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反攻 ...
-
曲薪哲守住了抚州并拉拢了更多的军队的消息无疑是给前方跟随梁琪的士兵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士气高涨,将遇到的起义军的先头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随后梁琪停下大军,回到抚州。考虑到起义军的存在,梁琪决定先将起义军镇压再前往京城。对此曲薪哲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曲薪哲认为起义军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百姓不信任朝廷,如果能将朝廷在百姓信中的形象扭转,那么起义军自然就没有基础了,到时候肯定是会不攻自破。
然而梁琪却不同意。在她的想法中就算现在朝廷上的那些乱臣贼子挡了她的路,谋害了梁骁,但是他们还是姓梁,这无夜自然也是姓梁的。如果让那些起义兵占领了任何一个城池,无夜的完整就会被破坏。
梁琪和曲薪哲两人的心理就本质上来说代表的就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曲薪哲见无法改变梁琪的想法,就私下派人去联系起义军进行劝阻,调解。
起义军那边回来的消息是否定的。他们那肯就这样停下来。
先不说梁琪就算登上帝位能不能改变之前的梁氏帝王们的行事作风,但就目前来说,起义军的兵马虽然不够正规,但胜在单兵作战能力强。双方打起来最后获胜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再加上现在休战了,以后还打不打?打,到时候梁琪都统一全国兵力了,起义军万全没有优势。现在还有宗亲在皇城和梁琪一方敌对,起义军只要能乘虚而入就能轻易拿下几座城池,有了这些,后面的就好办了。不打?不打是不打了,但是梁琪称帝后能放过起义军中的多少人?
现在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拼死一战,胜了就是称王称帝,败了也就是一会的事。
当然起义军中也有明白目前形势的人,虽说天行帝继位之后的几年内无夜乱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的无夜梁氏皇朝不是自己这一群人能够推翻的,再加上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起义军的发起人,一开始的目的只是要让梁氏皇朝能够重新重视国家、百姓,而不是整日的在宫内斗。
但是这些人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他们在经过了几年之后已经被排挤出了起义军的权力中心,起义军中现在掌权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野心勃勃、自视甚高的人。他们大多有些才气和能力,但是阅历经验少,没有考虑到这些。他们只看到了胜利后自己会获得的权势。
在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曲薪哲正在苦恼于怎样劝阻梁琪的时候,却得到消息,起义军内部出了问题。
原来部分起义军听了曲薪哲派去劝降的人的意思之后,就决定退出起义军,毕竟他们只是想要国太平的日子,再加上部分上层也有意离开归顺梁琪一方,因此也向提出离开的要求。
说起来起义军中大部分的兵士都是平头老百姓,哪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说要走就去跟上面说一声就好了。
哪知却在将领那里遇到了很多和自己抱着同样心思的人,底气也就壮了。于是到后来起义军中将近三分之二的士兵都要求离开。
如果起义军中失去三分之二的兵力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好打的?起义军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些空想家。怎样打,将来占领皇城该颁布些什么法令改善百姓生活。这些才是他们每日所干的事。没了士兵他们的这些想法靠谁来完成?
因此当听到士兵要求返乡时,那些个正在主营帐高谈阔论的人慌了,急了。直到有个声音说“杀鸡儆猴”。瞬间营帐内静得连倒在案上的酒瓶中的最后一滴酒水滴在地上的声音都可以听见。然后他们看向那个声音发出的地方。
只见是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年级看起来也不大,但是那话说的谁也不会小瞧了他。
听了那书生的话,这些乱了的人也镇定下来,定下了计划便派人去请了几个营中德高望重的战派人物一起到大营武场去,并通知那些低层将士带着他们的士兵一起到武场集合。
这些人出了大帐分成几批,一队人先去了武场,一到现场就派亲信将其中几个声音比较大的抓了起来,说是要严惩。然后后面跟来一队人,明显就是和他们一块从大帐里出来的。
他们眼神一对,然后后来的人就开始求情,说是这些士兵想要离开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话锋一转,却说起之前大家的同甘共苦,说着说着有提起之前所有人志同道合聚在一起的原因是梁氏的朝廷怎样怎样,说着几个人开始假哭了。
底下的人一开始就被先前的一批人吓到了,现在听到后来的这些人的额劝慰已经放心很多,因此也就放下心防,又听他们说起曾经的往事,于是一群人开始动摇了。
但是也有些人是铁了心的要走,毕竟看之前的那些人的样子,即使自己留下来也不见得活有好下场。
于是有人问话了。“还可以走吗?”
