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云昭观 其二 ...
-
出了西偏殿再看,院子四面以游廊相连,围合成四合院落,院落内砖、石、木雕精妙古典,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东西配殿的两侧耳房都是公共卫生间,卫浴设施都是齐全的,虽然比较老旧,但是修缮过,都还能用。
几个跨院里头也是随处可见树木山石,游廊下一圈的花卉草木,都是天然的草木野花,没什么名贵的花草,长势却很好。
尤其是院里东边那颗古樟树,树干三四个人合抱都未必抱得过来,树冠繁茂,洒下大片的绿茵。
古樟树夏天枝叶繁密,只闻鹊声,不见鹊窝。
院子北面还有一座殿宇,为硬山式雕花正脊,前施廊柱,门槛下边三级台阶,乃是庙宇结构,以狮子头柱,汉白玉石雕,寿字扶栏,通天棂门木雕夹扇。出檐以四条柱子承顶,三明两暗。柱头有玉树交荣、兰馨桂馥、藤罗绕松的镂空木雕,装饰精彩,富丽堂皇。
整个建筑以精湛的木雕艺术见称,窗棂、门楣、斜衬、穿枋、花牙、枋额、石础上面,不分木石,均分别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鸟虫鱼、龙凤走兽及山乡风景等雕饰,以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手法,刻工精细,形态生动,构图巧妙。
门檐下边挂有匾额,上书“祖师殿”三字,书法劲挺沉雄。
明间开六扇木门,上半部格心不是简单的直棂条,而是富有装饰意味的几何方格,配有寿字纹棱花,木门下端有金龟式寿字木雕,中间有铜钱图案,裙板上也浮雕有瑞兽,贴有金箔,中绦环板上是文房四宝。
尤其中间两扇木门上端开了两个“天窗”,所有木门木雕图案镶嵌金箔,因着年代久远,难免有些剥落,但仍可窥见其富贵华彩。
东西两次间墙上开有双扇槛窗,由横披、格扇窗、槛框和栏窗四部分组成。通扇采用细棂条拼联迴纹类图案,以各式瑞果衔接。横披窗三方为镂空卍字团花图案;四抹头格扇窗两扇,上下縧环板分别为迴纹地团合整雕玉兰花和书卷托著瓶,每扇格心榫合环纹锦框,中心精雕博古架;槛框四方;栏窗内中心镶嵌花形开光双羊图,两侧各一桃形开光雕博古件。
祖师殿西面有间平顶的耳房,从前是给信众们使用的卫生间,原本墙壁有些开裂,鞠芷山找人重新修缮过,已经能够正常使用。
上三级石缝中挣出些绿草的台阶,就见到门外各摆了一张柚木靠背长椅,靠背最上设横枨,与靠背以花瓣纹卡子花连接。弯弧靠背,以十字枨牢固连接,上端凿海棠形透光,下端纹理美观,如同水上涟漪、波流。整木座面,五足支撑,后面两足方正阔材,前面三足为三弯花形,下端以横枨加固。
这两张长椅富有强烈的民间特色,韵味十足,应该是原本设置在这里,供前来上香供奉的信众暂歇闲坐的,不过如今观里别说信众了,连着下边的游客都很少跋涉上山来道观玩,因此也都闲置了。
江蓠抬脚踏入内殿,便见着室内顶上雕梁画栋,木横梁均雕龙画凤,并以真金箔裱之,华丽典雅。
四面彩绘着祥云瑞绕、双鹊报喜、莲子荷花及老子出关、麻姑献寿、八卦图等表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礼及道教纳福祈祥的教义内容,幅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殿内正梁上悬“琅简真庭”横匾,明间左侧立铜铸骡一骑。
匾下设一座三尺高的青石浮雕底座,上边供奉的祖天师的神像,高鼻长眉、两耳垂肩、盘发高耸,且目有三眼,双目重瞳,掌有雷纹,刚正勇猛,神态威严,形象栩栩如生,确有震妖降魔气魄。
江蓠记得,经典中并没有记载祖天师是重瞳的记录,但是被称为「列仙之儒」、开始编《道藏》的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有「目秀双瞳」、「重瞳百岁」之形容。
而在排山掌法十二宫中,手指的中指为午宫,代表天。祖天师神像左手中指延伸出一条纹路下达代表地户的手掌鱼际,这条雷纹正是雷府正统的标志。
这神像造得倒是讲究,或者说,用来雕刻神像的这块木头,也算是得天独厚。
神像高台前有一张凤穿牡丹纹翘头案,尺寸硕大,黄花梨独板为面,用料足实,侧面挡板装饰玲珑剔透,牙板点缀恰到好处。
案面独板,两头装硕大翘头,末端圆转,牙板阔绰,末端为卷云状,并自勾卷处延出草芽,生机勃勃。案腿光素,看面微起混面,以增饱满效果。腿足间设双枨,之间镶装透雕花纹挡板,双面雕刻,正背分明,为湖石间生出两株牡丹,枝干转折,花叶正反翻转变化,花头丰硕,一只丹凤立在湖石上,回首观看,身形似鹤,尾翼甚长,旁边有灵芝生发,空中另有一只丹凤折身飞翔。腿下方的横枨造型特殊,下方直接挖成波折的壸门形,沿边起线,与腿足侧面的阳线交圈。
