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一只灯笼 ...
-
三年前,京城,上元节。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笑语盈盈,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袭黑色貂裘的权贵少年格外显眼。
他静默的立于一个无人的角落,寂寥的背影,显得那样孤独。
迎着锦衣少年睥睨众生般冷漠的眼神,迎面走来一个不怕死的少女。
她看起来不过十四岁出头,穿着一身温柔俏丽的浅紫色衣裙,手里捧着一只制作精美的八角灯笼。
少女轻移莲步,款款走来,盈盈下拜,软声开口道:“公子,小女子答不出这灯笼上的灯谜,不知公子可愿为小女解惑?”
锦衣少年冷哼一声,都懒得去看这陌生少女手中那称得上巧夺天工的花灯一眼。
紫衣少女并不气馁,继续软声开口,念道:“这灯谜的谜面是,原来小将乃邓忠也,维暗暗称奇。谜格是四子一句。”
这句谜面是时下的禁书《三国演义》里的句子,原句是:原来小将乃艾之子邓忠也,维暗暗称奇。
根据四子一句的谜格不难推出谜底是则慕少艾 。
则慕少艾?
是谁给眼前这个小鬼的胆子,竟然敢来调戏他?!
京中的显要少年一双摄魂夺魄的清亮眼眸望了过去,裹挟着万千雪花翩然而落,一双星目如电不怒自威,他冰凉开口道:“我从不看禁书。”
少女不禁掩嘴而笑:“公子既然从不看禁书,又是从何处得知我这句谜面原是禁书里的?”
少年一时答不上来,索性以势欺人,扯唇冷笑,恐吓出声时声音阴沉:“小丫头,你知道我是谁吗?”
紫衣少女并没有被他的气势吓到,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答道:“我当然知道,公子你自然是那空谷幽兰,澄空朗月!”
“你太狂妄了。”权贵少年的眼神变得凶狠,“你对我第一次的无礼,我尚且可以不计较。可你也太有本事,短短四句话,冲撞了我一次,对我开了不该开的玩笑两次。”
少女觉得有些无趣,随口问道:“有那么严重吗?”
自幼通读四书五经身份高贵的少年满眼嫌弃的看了面前的紫衣少女一眼,冷冷吐出四个字:“寡廉鲜耻。”
看着少女仍是一脸毫无悔改之意,少年心头终是一股无名怒火蹿起,冲口而出:“你知道得罪怀王是什么后果吗!”
少女面色果然一僵,手中的花灯应声而落。
她颤声问道:“你……你是怀……怀王朱彻!”
比起她刚刚捏着嗓子矫揉造作的娇声糯音,这声略带恐惧的少女颤音显然更能取悦少年亲王。
朱彻露出一个亲切无比的温柔微笑,温声道:“正是本官。”
怀王朱彻还在刑部当差,因此自称本官也算妥当。
慌乱的少女凭借着几分仅剩的理智捡起地上的灯笼,以免罪证遗留现场。
“怀王殿下,”少女再开口时恢复了原有的冷静,“小女仔细想过了,我们不合适。”
“哦?”朱彻此时终于有了一丝兴味,饶有兴致地问道:“怎么个不合适法?莫非我曾大笔一挥,害你全家满门抄斩,你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
少女捻了捻灯笼上的玉穗子,顿了顿,答道:“殿下宅心仁厚,怎会草菅人命?”
朱彻观察着少女的神色,心中微微一动,鬼使神差的又问了一遍:“那是怎么个不合适法?”
少女垂下眼眸,继而仰头直直看向朱彻敷衍道:“小女配不上殿下。”
朱彻注视着少女的眼神。
不,不是的。
少女的眼神绝不是自卑的眼神。
这是对他微有反感但是算不上讨厌的眼神。
在这样清澈的甚至可以映出他的身影的眸子的注视下,朱彻忍不住追问道:“是哪里?我们不合适?”
