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别人家的孩子他(她)妈 ...
-
从小跟大多数孩子一样,身边永远有个“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大多数家长名义上为了促进孩子的学习,往往采取了在教育学上并不提倡的比较法作为激励手段。好吧,我也随波逐流,今天咱们不说别人家的孩子,说说别人家孩子他(她)妈!
大多数人,毕竟也还有少数人吧!少数孩子的妈妈天性温柔,语言如春风细雨,做起事来从容不迫。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认可或者鼓励,与孩子交朋友,跟孩子共进步。有比较就有伤害,我的妈妈,嗯嗯,如下:
我已34岁,有了自己孩子。春节前期给妈妈买礼物,一双鞋和一件上衣,满心欢喜?不!做好被批评的心里准备拍照发给妈妈,果不其然,对方扔来一句回复:你怎么回事啊,我什么都不缺你买什么礼物,赶快退回去,我不喜欢,还有这个鞋的颜色,什么眼光!呲!算不算当头一棒?!不算!因为我已习惯。接下来她会从嫌弃到接受,从接受到喜欢。可是心里没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人来说,会沮丧半天吧。
“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之类还有种种。比如说,情理中,生了病的孩子是最招人心疼的吧!可印象中,从小到大生了病的我都是会遭受一顿责怪,穿的少!吃的凉!纯得瑟!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听话”!我心多大,才能消化这些数落。因为是妈,怎能记仇,只能忍心吞声,愤愤不平。从小到大家里的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一切与基本生活无关的消费都是浪费。小学想学电子琴,以没有用为名不报班!大一点眼睛近视想买矫正眼镜,以不好用为名不给买!初中牙齿不齐想跟风矫正,以天价为名不给做!大学毕业询问妈妈是否继续考研,以认为我肯定考不上为名不支持!天啊。细数这些我怎么像有个后妈的赶脚。我34了,还能说出这些话是不是我太没良心,还是仍不懂事阿?我怎么开始有错觉了呢。可这不是事实吗?
我这这篇文章的初衷写到此刻我忘记了。我并不是想去说我妈的不好,可是回头看以上内容,怎么句句都是责备。妈还是自己的好,夸夸我妈吧!她漂亮,自信,与人为善,勤劳,节约,助人为乐。我自己现在的优秀表现,除了有个人悟的成分,其余大都是我妈言传身教的。还好我天生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本事,才会把优点发挥极致,缺点就此打住。
我现在有孩子了,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家孩子他(她)妈。虽然我骨子里仍有些从小到大耳儒目染的倔性格,但是我定会一点一点的扳过来。我想成为一个说话清晰,慢条斯理,让孩子如沐春风的妈妈。我想成为一个做事踏踏实实,从容不迫,让孩子觉得稳妥信任的妈妈。我想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不断进步,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妈妈。我想成为一个不抱怨,不责备,最信任孩子的是她妈妈的妈妈。我给孩子成长空间,让她自由成长。我教孩子面对失败和痛苦的时候如何应对。总之,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家人,我们互为港湾,我们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