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这年月,光景竟然一日不如一日。前几年虽然手头紧紧巴巴的,但是卖卖东西,倒还可以撑过一些时日。去年虽然更加艰难一些,但是马马虎虎倒也还凑活。今年突然地就过不下去了,简直他妈的岂有此理。然而,只要不死,总还是要活下去,钱是一定要花,场面还是要维持。起码不能太过分了。别的不说,年还是要过的
      中国人过年,隆重而迂腐。必然整个世界铺天盖地红彤彤一片看着才舒心。过年一定要插水仙花,又怕黄黄白白的颜色不吉利,非要把红纸剪成圈圈儿套在花瓣上面不伦不类才满意。不过妯娌们围坐一桌,丹蔻手抹着香膏剪红纸,旁人见了,也是一道风景的。
      讲究一些的人家,腊月里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腊肉,烧肉,烧鸡,阉鸡子儿,牛羊肉,肥鸭子,各色点心油汪汪,香喷喷,拴在房梁上,防老鼠,更是为了不让馋嘴的孩子偷吃。然而,苦了一年了,总不能不甜甜泥猴子们的嘴巴,于是,一堆堆的点心,什锦糖,松子儿不断地被搬进家来,馋的大大小小的小人儿拖着鼻子木着眼睛呆看着,跟傻了一样,一瞅就是一整天。
      自己家吃的有了,送人的也不能怠慢。有心眼儿的主妇,早早备齐了四色礼盒,鸡鸭鱼肉,就等着大街小巷地走亲访友。虽然见面寒暄,都皱着眉头说,过年的东西准备好了吗?被问的人往往哭着脸庞道:“一家老小的事情都忙不过来,现在东西又贵,随随便便买点什么价钱就很可观。真是急死人!”说是这样说,但是大部分的人心里还是很有底的。过年嘛,一年就这么一次,总不能敷衍了事,因为这是对前一年的总结,也是后一年的开始。
      里里外外都是热气腾腾地,新的包子,馒头,面点陆陆续续地端进来,端出去。小孩子叽叽喳喳地攀比个人的零食,新衣裳,压岁钱,有时候还托着长鼻涕刷扑克,精明一点儿的,早早把一年的零花钱赢了出来。女人们在厨房里热烈讨论,谁家女子要嫁了,谁家儿子要娶了,谁扯了一件儿旗袍,啧啧,那料子,那价钱!不过,这个世道,有钱也难买好东西啊!男人们都觉得辛苦了一年,好安安生生地坐在屋子里享福了。他们坐在八仙桌旁,一杯杯地喝着茶叶,或者是高度数的白酒,并不说话,时不时“哎——”地叹口气。好像这样就能把一年的疲倦都赶到十万八千里之外。这时候,窗外传来巷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小孩子们放烟花,玩儿摔炮,嘻嘻哈哈,噼里啪啦,好不热闹!

      然而,沈家在这个时节却是异常冷清。偌大的屋子,既没有琉璃盘子盛着糖果摆在桌子上,也没有套着红圈圈儿的水仙花。堂屋里倒是燃着小火炉子,然而也是苟延残喘,病病殃殃的,一丝热乎劲儿都没有。屋子里很黑,很冷,肃穆得像个灵堂,简直不像在过年。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这也不能怨沈老太太。这年头,家家户户都过得不得意。上海的几家亲戚,家底不一样,但是光景都很惨淡。虽说人比人气死人,这个世道,支撑人活下去的统共不过两件事:自己过得比旁人好,要不然就是有人过得比自己差劲儿。放眼望去,好像也没有几家过得舒心,于是竟然一团和气了。平日里就懒得串门子,过年了,虽说不能不应付应付,然而她还是心里憋着一股子闷气。可不是嘛!沈家别的没有,孩子却多的不得了。以前家大业大的,不在乎红包到底发了多少,有孩子来磕头,笑嘻嘻地喊他起来,顺手就派出去好几个红包。现在这个时候,一块钱都舍不得撒手,说是锱铢必究,谁敢笑话呢?不都是这样嘛!
