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八讲:达与穷 ...

  •   第十八讲:达与穷
      孔子金句: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述而第七)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第八)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第十四)
      子谓颜渊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第七)
      1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常说的一句话。
      “穷”是常态,“达”则常常不常有。
      人生事十有八九不容易,“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于死守善道的君子来说,人生更加艰难,所以孔子还说“君子固穷”。面对人生的艰险,世事的险恶,不能拯救天下,就努力做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古代君子常常“卜居”。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安身立命。就像诸葛亮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如果遇到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就应努力作为,实现人生的抱负,追求人生的极致,实现兼济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这时“达”,就是对崇高理想的呼唤和追求。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问题是,时代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两面性,正像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生在乱世,对于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无疑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叱咤沙场,建功立业,转战千里,对于他们,完全可以像隋朝的杨素那样:“我不求富贵,我让富贵求我!”而对于饱读诗书,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最为颠沛流离的日子!
      生于和平年代,读书人可以通过学业,借助科举,扬名于世,他们自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对于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他们也可以凭借经商呼云唤雨;对于一提到读书就头大的人物,则常常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此,每个时代都有得意者,都有失意人!
      2
      “达”和“穷”是现实的际遇,也是一种心境。
      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能不失本心,不忘初心,本着一份“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的心态,人生就可以无悔无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这句诗可谓得人生之妙境。
      当我们的人生感到“山穷水尽”之时,不必焦灼,不必忧伤,不妨静下心来静静等待,如果再有心,不妨细细欣赏,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行无所事,一片化机”(沈德潜语),自然有“峰回路转”那一刻。
      苏轼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有少年得志时“似二陆初来俱少”,也有得意之时“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经历过乌台诗案,饱受过“穷”的困扰,才看淡看破,“一蓑烟雨任平生”!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十八讲:达与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