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兄姐 ...
-
春耕的时节,农家无论男女老少要一起上阵。大人们在前头锄地犁地挖坑,孩子们在后头点穴埋种子,一天下来并不轻松。
田氏在这个关头生下了秦锦有十五天的月子可做,等她出了月子春耕就要结束一多半了。相比较其他第一天生完孩子,第二天就被婆婆赶去地里的农妇们日子算是比较好过的了。
秦家经过两代人的积累,良田旱田加起来有三十亩。有这样的家底扣除各种苛捐杂税日子也是不差的,但为了能送一个孩子去读书实现秦老头父亲即秦锦曾祖父临死前改变门第的愿望,从许久之前一家人就一直在省吃俭用积攒银子。
秦锦的爹和二叔两个人小时候也都送去学堂过,但在读书上都不开窍,在学堂略微认了些字就都回家种地了,现在的希望放在第三代身上。
“大丫,给小五换一下尿布。”被秦锦因为尿湿了裤子哭的不能自已的声音吵的不耐烦的田氏朝外喊大丫。
大丫是秦家老二的长女,今年八岁。
她留在家里做饭顺带着照顾田氏大伯娘还有小五这个娘。
听到田氏的喊声,大丫很自然地拿了一片干尿布进来了。她和大娃二娃三娃年纪差的不是很大,今年三岁的四娃就是她一手带大的,而现在多的这个五娃,大丫知道多半还是要由他照顾的。
出生第二天,秦锦的小眼皮像是一块焊在眼睛上的烙铁,遮住了光明的通路。
当秦锦意识到,一只小小的手对着他上下其手,给他换尿布的时候,嘴里还哄着他不哭不哭的时候,心里可复杂了,他这辈子的真的好惨啊,变成小孩子管不住下身已经够羞耻的了,还吃不饱,娘也不着调,和要个小孩子来给他换尿布。
他还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
“现在干干了,五娃乖,不哭了。”大丫给秦锦换好尿布,抱着他来回抚着他的被给他顺气。
秦锦试图露出一个无齿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当然失败了。
见秦锦不哭了,大丫当把他哄好了,又将他还给田氏。
田氏又使唤她,“把尿布拿出去,抽空洗了。”
“哎。”
大丫利索的收拾好残局,见她娘那么理所当然地使唤隔房的堂姐,堂姐还任劳任怨一句不乐意都没有,秦锦通过这一重男轻女的事实推测出了他投身的这个家庭还残留着极深的封建余毒。
而这样的地方大都偏僻、穷。
到底是个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分析完秦锦就慢慢睡着了。
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家中下地的人都回来了,他的三哥,老秦家那个据说比锅底灰还要黑秦三娃正围着他,用右手食指悄悄地戳他的脸。
三娃见秦锦皱皱的特别不好看,心里可开心可喜欢秦锦了,他们家终于有个比他还要丑的弟弟了。
他娘以后不会再说他丑了吧。
秦锦想躲没想多,就使劲哼哼了两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田氏以为秦锦又要哭了,对着罪魁祸首秦三娃先发制人,“赶紧给我出去,把五娃弄哭了还得我来哄,真是的,一个两个的真是不省心,就不能让我少操点心。”
三娃被赶走了,他的其他三个没来看他的哥哥那两个大的抛却了身体的劳累围绕着家中的两位大家长献殷勤。
“爷,奶,累了吧,快坐下歇歇。”大娃率先跑进门从屋子搬出来两个小板凳给秦老头和秦老太。
“大娃这么一说奶还真的累了,我们大娃真懂事。”秦孙氏因为福宝这两天心情十分好,现在见大孙子这么孝顺,那心里别提多美了。
大娃听到夸奖,羞涩的笑了笑,“奶,我来给你捶背。”
“好。”
方氏见状推搡了一下大丫,领着二娃去了厨房,不一会儿就和二宝端着两碗温水回来了,将水递给爷爷奶奶。
“爷,奶喝水。”二宝奶声奶气地道。
“好好。”秦老头连忙答应。
秦孙氏接过水,喝了一口将碗放到一边,搂着二娃道,“我们二娃可真乖,这水谁还热着呢,有没有烫着,下次可不许再端这么热的水了啊。”
“姐给掺凉水了,不烫。”二娃挺着小胸脯骄傲道,他刚刚一点儿水都没有撒。
这样的情形这些天在秦家很常见,老大家的大娃,老二家的二娃分别是各房的长子被两家的大人教导着讨好秦老爷子和秦孙氏,端茶倒水,捏肩捶背,撒娇卖乖,争取那个唯一读书的机会。大娃今年七岁,已经懂不少事,知道这可能是仅有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在父母教育小十分的自觉,虽然有私心,可是孝顺长辈的心也不能说是假的。二娃比大娃小一岁,还有些懵懂,没有长性,但是胜在听话,平日里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方氏就让八岁的大丫平日里多帮着点儿弟弟。
大丫在大家说话的功夫,又去给他爹喝大伯端了两碗水解渴。
“二娃,上次教你的字你不是会了吗,写给你爷爷看看。”在等着开饭的时候,秦家老二秦盛提议道。
“嗯嗯,我会了,爷,我给你看。”二娃欢快地找了一个木棍儿蹲在他爷爷身前的空地上,细长的木棍使劲地在地上划,不一会儿就在地上留下了几个稚嫩歪斜的方块字。
二娃一边写一边道,“这个是山,这个是水,这个是日,这个是月。”
“爹,我都写好了。”二娃亮晶晶地双眼望着秦盛,邀功求表扬的姿态十分明显。
秦盛夸了句,“不错。”
秦老头乐呵呵地,“二娃写的真好,爷爷不认得字,大娃来看看二娃写的对不对。”
大娃认真检查了,对秦老头道,“都是对的,二娃真厉害。”
秦茂见二娃出了风头,不甘落后,就让大娃给秦老头秦老头背书,“大娃,二娃这么用功,你做哥哥的可不能不如弟弟,上次你三叔休沐回来教你的还记得吗。”
“记得,我给爷爷背三字经。”
大娃就背了三字经的前几句。
秦老头又让二娃来检查大娃背书,二娃还不会背就说大娃背的都是对的,气氛倒也十分融洽。
这些天,秦家男人女人忙着春耕,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竭的回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地给种下了,其他的事情都要推后商量解决,或者说,在这个时候哪一家也不敢提出来惹秦老头秦老太,要是耽误了春耕,读书的事情他们家就更没有期望了,顶多就是做到今天这个程度,因此秦家上下现在还都很和谐。
秦老头心中也十分矛盾,他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无论是选择哪个舍弃那个,心中都觉得不忍,只是再心疼儿孙家中到底条件有限。
秦孙氏心中偏向大娃,大娃是长孙,为人机灵,以她的眼光看,大娃绝对是孩子们中资质最好的一个。但老二夫妇为这个家也做了不少的牺牲,他们心心念念地希望都二娃能够读书,要是强硬地拒绝了他们,亲兄弟堂兄弟之间恐怕要生嫌隙。至于余下几个男娃的,年龄小,头顶上又都有哥哥,不在考虑之内。
至于五娃,秦孙氏心中有些茅盾。五娃订给了她家有大福气的福宝,若是将来没有大出息,怎么配得上福宝。而农家最大的出息就是读书了,可是他又出生的不是好时机头顶上有四个哥哥。每个孙子都是她的骨血,她也不能不顾及他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