      沈老太实在是心疼白花花的钞票流水一般地从手里过一遍就给了人。可是,她八十好几,小辈们不敢不来给她磕头过年,她也总不能扶着别人不让磕。头磕了,叽里呱啦道一声恭喜,也不知道这世道有什么可“恭喜”的,然而,红包还是要派出去。她面容微恙,眉头皱也不是,不皱也不是,只能看着眼前唯唯诺诺地站了一排,“哐当哐当”纷纷跪下去,磕了头起来,手里多了红包,笑嘻嘻地走了。日子过得多艰难,小孩子也是体会不到的。几个纸元宝能玩儿一整天,几块麦芽糖甜的嘴巴都合不拢。沈老太咬牙切齿地想,都高兴,高兴!让你们高兴!
      她知道自己嫉妒他们年轻而不知世事,却羞于承认。小时候她穿着丝绸作的长裙,领子上扣一枚蓝宝石,明明看着宝石玲珑剔透十分可爱,很是喜欢,却怕被人耻笑没见过世面,故意装作不在意。好像胸口的不是一块宝石,而是外面随便捡的一块石头似的。
      她喜滋滋地听姨娘们私底下议论,都说四小姐那颗宝石,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通透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她小小人儿,外看粉雕玉琢,却好似钱堆银打一般。
      长大她嫁了人,是城里第一个住上洋楼的小姐,房前的草坪一望无际,还雇了人定时修剪。排球场也建起来了,她小脚,当然跑不起来,倒是喜欢撑把阳伞坐在树荫下看小说,有的书里男女主角儿定情就是在排球场,她想想自己,哎——偶尔心里低低几声叹息。
      这辈子,她没受过什么苦,临了临了到了晚年,却正赶上这兵荒马乱的!都说从小吃苦,老了享福。她从小享福,黄土埋到脖子根儿的时候却忽然地快活不起来了。
      她不高兴别人来,人家也不见得就愿意来看她脸色吃顿饭,要几个红包。来了这里,没有几千块的东西提着,自己也觉得丢人。算上来回车费,红包里的钱是大大贴补不了的。可他们不能不来。过年了,长辈也不看看,真是枉为人了。学了这么多年礼仪道德,之乎者也,难道这也不懂吗?被传统礼教束缚着,小辈们不情不愿地来看她,她也只能不情不愿地坐在八仙椅子上,冷眼看着儿子辈,孙子辈,小的,更小的人儿走过来,走过去。不知为何,她恨死了他们。那他们爱她吗?也不见得。世界这么大,最亲近的人不过也就是自己了。胸口冒出一丁点儿虚弱的热气,才觉得自己还是个活人。她忽然紧紧抓住胸口,恐怕散了。

      差不多十一点钟,沈煜暮才慢悠悠地踱步进来,觉得实在太冷,扯开嗓门叫嚷着:“刘妈啊——”他肺部也许很好,尾音拖了相当长的时间,整个沈家几乎都听到了。刘妈窝着一肚子火:叫叫叫!整天忙得跳脚,工钱嘛,才开那么一丁点,竟然还有脸叫的这么大声!一大早的就跟催命似的。她天天懊悔当初没有跟着儿子回老家,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回去也不见得享福。这几年,家里也是一粒子米一粒子稻谷地数着过日子,除了她补贴一些,竟然再也没有别的收入了。前几天她侄子来看她,无意提起一个老头子饿死在家的传闻来。刘妈听完,顿时感到脖子上一凉,好像有把尖刀架在她头上一样。现在这个世道,差事难找,像她这个年纪,有钱的人家嫌弃老,没钱的人家又开不起工钱。沈家虽然穷了,却也按时给钱,这点是好的。总之,能混口饭吃,实属不易。总不能不敷衍些。
      “大少爷,您叫我啊?”刘妈巴结地笑着,说:“要烧火盆子吗?”
