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溪水般流逝的日子
文/微微安影
(一)
高考结束以后,生活一直很安静,摆脱题海和咖啡张扬的低迷,桌上一片狼藉。各种各样熟悉的题册,搅拌着花花绿绿的笔记,我过了很久才开始收拾书本,因为当它们被一捆捆麻绳扎紧,然后渐远渐行的逃离我的视线时,突然内心涌动着悲伤的情愫,好象原来涣散的时光蓦然收敛成了一个小小的焦点,书走了,高中走了,那些人也走了。以前最喜欢李易安的《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恐怕便是这样的心境。天天能和夏添在电话中寻得一丝安慰,仿佛日子没有变,高中依旧,只是暂时的停顿中,青春打了一个盹.
(二)
高三记忆的另一头总是连接着昏暗的车库,同学们匆匆地拿车,或者嘴里念念有词。拐角处,夏添安静地等我,我们可以习惯一路无语,却无法习惯一路无伴,就就如现在,我们依旧走在各自的新生活里,错觉中对方还在身边。每天总有安逸的时光让我们的心可以舒适地栖息,比如放学后,校园里涌动着前去吃饭的人流,而我们最珍惜这份闲适,我喜欢带一个干净的苹果,唇齿间清脆的声音让我的内心很满足,她却坚持着精致的面包绿末边叶上点缀一点奶油,有时会喝无糖却味道怪怪的麦片。我们都喜欢面包房的香味,记得从前她说,以后咱们就开个面包房好了。这种渗透着甜意的奶香挑拨着我们暗泛的食欲。夏添喜欢坐在我旁边的位子上,这几乎已经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我们抱着密密麻麻的本子,与一堆数字纠缠。高三的每段记忆总会跳动着数学的字眼,而考完数学,便是一种轻松的解放,我们绕着校园漫步,这个画面至今都像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凤尾蝶,绚烂却也伤感。还有那几张我们一直没有坐过的木椅,不知何时,它的脚边已经有朵野花在绽放......
(三)
晚自习安谧的空气里仿佛酝酿着某种忧伤的情愫,我时常停下闪动的思绪,然后继续动笔。曾经,非常厌恶试题,也学会了将大片大片的空白留在了练习卷上,夏添也厌倦了这种重复的日子,我们说好,要一起去北京上学,或者旅游。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爱上了这个城市,爱上了在心底描摹紫禁城神秘的容貌,甚至痴心地想在某个角落,寻找到另一个时空的入口。我们在电话里肆意的大笑,好像只有这样的意会言传才能满足内心的冲动。我仍旧记得政治老师孜孜不倦的上课,试卷源源不断的流淌,当最后一课,老师微笑的告诉我们“你们高中时期的最后一份卷子已经评讲完了”时,我突然觉得悲伤,已经习惯的生活突然消失或者改变,带来的竟然是仓皇无措。
我突然中了《青花瓷》的毒,不经意间“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歌词便会偷偷地流淌出来,夏添说听腻了,而我却固执,仿佛是在哼出一段旧时光,总觉得应该用一种伤感而又清淡的调子来定格高三的味道。我特别喜欢夏添慵懒的微笑,总说她像猫,安静的做着各种奇怪梦想的猫,我们肩并肩走在那条熟悉的路上,学校并不大,古红色楼房错落有致,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画面和意料之中的人,和夏添走在一起,很少会觉得累,没想到就这样,走到了高中的尽头,岁月安好,花在绽放......
(四)
高考尘埃落定,我们没有去北京,这个城市离我们太遥远,但是它依然活在我们未来的规划里,我已经习惯了每晚听铃声响起,听夏添和自己的声音在电话里洋洋洒洒,一片落英,习惯在人群里寻找这个很让我安心的知己,也习惯政治老师在黑板上抄上满满的习题,明明才过去短短几个月,却仿佛已是前世今生,阴阳两隔的距离。一切,很安静,可以在傍晚收拾这些零星的记忆了,夏添说暑假里我们要坐在艺术长廊里看书,可看校园南边,那棵楸树,早已落了一地的叶,小小的荷塘仍有蜻蜓点水而过,回首,那里已经没有我们的身影.....
日子如溪水般流逝,我和夏添偶尔可以在电话里找到往日岁月的痕迹,现在的大学很漂亮,有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有雪浪山衬托着夕阳西下的魅影,也有骑车匆匆而过的人,他们好像是在奔向一个温暖而令人回味的故事,或者他们也有今生今世的知己,背影消失后,找不到焦点,我说不出话,只是伫立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