案台上罩有大红缎地桌帏,分上下两端。以蓝色、白色以及金色绣线为基本色调,图案纹样均以四时花卉及蝴蝶为主,上部以蓝色花卉勾界,寓意美好、吉祥。
案面上有香、花、灯、水、果,五供,暗合五行,以示天地造化、万物相生相克之理,以合神明之道。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间那座铜错银鎏金勾云纹敦。
此敦盖顶上设有圆形抓手钮,矮钮座,绕此一周饰错银三角纹。每个三角纹层层内推,中心皆有鎏金三角纹。盖面内凹成带,饰勾云纹及细密的云雷地纹,其上浮雕三个圆饼火纹,间隔三个环钮。火纹以错银丝和鎏金斑结合,勾云纹局部鎏金,环钮错银。盖缘一周错银丝三角纹,与腹身子母口套合。器身与盖纹饰基本相同,唯底部较平坦,承以三兽蹄腿足,上错银圆形云雷纹,风格古朴。
上边也插着三炷香,以芳香清净坛宇,取香云缭绕,腾空供养之意。
案台下边摆了两三只蒲团,颜色都有些陈旧了,不过并没有破损。
神殿两侧各有一对松木围子栏杆带抽屉大架格,是用来存放供养祖师爷的香烛的。
这些书架都是通体方材,三面栏格用横、竖圆材攒成,为品字棂格的变体,底层之下为直径素牙条,两侧腿足间设横枨。书架整体比例匀称,线条利落,设计简洁,木纹顺直,色泽温润,简约质朴,装饰繁简得宜,具有疏朗空灵之感,文静大气。
道观里什么都可以断,唯独香火是不能断的,因此鞠芷山会定期采购一批香烛纸钱回来,存放在这里,然后定期盘点,以免缺漏。
仰面看着祖师爷无悲无喜的面容,江蓠照旧是叩礼、上香,确认了炉中香烟直上,没有一丝弯曲后,江蓠才转身四下看。
祖师殿明间东、西次间有隔扇,皆是以核桃木制,五抹,以横竖枨相隔,榫卯严谨,上半部分为八吉祥纹样扇心,绦环板透雕螭龙捧寿纹,下半部装饰有木刻浮雕,内容有三国、水浒、岳传、西厢、鹊桥相会等传统故事。雕工玲珑剔透,宛转流畅。此隔扇制作精美,雕饰一丝不苟,古趣流溢,极富艺术性。
此时两侧隔扇门未关,隐隐露出里头的景致。
东次间靠近明间的地方摆有一张紫檀漆面夔龙纹平头长案,面心为整木所成,质地坚硬细腻,边沿起拦水线,案面有髹漆,颜色略浅,带有深浅不一的纹路,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漆皮略有起伏,但保存还算完好。高束腰,下承鼓腿彭牙,四如意云头矮足,牙子雕饰夔龙纹,纹饰起线工致,圆中寓方,用刀多变。
上边还有红木托盘,呈长方形,通体不施雕饰,纹理优美,形制简练自然,纯静隽秀。
里头放着一应杂物,有铜钱,签筒,符纸、毛笔、朱砂等等,都是从前老观主摆摊的家伙事。
鞠芷山说这里是从前观主摆台给人算命解签的,不过他接手道观之后,就没了用处。
柜台上边有功德箱,以黄花梨木为材,全身光素,平顶,顶上有长条状开口,箱子四面八角卧镶如意云头,两侧安铜提环,正面镶嵌起到装饰作用的面叶及拍子,吊牌镂刻精细,合页作长方形。
这个功德箱其实也就是个摆设了,信众都没有,又哪里来的善款呢?
柜台后边还有一把紫檀花卉纹藤心圈椅,靠背板是攒框镶心的款式,上部如意形开光内雕麒麟纹,中部方形委角开光内雕花卉纹,下部为如意纹壸门亮脚。背板及椅柱两侧饰边牙条。座面上三面围锦绣雕花卉纹围栏。高束腰上镶螭纹绦环板。壸门式牙与腿交圈。三弯腿,龙爪式足,足下带托泥,托泥饰壸门式牙条。整体装饰复杂,雕刻繁缛,具有明式家具中少见的华丽风格。
椅子上铺有坐垫,看起来很是舒适。
特别的是,西次间里头摆了一排排一米多高的药柜,通体髹漆,斑驳古朴,方形,带帽沿,四周绦环板内高浮雕花草做背景,衬托着前方身着古代服饰的人物。间隔用的框材皆饰以轮廓分明的剑脊棱线脚,三弯花形腿足。
药柜正面有六排抽屉,每排各五,共三十个,每屉吊环周边都贴满纸签,上书桂枝、龙骨、黄麻、牡蛎等中医方剂。
药柜前有一张三联橱,为案形结体,上部为案,下部为橱,属于典型的明式家具的作法。橱面两端翘起。橱面之下设有抽屉三具,抽屉面上装饰有金铜拉手,插销及锁鼻。抽屉下为橱柜,对开两门,门上设有白铜面叶与合页,两门中有可以插卸的立栓。其造型灵秀俊朗,明亮似锦,从外观上给人以一种舒适的美感。
这件三联橱兼有桌案与柜的两种功能,既可储物,又可作桌案使用,上边还放着一套药钵和药杵。
江蓠看过道协写给江岸青的信,上边有写到,云昭观始建于明朝,师承玉虚一派,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门派,一直遵循着道教“忠、孝、和、顺、仁、信”之本,证虚无之妙道,发天地之正气。
近代以来,历任观主在保持并发展其独特的医道文化时,切实履行着属于修道者的社会责任,广行方便,正心诚意,服务大众,造福社会,以“悬壶济世”、“仁怀渡人”的高尚风格,传承并发扬着“忠以尽职责,信以立交道,惠以待群生,礼以表谦恭”的道教优良传统。
虽说话术官方了些,却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