      沈煜暮双手环抱着,慢吞吞地用留了很长的小指甲挠了挠头。冬天冷,半个月不见得能洗一次澡。就算是不出门,身上也脏的不行。他自己也懒,时间一长,头上的头皮积了一层。沈煜暮高举着胳膊,出神地看着天花板,露着极大的眼白,如同案板上的鲤鱼,隐隐约约泛着死气。他又不算是“遗少”,闻着却像百十年的旧土屋,阴冷而腥臭。
      他眯起眼睛,好像在想事情一样,并不说话。刘妈脸上的笑容马上僵掉了,心里早就骂他祖上十八代。良久,沈煜暮才揉了揉鼻子,说:“你把火盆子点上吧,这屋子朝北,还不如外面暖和。当初选这房子的时候,也是看它红砖白瓦,哼,气派的不得了。没想到现在这么不顶用”
      刘妈心里冷笑道,都是知根知底的,在我跟前还说这种场面话。冷,还不是没钱修房子?这里不舍得哪里不舍得。不愿意花钱,连老妈子都跟着受苦。晚上睡觉老是觉得脚冷,睡醒一看,门板一条大口子,冷风跟刀子一样,简直能杀人。
      “这几天是真冷。”刘妈一边点火一边说:“南方比北方还难捱。北方冷是冷,太阳好,晴空万里的,白天舒服。南方可不一样,又潮又湿,晚上睡觉,骨头都快冻住了。”沈煜暮坐在八仙桌前翘着二郎腿冷眼看着,说:“以前在北平,天冷,顶多多穿几件衣服,多盖几条棉被,也就差不多了。对付对付也能过去。到了上海才知道穿再多衣服也不顶用。一股子湿气寒气直钻进衣服里。过年了,家里来的人也多,这屋子里的火盆子不能灭,一直烧着吧。”刘妈站起来,低低应了一声,拿着簸箕出去了。
      煜暮这几天为了钱的事情,愁得不得了。虽然并不是他当家,可他也害怕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到时候该怎么过?房子是早几年买下的,总不用和别人一样,为了租金踌躇,可是,饭要吃,衣要穿,老妈子,厨子的工钱总不能不发。虽说好几家为了钱狠心把用惯的厨子辞了,自己披挂上阵,不过,老王跟着沈家很多年了,别人做的菜,沈老太太是不吃的。这时候,煜暮开始埋怨起老太太来。现在这个世道,家家户户都过不下去,老人们,不是应该首当其冲地做表率吗?他北平的大伯,听说都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字画卖了不少。反观自己父母,简直不成样子!他父亲天天守着一堆古籍带着老花镜誊抄文章,茶嘛,不好的不喝,去年的陈茶不喝,“陈茶叶都是沫子,喝了塞牙缝儿。”一定要现摘的雨前龙井,铁观音放了一个月就不能喝了,还说:“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茶。”他自己不喝,却还心疼钱,于是硬逼着儿子儿媳孙子喝。吃的也不能太将就,每顿饭两盘子盘子肉菜是必须的,顶不济,也要见些肉星。他母亲虽说好一些,也是不能和别人比。都这个时候了,还去扯新衣服!孙子都多久没添置了!外面的衣服总归要面子不能太破旧了。内里的却是大的穿完了,缝补缝补,再给小的。过了几年,衣服上都是补丁,根本看不出来原有的样子。他妻子馨柔,这么多年一直在用自己的嫁妆贴补家用,雪花膏用完了,舍不得买新的,只好用手指头狠命地往瓶子里一揩,方摸得一点儿油腻腻的,小心翼翼地涂在脸上。人人都在紧衣缩食,两个老人却还活在纸醉金迷的过去,再舒坦不过。
      他当然想过出去做事,也去谋过生计。没想到花费更多,简直入不敷出。索性闲在家里,卖卖东西过日子,花不了多少钱。钱大部分在父母手里,人家花自己的,天经地义,他当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就算是心存不满,根本也说不响嘴。真是应了那句话,皇上不急,急死太监。这几天天冷,他竟然上了火,牙疼。当然不敢去看医生。现在的医院简直像是屠夫,见到人就要狠狠宰上一笔。只好吃几帖中药,还是不见好。他吸溜着牙齿,不禁觉得满嘴发酸,眼睛湿涔涔的,隐约一片雾气。在这屋子里站的久了,心也冰冰凉凉。
      屋外的光影一点点退到墙上,屋顶上,树杈上。又过了一会儿,就完全看不见了。当年买这宅子的时候,家里还说的过去,金碧辉煌的洋房,那个气派!院子前面栽种的几棵大树看着都体面!屋前还有一颗上了年纪的银杏,五六个人都抱不过来。秋天叶子落下来,走在上面沙沙作响。几个孩子在叶子上跑来跑去,觉得很有意思。那时候他还在外面做事,光景也还好,起码是赚钱的。馨柔在树下支了把太阳伞,阳光好的时候,出去晒晒太阳,喝喝咖啡。那时候还不至于连买雪花膏的钱都没有。前几年用的是德国“花漾”。没想到这么快就不行了。到处都在打仗,这兵荒马乱的,都不知道明天是死还是活着。钱流水一样花出去,却一点儿都挣不进家里来。煜暮用手抚着脸颊,静静地坐着。

