲人,两人总是互帮互助,时间久了感情好的跟亲兄弟一般。
那个年代的人的心愿都是和平,日子过得相安无事,再无敌寇纷扰,后来两人相继成家的时候,新中国的雏形也在慢慢成立中。
洛建国就在新中国的正式成立的前夕出生,而建国之后沈富国也在沈家的期盼里面出生了。那个年代里国人对于国家二字的热忱空前高涨,所以名字里面带国字的更是司空见惯,重名的概率更是屡见不鲜。因为他们两家的感情很好,两家的都希望能够结下亲家,亲上加亲,可惜那时候洛沈两家只有男孩出生。
真正走出农村的便只有洛建国与沈富国两人,那个年代从军是光荣的选择,两人十几岁的时候便一同参了军,同在一个连队,后又跟着部队参与各个作战,同出生入死,又都很争气,都留在了部队,成为了军官。一前一后结婚后又都住在同一个部队大院里,私交更笃。
他们的孩子出生前,老家的老父亲千叮咛万嘱托,能够结成亲家是最好,可惜两家一前一后出生的又都是男孩,心愿落空,许是军人情节作祟,两个孩子一个取名为洛爱军,另一个则叫沈强军,还都是独子。
在沈强军十多岁的时候,洛建国与沈富国在参与一次特殊的军队任务中,沈富国不幸被流弹击中,光荣牺牲,悲痛之余洛建国正式认了沈强军当干儿子,替他的好兄弟照顾妻儿。
从那时候开始两家亲如一家,可是结为亲家的愿望并没有随着时间而被遗忘,反倒在两家人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洛建国对待沈强军视为亲子,事无巨细的关心,无形之中俨然是两个家庭的大家长,念念不忘的心愿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洛爱军与沈强军的家庭。幸好这一代的两人从小好的跟亲兄弟没两样,对于成为亲家这事也乐观其成。
沈强军比洛爱军年长,成家也比他早两年,只是沈强军的母亲在他成婚后没多久便因病去世了,比邻而居的两家人在沈强军的妻子怀孕后,洛家母亲直接负责起了干儿媳妇的饮食起居,沈光年就这样作为沈两家第四代的心愿传承人出生了。
后来所有人的眼光都盯在了洛家媳妇的肚子上,甚至连老家兄弟一脉的亲戚也不时嘘寒问暖,传来问候,这可关系着两家几代人心愿是否达成。
洛建国早就打定注定如果孩子是女孩的话,便取名洛恩,许是觉得若是心愿达成,感恩一切,就这样小洛恩在众人的期盼里出生了。
满月酒便是小小的定亲宴,还在襁褓里的小洛恩与咿呀学语的小光年在众人的喜闻乐见里被家长定下了娃娃亲,洛恩奶奶为两个小朋友特地准备的黄金如意锁便成了信物。
两个小小孩童也算不负家长期盼,在最天真烂漫的年纪里一起成长,亲密无间,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如若不是因为沈强军执意转业从商,后来决心举家去南方发展的话,洛恩与沈光年会是真正青梅竹马。
被迫分开的那一年,洛恩9岁,沈光年1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