上头站的那些人本以为下面的士兵已经被他们的话说动,但是却发现还是有人要走。而且这些人还不是少数。
下面站的这些人也不是都是普通百姓,他们也有一些是明白人,看得出现在大局已定,形势对起义军极为不利。而且他们一开始就注定即使胜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何必现在为他们拼死,还不如回家好好种田、读书、练武,以图梁琪登基之后能在新朝图个一官半职,谋个合家团圆。
明显这些人的意愿触怒了上头站着的人,于是先前来的那批人中一个看起来是领头的发话了,“可以走,但是你考虑清楚,出去了我们到没什么,你认为梁氏的走狗会放过你?”
被他这么一说,下面的士兵有些又开始动摇了。
正在这时,那群去迎接所谓德高望重之人的亲随也到了。
他们倒是没有说什么,但是底下的一些兵士还是有些是从其一开始就竟来的,已经认出那些人了,于是口耳相传,站着的那群兵士都知道这些前辈站在上面,也就是谁他们是赞同那些人的。
那么他们现在是不是可以相信起义军能获胜。
就在这群人犹豫的当口,又来了另外一批人,他们身上背着行囊,什么也没说直接穿过武场出营。
这些人的态度无疑是对主战派的无视,但是走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在起义军中有名声的,他们这样的行为给普通兵士壮了胆,于是兵士中陆陆续续走出几个人跟着前面的人一起离开了。
主战派的人看见底下的兵士一个个走出去却又无法做些什么,毕竟法不责众,再加上有些人确实是他们动不得的。
于是起义军这边乱了。
他们的乱对于曲薪哲而言是绝对的好事,毕竟明显梁琪是不会听自己的建议,将要攻打起义军,起义军中的那些识时务的人都已经走了,那么剩下的那些顽固派也就不用姑息了,让梁琪杀了他们反而对新朝更有用。另一方面走了那么多人,兵力明显不足,梁琪这边的发兵就轻松了许多。
当起义军中出现两种思想的时候,权力就不再统一,败也只是早晚的事。
梁琪在听完曲薪哲派来的人的回报之后,就开始整顿军队决定即日出发,早日平定那些起义军。
合无五年七月琪王率兵十万从抚州出发,平定南方起义军,以兵力上的压倒性优势击溃起义军四万,斩杀二万伍千七百一十三人,俘获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二人,余者逃逸。
梁琪战胜起义军之后没有停留,按照一开始和曲薪哲的计划直接向京城进发。
京城的普通百姓虽然被宗亲们蒙蔽,但还是看得出朝廷上政局不稳,因此在听到梁琪等人的兵马在被锁将近五个月的城门外宣读诰天时才知道合无帝梁骁已死,而现在坐镇朝堂的是前几年宗亲之乱的余孽,顿时就产生了不满。
再加上是不是传回来的消息,据说南边的起义军都被琪王镇压,多么强大的人啊,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无夜的皇帝。
他们已经忘记之前的几任帝王的行为,只觉得琪王进城登基是最好的结果。
京城的百姓所谓天子脚下也不过是些虚名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认,认清事实这一点他们比其他任何州府的人都做得好。
在对比之后,声名狼藉的叛乱宗亲和讨伐逆贼的梁琪肯定还是名声好一点的比较受欢迎。
他们选择性的忽视了梁琪在梁骁为帝的最后是以清君侧开始调动的兵马。
民心所向自是战之所胜。
在合无五年的年末,梁琪带兵在京城百姓的里应外合之下兵不血刃进入京城,然后带兵直冲皇城,将那些宗亲们安排在皇城门口的士兵拿下,冲入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