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 ...

  •   成景四年正月十八,宜采纳嫁娶祈福出行,开国卫国公贺卢彦之妹贺文彦,淑惠聪颖,仪态万方,封贤妃。从卫国公府至皇宫有十五里的路程,期间经过平康集市,街道虽不窄,商铺却鳞次栉比,往来商人街头小贩豪门贵族的纨绔子弟,熙熙攘攘比肩继踵。卢老夫人在三日前入宫求得皇帝恩典,闭市三日,四周街坊皆挂喜灯彩绸,整个街道用红幔帐隔开,凤车进入街道之时,仪仗太大,贺府的家丁们竟然生生将平康集的牌坊拆了下来,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贤妃入宫的规格已经逾妃制,暂且不提这位副后娘娘是否担得起这个贤字,但其母家行为之骄横跋扈、劳师动众,真真是百年难见,令人咋舌。
      整个长安城内,这样权势滔天的人家共有三户,都是随当今天子打江山的功臣,新帝一登记便封三位功臣柱国,其麾下率领12位大将军,形成了以新帝为中心的关陇贵族集团,与旧朝金陵攒缨世家相抗,以巩固皇权。最年轻的是开国卫国公贺卢彦,封为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贺家彦字辈还有两位小姐,大妹妹贺丰彦嫁给韩国公侯虎,小妹妹贺文彦入宫封贤妃,位同副后,携领六宫。贺卢彦的嫡妻是赵国公的妹子王黛佩,育有嫡子贺思悠和贺思真、嫡女贺思惠,还有两个庶女贺小念与贺小恬。
      其次是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开国韩国公侯虎。侯家是前朝陇西贵族,祖孙三代掌禁军兵符,新帝起义前国破城衰,北方戎狄战乱不断,侯家阖家上下倾尽全力保护前朝哀帝,将年仅九岁的姊姊侯景与五岁的弟弟侯昊送到金陵王从宝避难,偌大的一个家族,共二百三十八号人,仅剩下一双稚子,后来新帝聚义旗,八方呼应,侯昊带旧部追随新帝,骁勇善战,新帝赐名虎,并娶卫国公的妹妹贺丰彦为嫡妻,金陵冯氏为妾。韩国公有三子四女,嫡长子侯伯斌是大将军、韩国公世子爷,尚广阳公主。二公子侯仲斐是冯氏的孩子,从小不学无术且好大喜功,是个混账人,卖着韩国公和赵国公的面子和卫国公庶女贺小恬定了亲,过了聘,等冬至的时候大婚。三公子侯叔斋,嫡长女侯季斓,嫡次女年幼,唤做宝哥,另外还有两个庶女淑清与淑静,淑清许了赵国公的亲侄儿王柱做续弦。
      身世最为坎坷离奇的是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开国赵国公王代鉴,王家老太爷王从宝本属金陵王氏,虽是小宗偏支,但也学富五车之人,再加上老太爷乐善好施,在金陵也算是受人尊敬的人家。当年侯家兄妹投奔过来的时候,王老太爷不顾阖族反对,执意藏下这两个孩儿,最后被王氏逐出宗谱。赵国公王代鉴也非老太爷亲子,前朝战乱不断,流民四起,逃难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朱门酒池肉林,一小股逃难到金陵的难民,恰好遇到狩猎归来的贵族子弟,家丁驱逐、马匹践踏,再加上这些流民长途跋涉身体虚弱,有个妇人竟生生被吓破了胆,他家汉子不忍心丢下妻子,便带着妻儿窝在金陵边上的一片荒地里等死。后来王老太爷采药路过此地,看到一家老小横尸野外,独留一个稚子哭得肝肠寸断,老太爷于心不忍,便厚葬这一家人,收养了这个孩儿,取名为鉴,行代字辈,视如己出。王老太爷还有一子王代铭,一女王黛佩。代铭与代鉴两兄弟同在新帝麾下,洛水一战时,王代铭为弟弟代鉴挡了一刀,时年二十岁,留下妻子冯氏与儿子王柱王栝,兄弟俩继承父亲遗志,从军报国,王柱为十二将军之一,新娶了韩国公小姐淑清做续弦,王栝在禁军营,还未定亲。代鉴对养父母万分愧疚,老太爷未曾责怪,反倒宽慰这个养子,更将全部家产变卖,供他收兵买马。代鉴对父亲亦是孝顺,清晨上朝前老太爷还未起身,代鉴在父亲院门口磕头请安,下朝回府后换了便衣就去父亲的院子,陪父亲下棋论诗,寒暑不断。
      赵国公王代鉴的嫡妻是韩国公侯虎的姊姊侯景,未曾纳妾,育有三子一女。长子王机是怀化将军,嫡妻是婶婶的侄女儿小冯氏,小冯氏自小当男儿养大,气概不凡足智多谋,与王机举案齐眉,一同驻守在边关,将自己的女儿王汝忻留在国公府,戎狄收买了小冯氏的婢女,趁夫妇视察军情时将两人掳走,讨要兵符不成,百般凌辱后残忍杀害。新帝感其忠心,为安抚赵国公,将王汝忻封为康乐县主。次子王枢是韩国公世子,尚平阳郡主,郡主已经怀胎六甲,太医说是对双生子。幼子王朴,与侯宝哥定了娃娃亲。嫡女王柔是广陵王妃。
      这三家人与皇族之间相互勾连,牢牢控制住王朝的军队,压制金陵各大贵族,震慑西北戎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