      “表弟!”屋外远远走过来一个男人,声音洪亮地叫他:“过年好过年好,还好罢?”煜暮定睛一看,正是三堂哥沈煜覃。他立马堆着笑说:“都好都好,嫂子和孩子们都好吗?”煜覃道:“都好。都好。你还好吧?”二人相让许久,于桌前坐下,一人一杯铁观音喝着。天冷,茶也凉的快。煜暮大声叫人添热水,半天也没回应。他赤红着脸,搭着讪起来了,说:“哥哥你先少坐,少坐。我去催催。事情多,人影子都不见。不过我们家这几个算是好的。这年头,做的长久的人倒是很难请的。”煜覃抚了抚簇新长袍的纹路,笑着说:“是的。是的。当然还是老人好喽。现在的人,不都是为了钱?有情有义的人,不是我说,少。你们家倒是很难得的。”煜暮走到门外,尖着嗓门叫着:“刘妈,刘妈啊!”刘妈这才迈着小脚匆忙过来了,看见煜暮的脸色发白,有些发憷,陪笑着说:“大少爷叫我?”煜暮忍着怒气说:“三哥哥来了,也不知道填壶热水在这里!”煜覃若无其事地说:“不打紧的,不打紧。五弟,你别忙了。坐下来我们说会子话。”他越这样通情达理的样子,煜暮越觉得面上无光。好像被打了几个嘴巴子,涨的满脸通红。刘妈赶紧去端了一壶开水过来,冲上茶,下去了。
      兄弟两个人面对面喝着茶,一时无话。院子里的光影一点点暗下去,暗下去。虽说烧着火盆子,还是觉得手脚冰凉。煜暮本想叫人把活烧得再旺一些,又心疼煤钱,宁愿挨着冻。幸亏煜覃并不在意,索性糊弄过去了。
      都说今年天儿干,腊月里都不下雪。大概今年天公过的也不舒坦,这几天不阴不晴的,让人心里堵得慌。外面的砖瓦也是灰蒙蒙一片,煜暮抖着脚,只是觉得烦的要命。
      四点钟的时候,大堂哥沈煜修和堂弟沈煜省也陆续来到。女眷们都去后面看老太太去了。四个男人光秃秃地在这屋子里,颇有些尴尬。虽然几个人都是老亲了,然而一年并见不了几次面,未免十分生疏。奈何屋子里是在太冷,做得久了简直要僵住了,只好围着一个火盆子取暖。好久不见,也不知道聊些什么,于是都默默然不作声。一时间,只有钟表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孤零零,空洞地打着节拍,如同是山中的幽寺传来的钟声,遥远而凄凉。

      “听说东北打起来了。”煜省舔了舔嘴唇,小声说。他一向以爱国人士自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且他还是个顶顶有见地的人,所以,见到人恨不得就要谈谈时事。煜覃道:“是的。听人说,过不了几天就要打到上海来了。本来以为上海总比北平好一些。不过反过头来想想,也是守不住。既然已经打进来了,打到哪里不是打?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说的非常平淡,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潇洒。煜修斜他一眼,颇不以为然。他吭哧吭哧咳嗽几声,斩钉截铁地说:“怎么会?上海这么多外国人。投鼠忌器呵,不管怎么样,外国人谁都不敢得罪的。哪里有这个胆子?都说上海也要打起来了,不过也就是说说。不会的。”他慢悠悠的声音里有种不容置喙的权威感。由不得人不相信。几个人听了,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又想,中国这么多人,总不能全死了。于是都缓了一口气。
      煜暮笑着说:“就算是打起来了,大不了在租界里躲起来。不过,租界也不是乌托邦。”他新学一个新词,非常高兴有机会用到它。其他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然而,没一个人愿意丢乖现丑的,于是都附和道,是的是的。明显不愿意就这个名词再发表过多的评论。
      煜省撩着袍子,生怕新衣服沾上煤灰。他在银行做到很高职位,这几年混的风生水起,越发得意了。亲戚们都穷,他一阔,有些格格不入。可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亲人朋友,当然是越老越好。酒场上的朋友,都不当真的。所以他在堂兄弟面前,并没有什么架子。大家也都愿意和他说话。
