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皇城 ...

  •   朝堂上,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叹声道:“朕收到南境的奏报,兰国此次倾全国之力来犯南境,南王爷与世子率全军抵抗,世子战死沙场,南安王也重伤不治,南境现在急需派新的护疆将军过去主持大局,诸位爱卿看谁比较合适?”
      众朝臣立刻沉默不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都没有人说话,因为大家都明白,南境虽少有大战事,像这次兰国倾全国之力孤注一掷的一战是百年难遇的,但常年小战不断,动不动就来犯一次,但朝廷给派的兵力又不多,稍有不慎总是容易被朝廷责罚护卫不周,且南境又穷,离皇城甚远,护疆将军虽说职位是高,但也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当年若不是南王爷痛失爱妻素尘公主,主动请缨到那穷乡僻壤,以南安王的身份,实在是不会被编派到月牙城去。也因为南安王这一去南疆,南境难得的安定了十几年,只是这更是为难了在朝的各位大人,因为他们心知,南安王政绩在先,后人想要维持尚且艰难,想要超越南王做出些政绩则更是难为了。
      “南境经此一战会有几年平和的日子,诸位就没有谁想要替朕分忧么?”皇帝看见众朝臣的样子不免一股怒气。
      “微臣愿意替圣上分忧!”右侧最后排的一名二十来岁的青年官员站了出来,跪下说道:“臣石恒愿意去月牙城,护卫南境安全!”
      “石恒?”皇帝显然对这个青年没有什么映像,他略一思索,道:“石恒,你愿意担负起这个担子,很好!但南境局势复杂,所比邻的国家有好几个,主事之人不但要有超高的军事才能,更要会谋略处事,懂得制衡之道,你可有这个才能?”
      “这?”刚凭一股热血挺身而出的青年瞬间犹豫了,他是新升入朝堂的,从前只在一个小地方做过知县,只因姐姐梅妃新生了一位小皇子才得以升职加官进入皇城,如何应付的了南境的复杂形势。
      “罢了,你有这份心朕也欣慰,你就先留在皇城在磨练几年吧!”皇帝看出了年轻人的胆怯,道,“阎山,将上回北翼王送的弓箭赏给石大人。”
      年轻人立马顺台阶下,朗声道:“谢皇上赏赐!臣定当勤加练习,不负陛下厚望!”
      众臣看这个青年主动请缨不但没有去成,反而还得了赏赐,都有一些羡慕。一个胡子花白的老臣见状,站出来跪下奏道,“陛下,老臣也愿意替您分忧,到南境去!”
      皇帝看了他一眼,道:“你这把老骨头,恐怕还没走到南境,自己就先病倒了吧。”
      胡子花白的老臣道:“臣也自知臣年老体衰,但为人臣子,应该以国家社稷为重,既然圣上有需要,做臣子的就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很好!”皇帝没待那个老臣说完打断道,“刘大人年纪大了反而越发长进了!西北今年旱灾,百姓正闹饥荒,朕刚好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处理,刘大人这么一说我倒觉得刘大人正合适!不知刘大人可否愿意替朕分这个忧?”
      “这……臣领旨!”老刘大人一脸悲伤的答道。看着皇帝没让石恒去南境,他想着自己这一身老骨头更是去不了了,以为自己主动请缨或许也能得个赏赐,再不济几句夸奖的话还是有的,倒没想到皇帝直接让自己去处理西北旱灾的事,这个事说不上难,但,饥荒嘛,想要处理的好就要多花钱,朝廷这几年刚刚稳定一点,国库并不充裕,这钱……多半是要他自己掏一些了。哎,他是三朝元老,钱嘛,自然是有一些的,但,让他平白的散给那些饥民,实在有些不甘呀。
      众朝臣看见刘大人得了个处理西北旱灾的差事,都有一些幸灾乐祸,也更不敢贸然发言了。
      “诸位还有谁毛遂自荐的?”皇帝喝了一口茶看着底下一排排的官员问道,见朝臣都低头不语有些失望,道,“我大月国的官员难道都这样窝囊么?你们也都是吃着朝廷俸禄的人,朝廷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却都这样畏首畏尾了?真让朕失望!”
      众朝臣吓得都跪了下去。
      皇帝忽然想起什么来,抬头问道:“薛明义呢?他不是话最多么,怎么今天没说话?”
