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苏宛,我明日便要前往边关。”柏岳喝下一口酒,“日后再见,便不知要到何时了。”

      苏宛顺手替他把酒满上,道:“现在边关战事吃紧,你过去多加小心。”

      柏岳笑了,烛火摇曳下英俊的脸上意气风发:“怎么说我也是‘鬼面将军’,在鞑靼人那里可是令小儿止啼的人物,苏苏你也不用说的我好像要去上刑场一般吧。”

      苏宛也回了一笑,清清淡淡,柏岳立刻就不敢继续了,苦笑着喝了一口酒才道:“你可真是,自那年的事后,越发的像那个人了……有时候我都在想,你是不是被人夺了舍,当年那个跟在我后面闹,还一口一个柏岳哥哥的人,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苏宛也喝了一口酒,道:“人总是要长大的。”

      柏岳道:“有时候,我真宁可什么都像从前那样,你也是,他们也是,陛下……”

      “慎言。”苏宛出言喝止,“嫌自己命长了?还敢妄议陛下?”

      柏岳叹了口气,夹了一筷子菜,道:“这般好吃的东西,要好长一阵吃不到了。”

      苏宛被他这个痞样逗笑,道:“且放心,短不了你们的粮草。”

      “有你这个兵部尚书的一句话,我便放心了。”柏岳眨眨眼,笑得灿烂。

      “原来之前说了那么多,竟都是在这里等着我呢。”苏宛也笑出声来,“亏你当时上表主动请缨时还那般豪情,整个朝堂侧目,就连陛下都忍不住给你写了幅字……”苏宛越想越是笑得开心,连带着脸上都泛起红色。

      柏岳像是应和他一般也笑了笑,眼神却始终停在他身上,没移开。

      苏宛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连连咳了几下才又摆出之前那副沉稳清隽的样子,道:“总之,你自己多保重。”

      柏岳道:“我晓得的。”

      两人无言对坐半晌,柏岳才道:“苏苏,京中之事,你也……多小心。”

      苏宛叹了口气。

      柏岳看着,就忍不住伸手过来,同苏宛的手在桌上交叠。他明显感觉到自己掌心中对方手冰凉的触感,感受到苏宛微微颤抖了一下,终究没有抽回去。

      柏岳往前凑了一点,看进苏宛的眼睛里,道:“你多少,也为自己谋划一下,留条退路的好。”

      苏宛微微侧过头,道:“我晓得了。”

      柏岳收回手,道:“你若是真晓得,便好了。”

      苏宛一笑,道:“劝君更尽一杯酒。”

      柏岳一仰头饮下:“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人举着酒杯,齐齐一愣,才一起笑出声来。

      虽然说得轻巧,两人心里都清楚,此时战事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就连第二天,全军出征时,一向病体沉重的泰和帝都亲自来给将士们送行。

      旌旗招展,鼓声震天,三千铁甲枪林在阳光下散发着不可逼视的寒光,柏岳站在高台之下,白马,银甲,端的是少年英雄,国士无双。

      他端起递过来的赐酒,目光不由得就往上方观礼台那片着红色礼服的官员那里飘,只是隔得太远,影影绰绰的,看不真切。

      “今有鞑靼犯边,侵我国土,扰我边民,夺我财物,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臣柏岳,誓讨之,定守我边疆安稳,扬我大燕国威。”

      白袍的少年将军语声铿锵,听得周围百姓人人赞好。一片鼓声,礼乐声中,不知从哪里开始,有人唱起那首古老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最开始只有零零星星的声音,然而越来越多人跟上了这曲调,如同万条涓流汇成江海一般,这歌声越发的澎湃盛大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声音从皇城下随着军队的行进,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蔓延到城门口,书生、商贩、老人、孩子……无数人停下手中的活计,放声高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短短几句而已,唱完一遍,再来一遍。

      唱,唱出来,把这首《无衣》唱下去,无数人的心中只有这个想法。

      他们等的太久了。

      三百年前太祖皇帝高喊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举义军北伐,一扫中原异族肆虐。

      之后太宗皇帝更是御驾亲征,定国朝基业,逐鞑靼人于千里之外,几十年不敢犯边。

      只可惜,之后百年,重文轻武,名将不再,汉关难寻。

      而今泰和帝,蛰伏十数年后一扫朝堂腐朽,之后更是将勾结弄权的世家大族以雷霆手段连根拔起,菜市口的行刑处,血腥味几个月不散。

      整吏治,求贤才,正法纪,强军势。

      举国民众翘首以盼,终于等来了朝廷的那道出兵平鞑靼的诏书。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柏岳扫了一眼身旁眼含热泪的将士,仰头一笑,接着便高声和上了周围震天的歌声。

      有主帅这一开头,将士们也不用再强自忍耐,也纷纷高唱出声。

      声音雄壮高昂,在场人无不红了眼,就连躲在深闺偷看的少女,也都泪流满面。

      高台上的泰和帝眼眶也有些湿润,他转头看到身后的文武百官,也是无一人不动容,便笑道:“朕也有许多年,不曾见此盛景。”

