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小巷蜷曲在古城的一角,像一只眯缝着眼睛打盹的老猫.
小巷,其实是一条有着正规名字的小街道,然而,我习惯把它称做“巷”,因为,它实在比它拥有的那些正儿八斤的小巷宽不了多少.
小巷里是一些屋檐上、墙角下长满了青苔的红砖或木头房,有几座破旧的小屋甚至是用树皮堆砌的.小巷的路不宽,最宽的也不过一米,七拐八弯,有时候,看看没有路了,侧身弯腰走过一处低矮的屋檐,进了人家的后院.所以,尽管小巷人户口上都写明了是城镇居民,却同乡里人一样能容忍陌生人穿堂而过的扰攘.小巷里最新的设施要数每家每户挂着的歪歪斜斜的绿铁盒子,漆着邮局常用的那种绿色,不过究竟那是信箱还是有限电视匣子,小巷人从来没弄清楚过.
小巷人爱的是花鸟.以前我常常去一个爷爷家里看花、看金鱼,满屋子都是绿色,后院里放的,除了破瓦盆就是盆景.拐出他的家门,往斜里巷子一插,就能看见一座挂满青藤的房子,房顶上满满的种了铁树.第一次来,是因为房主在我们学校贴了张好消息,说他家的铁树开花了,让大家去赏花,而那一次我竟没找见,却看到了它对面那座绕满蝴蝶兰,栽着冬雪花的红砖房,远远还能听见鸟儿清脆婉转的歌声……当时我想,在这里住下该多好.有一天,天是压抑的灰兰色.我无精打采的拖着书包挪过一座围着篱笆的红砖瓦墙,几朵鲜艳而有生气的向日葵跃入了我的眼帘,嫩得就像要滴出水来,我的心一阵狂喜,心情顿时开朗.
小巷的孩子们活泼好动衣服褴褛,捣鸟窝、摸鱼虾、粘知了、捉萤火虫样样拿手,像一只只小猴精,小巷提供最好的游戏环境.小巷的大人们都是一群标准的"贤人",当我们在一旁打得天昏地暗、满地打滚时,他们则悠闲的磕着瓜子细细的数东家说西家,完全不理解城里人应有的惜时如金.
小巷紧邻潇湘河,夏天涨水时能把街道给淹了,有一次刚走到路口,就听见有人招呼:“别往前了,你家那边涨水了,划竹筏子过去.”一大拨人站在水边看,一旦有车冲进水里熄了火,就都指着笑起来,跑进水里帮着推车,小孩也坐在桶里划过去看热闹.完全没有恐慌,经验告诉大家,水从来没有淹过胸口.
小巷的拐角处住着一对老夫妇,在我读小学期间的某一年,老爷爷清晨挑了担糯米粑粑去卖,倒在了路边,老奶奶哭得好伤心,去儿子家住了几个月,媳妇对她不好又回了家.她就靠拣破烂度日,后来头脑也糊涂了起来,总觉得有人要害她,整天的骂,政府要安排她,她又不肯离开,街坊看了心里难受周济她一些,妈妈也时常让我给她送些饭菜去,或是拿些晒干的橘皮给她,卖药材换钱,然而,我终究是怕她,她见人就骂.有一天放学,她踮着颤巍巍的小脚在她的小木屋旁晒被子,怎么也弄不上去,我鼓起勇气走过去,帮她把被子摊在晾衣绳上,她一把抓住我的衣袖不停的说:“好姑娘啊……人老了……没人帮……好姑娘……”我逃走了,脸红彤彤的.下次见她,她仍是直着眼骂……
上学的路上我要经过一个“玻璃厂”,说是“玻璃厂”其实只是一个拉玻璃丝的小作坊,又小又黑,小时侯,我常常在他们倒在外面的废玻璃堆里翻拣变形了的奇形怪状的玻璃块,手扎得全是血也毫不在意.小巷有一条沟,四季总在变换颜色,我们常常趴在沟旁的一节大牯牛骨架似的干树根上,探头往里看,神秘的说:“今天是紫色哎……”淘气的小男孩便乘这时候扔石子在沟里,溅我们一脸的水,大叫:“紫色欧_”跑开了.
离开小巷五年了,我时时想念在那里的生活,小巷注定是一个被遗弃被记念的角落.
小巷是结束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