      煜修笑着说:“煜省,听说你做到经理了。有没有这事儿?”煜省道:“是的。刚刚的事情。我们经理本来是个北平人,家里有事回去了。我是顶他的。”煜暮由衷地赞美道:“从小看你做事就精明。我爹都说,‘煜省这孩子是要做大事的嘛!’这话倒是不假!”煜省笑着说:“哥哥不要说了!这也是没有办法。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世道这么乱,做什么,也是说不定的。”他搓搓手,说:“三表哥一向在家里吗?最近电影院上了几部外国片子,爱情的。我几个小的去看了,倒是都说好看。”煜暮有些愁苦着脸说:“哎,要是能像你一样在外面谋个差事,手头活络些,谁不愿意出去走走呢?奈何现在真是坐吃山空。能省就省。”这也并不是哭穷。
      “哎哟,哥哥哦。”煜省着急地解释道:“都说我赚了钱,可是。哎,和客人见面,总不能不请请人家。小馆子嘛,就算客人不说,我自己都觉得面上无光。在西餐厅喝杯咖啡,费用就很可观了。遇到吃饭的时候,难道不请人家吃客牛扒?生意谈成了也好,谈不成,总不能讨要饭钱啊!不过,这年月,世道也坏了。真有人厚着脸皮敲我几顿饭的!出门应酬,花的更多啊!”煜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本来还以为,哎,还真是”煜修和煜覃都微微笑着,似乎是不相信。煜省又想解释,煜暮体谅地拍拍他的肩膀:“知道你在外面不容易。个人有个人的难处,是不是?”其他人也都附和道:“是啊,是啊。个人有有个人的难处。”显然觉得他是在哭穷。煜省也有些厌倦,索性由他们去了。
      七点钟的时候,几个孩子风也似地吵闹着跑进来。煜省叫住他们说:“给大奶奶拜年了没有?”几个孩子争着回答:“拜了拜了!还给我们糖吃,核桃糖,松子糖,还有竹签串的麦芽糖呢!喏,还有压岁钱”说起来没完没了。当然没有比他们再喜欢新年的了。
      “那么,压岁钱”煜暮犹犹疑疑地拿出几个红包,自己也觉得手在抖:“三叔叔给你们压岁钱好不好?”煜省连忙挡住了:“三哥哥不要客气了。婶婶和大伯都已经给了。”煜修和煜覃也抱着胳膊说:“不要了不要了。小孩子太阔了,不知道怎么花哦,要学坏了。”煜暮赤红着脸,坚持要给,隔着煜省的胳膊把钱递过去,煜修和煜覃并没有阻拦。
      “喏,拿了红包,就乖一点。不要吵了,好不好?”煜修商量着说,然而脸却是肃穆的,几个孩子有些被吓到了,纷纷走了出去。
      “这样,三哥哥家里的呢?听说罄枫今年要进初中了。”煜暮成亲早,孩子也是堂兄弟几个里最大的。
      “是啊。好的进不去,坏的嘛,他又不要。只好托人花了些钱。”煜暮愁眉苦脸地说:“现在的学校,哪里是教书育人?不过想着名目要钱就是了。就是一般的中学,一年也花费不少。学费,生活费不说,吃的,穿的,总不能比别人差。西装领带毛呢帽子,真是一个都少不了。下课了还要和同学去吃吃点心!格老子,他爹都不敢在外面小饭馆坐坐!”但他马上挺直腰板说:“幸好罄枫脑袋还好,小学毕业,考了第一名。毕业典礼他上去讲话,我和他妈妈坐在第一排,看的好清楚!周围的人都问我那个是我的孩子,我马上指给他们看:‘喏,讲话的那个咯。’”
      其他人纷纷点头:“是嘛,这个年头,盼得是什么?还不就是孩子争气?我们都活到这个年纪了,自己的一部分活完了,该替小的们活了。”话音刚落,几个人都有些黯然。他们这一辈,其实也没有为自己活过。幼年家境就已经没落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到了三十几岁,一大家子的人要养活。每天睁开眼睛就开始发愁。饭不能不吃,衣服不能不穿,偶尔去电影院看看电影也是要的。小孩子的学费,材料费,蜡笔彩笔画纸,一笔笔加起来简直吓死人!牙齿坏掉了,不能不去看牙医,要不然牙齿不漂亮,哎哟,他们小时候哪里过过这样的日子呢?老的享完福了,小的正要开始。他们不上不下地挂在中间,什么担子都落在身上。真是生不逢时。
      “爸爸!”煜省的小儿子磬渔笑着跑过来扑在他身上,说:“大奶奶给了我一大把巧格力。”磬渔年纪最小又懂事,嘴巴跟沾了蜜一样会哄人,沈老太太当然最喜欢他。
      “那你谢谢大奶奶了吗?”