      下面早有人接道:“陛下圣明天纵,此番柏将军必定旗开得胜,扬我大燕国威。”

      泰和帝点点头,“朕也如此想。”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道:“苏宛。”

      苏宛站出来,低着头道:“臣在。”

      泰和帝打量了他半天,表情上看不出是喜是怒,只是缓缓道:“朕记得你同柏岳素来亲厚,相交莫逆。”

      苏宛心中一惊,却立刻道:“臣同柏将军交好不假,但也只是同朝为官,君子之交淡如水。”

      泰和帝哈哈一笑,道:“这些年,你竟越发的谨慎了,朕不过是随口一问,看你这样子,倒像是朕难为你了。”

      苏宛赶紧道不敢。

      泰和帝声音也放缓了些,道:“你身为兵部尚书,此次战事相关非小,你同柏岳素来交好,这很好,一内一外,定要给朕打个大胜仗回来,不要有负朕所托。”

      苏宛道:“原是臣的本分。”

      泰和帝这才点点头,回宫了。

      等到人都散了,苏宛才重新站直,内衫都被汗透了,粘在身上,难受的很。

      他抿着唇想泰和帝这又是什么意思。

      他和柏岳……他手不由自主地紧紧攥成拳。

      柏岳自然是不知道苏宛的想法。

      边疆战事吃紧,烽火连三月,几乎音讯断绝。

      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如今半身泥土半身血,眼神也从最初的紧张焦急,变成了如今的麻木冷峻。

      “明天就是最后一战。”柏岳拍了拍眼前的地图,“成败在此一举,都回去养精蓄锐,只等明天鸡鸣之时,便起兵同那群鞑靼人决一死战。”

      “领命。”帐下十几人立刻起身抱拳。

      等他们都散去,柏岳才重重坐了回去。

      明天之后……

      他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放在桌案上的青铜面具,想起自己十八岁第一次上战场时,被人讥讽毛头小子貌若好女而心头不忿打造的这幅鬼面。

      苏宛当时还笑他孩子气。

      一旦开了头,就停不下自己的想法。

      战事变化迅速,想必京中苏宛也在兵部忙的焦头烂额。

      不知道,他忙公事的时候,可有想过我。

      不是想念出征在外的柏将军,而是想念那个曾经的柏岳哥哥。

      罢了……柏岳想,这样一直躲着没什么意思。

      一开始请命出征之时,未尝没有想要逃开朝堂的心思。

      他于苏宛,情根深种,只是那人心思深沉,猜不出,无论如何也问不出口。

      只是他忘不了,在听说辰远于赴任路上身死之时,原本爱笑爱闹没个稳当时候的苏宛失魂落魄地站在雨里,对自己说:

      “他们,都走了。”

      他当时撑了一把红色的油纸伞,伞外是无边的雨幕。

      那之后,苏宛就变了,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存了私心跑过来,可在边关数月,才意识到此时局势之焦灼。

      和……情思之深切。

      等回朝的时候,亲口向他问个清楚便好了。

      他闭上眼,使劲摇摇头,戴上那副鬼面。

      “下雨了。”

      不知是谁在落针可闻的兵部大堂里说了这么一句,引得众人纷纷不由自主向窗外看去,只见外面雨幕茫茫,竟是什么都看不清楚。

      这几日正是暑时,人人因前线战事忙的焦头烂额,难得有这般清凉。

      外面雨声本就吵得很,里面还混杂进了噼噼啪啪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前线捷报,前线捷报!”

      那小将带着一身雨水狼狈地跑进来,帽子都盖住了半只眼睛。只是此时众人无暇管顾他的仪容,都立刻围了上来,直道: “还不快速速报来。”

      “是。”那小将连忙从怀里掏出捷报。虽然他满身滴滴答答的都是水,这捷报却干净整洁的很。

      众人听到里面说的“斩首六万余”、“鞑靼大将蒙先死于战场”、“擒得王族二十三人献俘于京城”皆是喜形于色,一连地道好。

      “你们……柏将军,可还好?”苏宛听着这报捷的折子,总觉得有点不对。

      他这话一问完,那小将脸上的喜色立刻便退去,低着头有点哽咽着说道:“将军身先士卒,奈何为敌军主力所困,以一敌五,杀大将蒙先、额森,最终伤重不治。”

      兵部众人都知道苏宛同柏岳交情甚好,之前几个月边关战情紧急,苏宛天天住在兵部,就连中间生了一场病,都未曾回家一次。

      “你说,柏将军他……”苏宛垂下眼,道:“英年早逝,我方损一员大将,真是可惜了……”

      殿中也无人敢同他搭话,半晌一位侍郎才道:“还不快去将消息报给陛下。”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称是,自动自觉地散开。

      苏宛也没说什么,只是垂下头,继续去写刚才没写完的公文。只是手一抖,一大团墨滴在纸上,分明便洇得花了。

      他定了定神,仍然觉得眼前一片晃的很,往下一看,纸上的墨迹分明变成了淋漓的血迹,张牙舞爪,朝着他扑过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