少女在这样的追问下只好缴枪投降:“殿下,我们的名字不合适。我叫谢阿皎。殿下您知道陈阿娇和刘彻的吧?”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那是陈阿娇的爱情,不是她谢阿皎要的人生。
谢阿皎,锦衣卫指挥使谢鼐的独生女儿,是被谢家人娇纵着长大的。
其他不说,光说这谢阿皎竟然是锦衣卫里的副千户,便知她是个多胡来的角色。
有个锦衣卫指挥使的爹,据说谢阿皎升成千户有望,但是得要先去外放历练一番,少则三年,多则五年。
今天是谢阿皎外放前在京城度过的最后一个上元节。
“怀王殿下,我还另有一句临别赠言......”
看着手捧灯笼离去头也不回的少女,十七岁的少年并没有太多情绪。
一个根本没有意识到和亲王联姻所能给家族带来的巨大利益,只知追求可笑深情的女子,勾不起他的任何兴趣。
或者,也许,她根本只是在避开与亲王联姻的风险。
不,这些都不重要了,上元夜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少年亲王的唇边绽出一个看不清颜色的笑容。
迎接他的,不过会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
他的联姻对象会是谁,根本不重要。他也从不在乎。
在江山面前,美人,从来什么都不是。
这花团锦簇,夜幕笼罩下的锦绣京都,是他精心布置十余年的戏台,这歌舞太平,繁华盛世下的万里江山,将是他的大明天下。
那一年,向他盈盈走来的少女绮年玉貌列松如翠仙姿清朗清艳无双嫣然无方,才貌动天下。
那一年,对她不假辞色的少年朱唇皓齿积石如玉姿容胜雪朗月入怀侧帽风流,京中玉树称第一。
传言里,那一年,风流少年亲王上元节与民同乐民间留情,有情闺秀小姐赠灯谜于无人处情定三生。
史书上,多年后史官们被某无良王爷逼迫着添了一笔:灯启二年上元节,怀王朱彻遇真命天女谢阿皎,红颜少年情投意合天雷勾地火,一见钟情心心相印,从此纵大厦将倾危墙将塌天地将崩,仍不离不弃,誓生死相许。
三年后,京城。
说书先生惊堂木往桌上那么一拍,哗啦啦的就说起了这京城最新的消息:“要说这爱民如子,除了当今圣上,谁能越得过咱怀王去!怀王朱彻在刑部已五年有余,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明察秋毫,让多少冤案沉冤昭雪,真可谓是明镜高悬!半个月前,圣人刚给及冠的怀王加官加成了正三品大员的刑部侍郎!”
众人自是一片叫好声。
“怀王仁德!”
“怀王高义!”
“怀王千岁千千岁!”
……
待欢呼声安静了些,说书先生又是把惊堂木往桌上那么一拍,摇了摇头,开口道:“可最近,还有一桩事够咱们京城老百姓头疼的。”
有人已经出声问道:“有怀王坐镇京城,能有什么事让我们小老百姓头疼的?”
说书先生叹气道:“诸位有所不知啊!这谢家的混世魔王,三年前离京外放,如今已在返京的路上,怕是没几天便要到京城啦!”
台下有人问道:“你是说那个谢阿皎?”
说书先生点点头:“正是。”
那人笑道:“不过是个黄毛丫头,怕她作甚?”
说书先生欲言又止,这台下指不准就有锦衣卫便服其中明察暗访呐!
说书先生解释道:“这位小兄弟是外乡人吧?怕是没见识过三年前谢阿皎的手段……如今谢阿皎更是已经升成了锦衣卫里仅有的十四个千户之一,怕连升成镇抚使都是早晚的事……”
那人尤是愤愤不平:“哼,不过是靠祖宗荫庇罢了!这谢阿皎一个女子也能当官,这是哪门子的事!真是违背纲常!”
说书先生忙道:“小兄弟慎言!慎言!这可是当今圣上都许了的事!”
那人只得住口。
说书先生扯开话题道:“再说说那长兴侯家的小世子李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