      “当然了!知恩图报嘛!”看着他的俏皮劲儿,大人们也都笑起来。煜省笑着说:“那你怎么报呢?”磬渔伸长着脖子,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报答呢?他犹犹豫豫地说:“那么,我就结草衔环”话音刚落,马上就觉得不恰当。只好小声说:“我长大给奶奶买糖吃好了。”他母亲拍着手道:“那么说定了,以后不要反悔啊!”大家都笑起来。
      屋子里人一多,似乎没有也没有那么冷了。但是煜暮还是差人另外生了一个火盆子。老妈子把橘子放在火上渥着,屋子里马上充满了橘子的香气。小孩子们争着抢着去拿烤好的橘子,吃几口马上又放下了:“还是冰的好吃。热橘子有股子霉味儿。”煜暮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拿起橘皮来看,忽然变了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偷偷走出去叫住老妈子:“老王!你是老糊涂了怎么?给客人吃坏掉的橘子!”王妈木着脸站着,好像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半晌才说:“刚从厨房拿的,怕是刚才没有看清楚,拿错了。”煜暮当然不相信她这套说辞。还不是年底拿乔,要涨工钱?要他在客人面前丢乖现丑!煜暮气的脑袋发昏,等他回过神来想骂她几句,王妈早就走远了。
      煜暮想了想,只好自己去厨房那些新鲜的桂圆金桔枣子端过去。几个小孩子吃饱了,只是拿着糖,围着果盘子谨慎而认真地选着。有疤的不要,颜色不好的不要。形状不好的也不好。非要颜色漂亮,形状好看,光滑干净的才拣到手里,却也并不吃它们,只是把玩。煜覃叹口气说:“有吃的就不错了。赶明儿打起仗来,还容你们挑三拣四的?”他的夫人久娘马上说:“大过年的,说什么话?打不打仗,还不见得呢!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旁的不要管,也管不着。”煜覃道:“咦——我不过说一句,要你说这么多教训我!”煜修慢悠悠地说:“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待会儿好吃饭了。”煜暮偷偷把刘妈叫到跟前,问她什么时候开饭。刘妈皱着眉头说:“老王说还要等一会子。今天人来的太多,恐怕菜不够。要不把去年的笋干和腌菜也拿出来,凑他几盘?”煜暮想了想,也只好这样,于是点点头:“那么,不要太寒酸了。”刘妈心里冷笑几声,悄悄走开了。
      五点钟的时候,沈老太太才姗姗来迟。因她一整天都板着脸,自己也觉得讨厌,所以一进来便忙不迭地招呼客人:“真好,难得人这样齐全。坐坐!路上累不累?外面好冷吧?赶紧烤烤火,煜省,怎么瘦了这么多?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看起来,气色倒是很好的。”显然知道他升职的事情。
      “婶婶看起来身体是真好!一年年的,都没变过样子!我们要是有您一半儿的福气,也就心满意足了!”不管多大年纪,女人都希望青春永驻。这话不管谁听起来都高兴。沈老太太笑着说:“当然还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我嘛,是早就打算好了!”指的是身后事。但她说出来就后悔了,这大过年的,讨这不吉利!马上又搭讪道:“上海没有太阳,皮子也没办法拿出去晒晒,脆的不得了,一上身,就是不熨帖!硬邦邦的,穿着难受!”她当然不能说好的都给卖了。这年头,身边还会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光是一家大小的嘴都顾不过来了!
