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11 戏曲篇(二) ...
-
前几天了解了梅派青衣的唱腔,今天打算学习下我国戏曲中的另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念白。歌曲,尤其是舞台表现中加入两句念白往往会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到那个意境之中,可谓非常动人。念白以一种介于读与唱之间的音调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在戏曲中常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陪衬、对比,形成戏曲中最能表达人物的内心独白,是体现人物思想的一种手法。念白属于艺术手段和表现方法,它并非孤立,而是以行当为基础,配合表情、身段同时并举,为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的。
念白常使用明显节奏变化,并拖长字音的语调。此种介于口白与唱腔的表演方式,很难区分。一般来说,不具梆子、西皮、二黄等基础唱调,但是比口白夸张的拉长尾音说话方式,皆可称为念白。念白也会根据使用语言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京剧表演中,使用北京音的念白称为京白、使用湖广音的称为韵白,而使用苏南地区方言的的念白即称为苏白。又如布袋戏偶而会使用泉州腔或漳州腔的念白来突显一个人的特色。事实上,讲究口白的布袋戏最多使用念白的时候,为出场诗之运用。
京白,就是按北京方音念的京字京味的念白,多用于花旦、架子花脸、小花脸。小生有时也在韵白中插几句京白,例如《打严嵩》中的常保童,常有诙谐调侃之意。有人说青衣和老生就不念京白,其实也不然,比如《四郎探母》的公主,《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都是青衣应工的戏,都念京白。张京秋先生的京白尤其好听,跟他的唱腔一样耐人寻味。老生戏主要是清装戏,比如《洪母骂畴》中的洪承畴在投降清廷以后改换旗装,顶带,同时改念京白,与她母亲念的韵白形成对照,充分地讽刺了这个叛徒数典忘祖的嘴脸。花旦戏最典型的是《十三妹》中的何玉凤,据说是王瑶卿先生的经典剧目,主要是京白念得好,具有独创性。后来的花旦念京白都是受王先生的影响。
在戏曲舞台上的念白形式有散白,韵白,数板,引子等。散白:在节奏、音调上比日常生活言语有所夸张。韵白:经过更为复杂的艺术加工,其字音、声调的高低起伏与抑扬顿挫更为夸张,距离日常生活语言较远。数板:将节奏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规范之中,通常用一眼板或流水板形式出现,常以切分节奏的运用为特点,节奏感强烈。引子:半唱半念,念为韵白,唱则有固定的音高与节奏旋律,可视为念唱相间的混合体。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啦,在忙着定机票和酒店……挺开心的,追星其实很公平。你付出的时间,金钱在你从中品尝到激动,期待,骄傲,满足的时候其实全都得到了回报,在他展示给所有人的那么完美的演绎中得到了升华。甚至他可能在激励着你学习更多不一样的知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两不相欠,各自精彩,如果是欠,或许也应该是我们欠他更多的对作品的理解与掌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