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李斯特 ...
-
天纵奇才,钢琴之王,从璀璨明星到黑衣神父,一个又一个的标签彰显了李斯特传奇的一生,既是高傲自大的琴王,又是慧眼识人的伯乐,曾与无数女性暧昧不清,最后却选择与主同道而行。早期天才创意迸发直到末期深沉而深刻,极端的两面在他身上同时出现,但一切都证明了他的非凡与伟大。他如雷鸣般颤栗,闪电般耀眼,蛊惑与性感,席卷十九世纪欧洲大陆。
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两个身份分别为钢琴家与作曲家,作为钢琴家的他有着修长的身材,金黄头发,高贵而潇洒的气质——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无与伦比的技巧,铁打的体力及魔鬼般令人无可自拔的煽动力。他比任何一个钢琴家更多地融技巧、演艺和诗意于一炉,在那咄咄逼人人的锋芒,甚至弄虚做假的背面,是一颗那一世纪最惊人、最富创造力的头脑,当然他与他的学生的“豪迈”令许多音乐的古典派大为头疼,但不可否认,除他之外没有几个人能把技巧用来完成激动人心,令人屏息静气的英勇伟绩,这就是豪迈,是一种特殊的理智与纪律。作为钢琴史极为重要的一员,必须说说他与其他钢琴家不同的地方,包括技术与表现方式。在其十几岁时,是一位浪漫而优雅的青年,并不如后来般张狂与自傲,他的知识来源于自学,充满了荷马,圣经,柏拉图,拜伦,混合着贝多芬,巴赫,胡梅尔等人,疯狂的在其中汲取知识,同时近乎疯狂的锤炼着手指,从三度六度八度,到震音重复音终止式,一切处于饱满的学习中。他一生总是向最优秀的楷模学习,其中帕格尼尼成为他一生的决定性影响之一,他试图在钢琴上制造出帕格尼尼的神话,打开了超凡的辉煌炫技之门;而另一个重大影响是肖邦——带给他细腻,诗意,风雅。以至于他不但具备了狂风暴雨般的技巧高度,还具有了丰富的色彩和诗意。门德尔松虽厌恶李斯特的作为,却也承认他的技巧堪称无与伦比,莫谢莱斯也曾被十七岁的李斯特给征服,哈雷,克拉拉等人更是证实了在当时他是当之无愧的钢琴之王。
他另一重要身份则是伟大的作曲家,天才与智慧的结晶。不得不说他的创作数量与范围极为惊人,从钢琴曲,交响诗,各种合唱与乐队曲,改编曲,协奏曲,并且热衷于编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等等,简直难以置信,由此也可看出他创作的速度与源源不绝的灵感。早期他十分热爱与即兴试奏并改编其他人的作品,正如他那时的作品一般,充满着才华横溢,光辉灿烂,一次又一次推翻了钢琴的极限,在一步步将钢琴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一直到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将当时的钢琴技巧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致,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音乐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复杂。他在一生中都是复杂的——天才,虚荣,自傲,大方,情欲,信仰,一半是梅菲斯托,一半是圣方济,艺术宗教欲望使他分裂,但也正是这般经历造就了他,从才华横溢的天才到深刻厚重的大家,尤其在晚期的作品,不论b小调或是但丁,充满着对生命的探求与渴望,处处是反思与叹息,并且将交响诗凝缩在钢琴上,富有着张力与摄人心魄的力量,主题与动机的交错中,象征性的主题首次出现——这应该是瓦格纳歌剧音乐的前身,将音乐具象于人物剪影,音乐的想象力极度膨胀,处处是英雄,处处是魔鬼。值得一提的是他晚期一些特别的作品,例如《乌云》这样的古怪作品,或是《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中,不再追求戏剧般辉煌的史诗,而着墨于小曲,而这些作品实际上在和声技法流露出了全新的突破性思维,初步对新的和声技法进行构思于实践,并取材于自然,海洋,天空,喷泉——这也是印象派的原形,尽管这些和声技法只出现在片段之中,但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天才性的创造与突破,德彪西与拉威尔都曾在作品中借鉴于李斯特的晚期作品。也就是说,他一生的创作,起源于古典,将浪漫发挥到极致,并开拓于影响了印象派——伟大的作曲家,当之无愧。
其实他的身份还有很多,教育家,指挥家,但不论如何,他是浪漫时期最伟大的巨匠之一,也是音乐史中不可撼动的巨擎,更是钢琴史中不可逾越的高峰,他一生跌宕起伏,如皇帝般辉煌,也如僧侣般孤寂,他的一生注定是史诗般的,也注定是复杂的,这就是钢琴之王,作曲大家,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