      大家少坐了一会儿,沈老先生便进来了。沈老先生单名一个信字,并没有按照家里的排行。因为他生下来的时候,体弱多病,便去佛堂拜了尼姑做干爸爸。这名字是干爸爸给取的。说来也奇怪,沈信自从小时候,身体就没好过。可是,和他同辈的一个个都没熬过去,早早去世了。就他和妻子还活着。硬生生撑到七十五。除了牙不好,吃东西小心之外,没有别的毛病。
      几个孩子开始嚷嚷着肚子饿。沈老太太压着嗓子道:“怎么还不开晚饭?大过年的!”刘妈走过来小声说:“凉菜齐全了,热菜还在做。要不,先上冷盘好不好?”沈老太太点点头,刘妈马上叫了几个小厮去端菜。
      今年人出奇得齐全。大桌子不够坐,于是小孩子们便被安置在临时搬来的小桌子上。煜暮的二儿子意乔充大人样,仰着脸对母亲说:“我们也好喝酒了。”馨柔蹙着眉毛轻声呵斥道:“小孩子做什么妖?喝酒,能耐了你!趁早给我安生些!看准了我过年不打你?仔细你的皮!”今天家里来这么多人,意乔一天都兴兴头头的,被他母亲这样一顿教训,不禁咧开嘴就要哭。沈老先生一向最疼孙子,马上赶过来说:“不要哭,不要哭!爷爷给你喝好不好?辣的很哦。”说着拿着筷子沾了一些递到意乔嘴里。意乔一尝,马上呼着嘴巴说:“哎呀,好辣!”沈信笑着说:“还要不要喝酒了?”意乔赶紧说:“不要了不要了!我喝橘子汁好了。”
      老王的手艺在沈家是出了名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川鲁粤苏就没有不会的。早年也在大酒店干过。奈何脾气不好,容不得别人催他,一催他就急,一急就骂人。厨子骂人的也不少,尤其是他们大师傅,能把活人骂得吊颈子,把死人从棺材里气得爬出来再死一次。可老王早年走南闯北惯了,骂人的技巧也融汇了各地之长,融会贯通,自有一套心得。到了后来,竟然苦无对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大师傅的功力日渐颓废,越看他越不顺眼。过了段时间,手艺再好人家也不留了。老王长着一对铜铃大眼,厚唇大嘴,粗脖子,面皮黝黑。总而言之,就是不讨人喜欢。脾气又大,当然没有女人愿意跟他的。这几年年纪越来越大,眼见没了着落,幸好沈老太太收留了他,也知道他的习性,尊重他的脾气。吃饭从来不催,只要不要太过分,也就算了。工钱开的不算多,但是老王觉得在沈家就是舒坦,惬意。所以一待就是十几年。
      今年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任他老王手艺再好,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知道今天是个大日子,不待人催,早已经风风火火地做得了凉菜。过年了,鱼,肉贵得出奇,买是买了,就是不够吃的。狠狠心,让小厮再去买些过来。没想到今天东西价钱抬得更高。去了半天,只拿回不到五斤的猪肉回来,还净是肥的。老王着急上火,想骂得他祖宗都识不得。奈何现在非常时刻,只好从长计议,日后再做计较。沈老太太年纪大了,肉菜不能多吃,就是馋他做的红烧肉,沈老太太对他有着知遇之恩,所以他把大半的肉红烧了。剩下的寥寥,只好仔细地分配给各个热菜。一盘木须肉端出来,竟然只有数的清的几条肉丝。时间紧,只好让老妈子端进去。王妈回来之后,老王拉着她问:“老太太说了什么没有?”王妈道:“没说什么。”他这才放心了。
      菜陆陆续续都上来了,大家都赞不绝口。尤其松子玉米,虾仁炒蛋,红烧肉备受好评。菜少人多,小孩子又不能饿,不一会儿好几个盘子便见了底。沈老太太可心的红烧肉都没吃几块。沈信把碗往前一摊,大声道:“有点心没有?”他眼明手快,吃了个饱,现在要吃点心了。沈老太太看着自己的丈夫,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她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要靠他,可是看他一副自得的样子,再怎么想得开,照旧是生气。