      一旁的阎公公笑着说:“启禀皇上,薛大人前天因为出言顶撞了您,已被您罚禁闭一个月了。”
      皇帝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哦?朕罚他禁闭了?是了,他前天说朕派去给南王支援的兵力太少了,可是朕哪里知道程渊会在那个时候造反,不然西平王的军队调去南境,再加上后面去的援军的,南安王和世子也不至于……不至于……哎,一门忠烈呀!”
      “是!”阎公公附和道。
      “薛明义对南境倒是牵挂,你觉得他怎么样?”皇帝忽然问道。
      “这……”阎公公瞬间语塞,不知道该怎么答复,薛明义一直是皇城的守卫大人,掌管着皇城的安危,这些年一直兢兢业业,整个朝廷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说话耿直,浑身也没一个缺点,就这样突然把他调去南境,实在有点突兀。然而他身为一个太监,是没有太多建议权的。
      “薛将军忠勇仁厚,行事向来稳重,驻守皇城也从未出过差错,想来,其他的事自然也是办的好的!”阎山知道,顺着皇帝的意思总不会错的。
      “薛明义,南境,嗯!”皇帝似乎下了什么决定似的自顾自的点了点头。
      “薛将军去南境,那皇城守卫职责又当谁来担当呢?”那个刚领了西北旱灾事务的刘大人状着胆子问道,他的孙子今年正好二十岁,在薛明义手下当差。
      “皇城守卫之责事关重大,需要好生琢磨。众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推荐?”皇帝抿了一口茶问道。
      这下,底下的朝臣们立刻活跃起来,似乎个个都有推荐的人,因为人人都知道,皇城守卫官意味着京城的生杀大权,那可是个肥差呀。
      “启禀圣上,微臣举荐张存仁张大人,张大人也是从军旅中提拔到皇城为官的,由他出任此职位圣上尽可安心!”
      “李大人,这张大人可不正是您的女婿吗?您举荐自家人未免让人觉得有失偏颇呀。”李大人对面的官员说,“启禀圣上,微臣举荐苏轩安苏大人,苏大人是武状元出身,身手自是没有问题的,皇城交给他,皇上尽可放心!”
      皇上略一点头,道:“嗯,这个苏轩安算是个不错的人才!”
      “王大人说我举荐自家人是处于私心,难道王大人举荐自家人就可以服众了么?”李大人冷笑道。
      “苏轩安跟我有何关系!”王大人道。
      “苏大人跟您是同乡,据说他未得状元前您经常接济他,他的夫人也是您夫人保的媒,这关系怕是跟亲戚也差不了几分。”李大人说。
      “微臣不过觉得苏轩安是个人才,适当接济一下,这也有错?”王大人道。
      “只是接济么?我听说王大人的两个儿子现下都拜在苏大人府上学功夫,难道也是接济?”
      “你……”
      “好了!”皇上看王、李两位大人就要吵起来,喝道,“举善荐贤是好事,两位大人不要将好事变成坏事!”
      王、李二人只好休战,齐道:“是!”
      这时,众人见皇上没有对王、李二人举荐的人表态,又纷纷自荐或举荐起了他们认为合适的人,刹那间朝堂又热闹起来。
      待群臣都发完言了,皇帝摆了摆手,道:“今日就议到此了。”
      一旁的阎公公马上喊道:“退朝!”
      群臣纷纷退了下去。
      这时,阎公公见没有人了,问道:“陛下,南境上任时间紧急,薛将军手头事务繁多。调任南境的事要不要着人先通知薛将军一下,让薛将军急早安排好皇城事务的交接,也提前打点一下家事行装?”
      “薛明义?他禁闭还没罚完呢,什么南境?交接什么事务!”皇帝站起来说,“我有说要把薛明义调往南境吗?
      “额……是!老奴糊涂了!”阎公公顿了顿,突然醒悟,赶紧请罪,“皇上只问薛将军怎么样,是老奴糊涂了!”
      “你把今天众大人举荐过的人的档案都调出来给朕,还有近几年跟着南王爷在南境立过大功的将领的档案,一齐送到思民殿来,对了,那个张存仁的就算了,他是个绣花枕头。”皇帝一边说一边往外走。
      两天之后,南境护疆将军的圣旨下来了,随着新任护疆将军沈阔一齐南下的,还有一道皇后的懿旨,说是南安王和世子为国牺牲,皇后体恤风雪影孤苦无依,特接回宫里由皇家好生照看,以安南安王英灵。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