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
-
虽说只是初春的光景,可眼前这条官道上一家唤作“永泰”的茶肆却未曾被尚冷的寒气所摄,真真甚是热闹。盛世二十五载,后几日就要在帝都举行新帝的登基大典了,这不,不少百姓都赶着去瞻仰这新帝的祭祀大典。
掌柜的同伙计们忙着侍上茶酒,不可开交。小小的茶肆里,宾客们都往厅阁中一处挤着,胡乱闲扯散聊着什么。
眼见得肆中人不减少,终是有人耐不住性子,回身问起掌柜的,“今儿个帝都边郊的吴山镇还不放行啊?”
掌柜的忙侧身露了个笑脸,“客官想是也知道。这可是皇帝老儿立下的规矩,青梅之日日暮之后至翌日清曦之前是断不可能过了吴山与乌江两镇到帝都中去的。”
不少宾客闷燥着叹叹气,嘟嚷着“这是何种繁琐的规矩”云云。终是有些气丧。
掌柜的见不少宾客都颓慵着不见生气,尖着嗓子往茶肆的内阁喊道“湄儿姑娘,来给客官们唱段书解解闷吧。”
里面“哎”应了一声后,传来了细软的琵琶声。
周遭都静了下来,只听见女子温润细腻的嗓音未成曲调便先由情思。
青青草,迷路陌,长钩流月去无声。
青门有佳人兮,洵美且异。
杏花疏影里兮,初有人嫉。
海棠铺绣兮,遥把心系。
浩海江天无限事,偏偏把郎忆。
郎啊郎,美人迟暮,君知否?
淡淡水,溶澌雪,流花故城催新愁。
英雄在少年兮,俊赏且萏。
望碧云空暮兮,寸心为难。
梨花飘雪兮,年华将晚。
斗转星移沧海变,处处零乱。
伊啊伊,楼上黄昏,汝知否?
倘是此世不相遇,定当心如琉璃。
可堪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了。
无所依,付终身,何堪,何堪。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声缭绕,内阁的女子笑道,“各位听客可都听懂了么?”
四下里尽是一片不可自拔的回味。
不知谁轻答了一句,“姑娘可是讲的当今圣上二十多年前的遗爱。”
内阁的姑娘接着问道,“听官可曾听过这段书么,怎生得解呢?”
那人答道,“自是看了些野史,又从姑娘曲中之旧事推知这般,不可谓登得大雅之堂。还望姑娘多多见教才是。”
姑娘沉吟半晌,贻笑出声,自道是。“本以为此事天下人不传,尚不知仍有天下人能知。罢了,我这番曲调儿众听官就当调笑取乐去了吧。纵是知其本源的人,也便全当应了一个景而已吧。”
正章:
疾驰的良驹在大漠的塑土中踏出万缕浮尘,领这轻锐的骑者身披金甲,脚夹千里良匹,行似疾风,但却身姿轻盈。
身后的兵卒只得心叹疲惫之际不得不催马扬鞭,以便不落人后。
随行的副官见领将驱马之势稍有缓和,便脚下加劲,狠夹马肚,欺身追了上去。
“秦大人,我等日日如此忧扰伊国驻军,他们怎生这般沉得住气,竟还不出兵?”
被唤作秦大人的少将,轻轻地呓笑了两声,声嗓却是有几分尖细,“你道他们为何还不出兵还击,自是探子还未去回应罢了。”
话间,已至军营,秦大人翻身下马,指着步卒们推着过来的简制木囚车中那蜷缩着的牢犯道,“你可认识此人?”
副官匆匆打量了犯者,心下一惊,道“他不过是我前些时日新新任用的火头军是了。”
“那我该是问你一个用人不慎之罪了。”秦大人缓道,“我见此人常常隐约藏匿于你军帐左右,
若不是赂你,那便是有诡行之疑。又不见你今日说起此人的好话,我便在前些日子收解了此人。”
副官知道秦大人待要问罪,不免心惊。
适时小卒附与秦大人耳旁密语,副官离得较近,当下听得明白。
小卒说“秦大人。您家府里来了人,在军帐中侯着了。”
秦大人应了,当下也不提问罪之事,只是嘱众人好好操练,侧身回了他的帐中。
布衣老者垂手躬身立于秦大人办公用的军案之旁,秦大人识得此人正是自家府中的管家。自是喝退旁人。
大人为及开口,老者到是抢了先机,“老爷说思尔深切,请大人回府一聚。”老者口中的老爷正
式秦大人之父,当今声名著于天下,位高列于三公的御史大夫秦方。
秦大人料想老父遣他回府定是有恙,然则边漠之戎,剑拔弩张,亦将不日便有与伊国恶战告急。当下迟疑不已。
老者见秦大人模糊不应,当即毅然决然地开口道,“老爷嘱我,若是您执意不回府,老奴之好让
全军营之众尽知您是女子之身。”
女子为官,遁诛亲族。
话虽如此,秦大人也知老者不会真真这般葬送了秦家上下数百口人,怕只是事态严峻,非归不可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