      “好了,七十多岁的人了。什么样子。”老太太小声抱怨:“真是一个个都不省心。”沈信从小心气儿大,容不得别人说一句不是。就算今天过年,凡事图个吉利,他还是忍不住要还嘴:“我怎么就不省心了?大过年的,吃个点心就要找我不痛快?”沈老太太狠狠白他一眼,不说话了。
      煜省道:“大姐今年还回来吗?”沈信的大女儿沈曼如是沈家女儿中嫁的最好的。外孙秦晋德国留学回来之后,顶替他父亲做了锦江督办,人称“三少”。家人风光,真是提起来就高兴。沈老太太神采奕奕地说:“当然是要回来。你也知道,曼如是多么懂事的。秦晋早几天才拍了电报过来。说明天就到了。”四个儿女,只有曼如长得像她,大眼睛,长睫毛,鹅蛋脸,樱桃嘴,希腊鼻。年轻的时候,亲戚朋友里不知道多少人钟情于曼如。要不然,也不可能嫁的这么好。
      煜覃喝了口酒,大声道:“上个月我去北平,参加一个旧同学的生日会,正巧遇见秦晋了。穿着笔挺的西装。他个子高,长得又俊俏。好多小姑娘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真是年少有成。‘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看姐夫和姐姐真是没什么是不称心如意的了。”煜暮仰着头,眨巴着眼睛说:“秦晋长相是好的。就是太艳了一些,有些女孩子气。要不是他英气,我真以为是第二个贾宝玉!”沈老太太本来就对坐吃山空的儿子不满意,年纪轻轻的,就早早地闲在家里,什么时候是个头?加之他又对自己心爱的外孙颇有微词,不由得怒从中来,瞪他一眼道:“你说的是他小时候。男孩子,但凡长得好看的,小时候不免都有些像姑娘,清秀。长大了就不一样了。一年一个样子,你等他明天来,绝对又变了样子。”煜暮并没有什么眼色,又继续说:“这没想到他现在竟然顶了他爸的差事。小时候他多爱哭!一哭起来,梦瑶就忙着哄他。”沈老太太伤感地说:“梦瑶怎么嫁的那么远!也亏了她从小没娘,长在曼如身边儿似得。曼如回来,她也跟着回来。我眼跟前儿长大的。没想到这一走,五年没见了!她一个北方人,嫁到香港,也难为她了。”煜暮道:“以前的时候,咱们不是一直取笑他们两个?老说秦晋要娶他堂姐了。”沈信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我看梦瑶这孩子不大好。水汪汪两个大眼睛,偏偏眼白多。长得又一脸苦相。看起来活不长久,也不旺夫。”沈老太太道:“亏你以前还那么喜欢她!”沈信把头转过去说:“别人家的孩子,管她命好还是命坏,又不碍我什么事儿。乖乖巧巧的,干嘛不喜欢?”煜暮笑说:“爸爸您这话说的!”沈信不服气地说:“我这话怎么了?”煜暮只笑笑。
      “秦晋今年都二十六了吧?”煜省把杯盖子拿起来,吹着滚烫的茶水:“还没成亲?姐姐姐夫这几年真是急死了。今年我去北平拜会他们,一提起来就发愁。”沈老太太马上护短:“是他自己不愿意嘛。要我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比从前了。以前是成家立业,现在都是先立业再成家的。再说了,秦晋这样的,一般的人家绝对是看不上的。慢慢的嘛,男人,总归不是那么着急。”
      煜暮又不识趣地说:“我看他是挑花眼了。长此以往的,恐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了。”沈老太太一听这话,真是被气的七窍生烟。忍不住大声道:“你这一把年纪,孩子都十几岁了,怎么还是不会说话?真是越活越回去!”煜暮脸红地看着母亲,委屈地说:“你也知道我多大了,这么多人,也不知道留点面子给我!”沈老太太真是越看越生气,索性闭了嘴,只是茫然地挟着剩菜吃着。菜凉了,吃进嘴里总觉得有种凄凉感,好像腊月里喝凉水。恐怕过会子要闹肚子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