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贝加尔湖游记 ...

  •   以下文字是在冬季的贝加尔湖畔的咖啡馆写下的。

      在我的认知中,单论“咖啡馆”这三个字,应该是棕色缀着一尾灰白,实在算不上好看;又或者,妥协一步,尚可以成为梵高笔下那团蓝色与黄色相拥的色块。而抛情出景,真实的境遇则是世界最忌讳的千篇一律——昏黄的灯光,古着的装饰,温暖的壁炉,和里面劈啪作响的柴火,以及一杯不怎么讲究的咖啡——以上统统没有。

      二十一世纪是变化的世纪,推陈出新速度之快,就是闪电侠驾驶神速力也拍马不及,我们只好让自己去顺应时代,而非墨守成规——难以置信我居然说出了这种话,毕竟在工作中,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变通”。

      不过想象不犯法,只要不被现实伤得太深。在圣彼得堡的普希金文学咖啡馆,帅大叔服务生的文雅淡漠如同普希金决斗前喝下的最后一杯咖啡,令热情的我伤心,所以我更爱他们家的红茶,三块糖,不加奶,温暖扑人的醇香热气拢成个撒娇的小猫,缠住我的视线。那位帅大叔服务生,和与普希金喝下的最后一杯咖啡迥然而异的茶,就好像时间河流在沙滩标记点冲刷出的不同图案,或诞生于同一花茎的不同花朵,既平分秋色,又独一无二。这样描述,听上去心情好多了。

      与之相比,贝加尔湖的咖啡馆更显野趣,同义词“平庸”:嘈杂的人群和雪白的“北欧”快餐厅风格的现代装修,没人会周到地注意旁人,却更能使人融入其中。

      忘掉目前身处的咖啡馆,说回贝加尔湖本身,因一曲《贝加尔湖畔》,成了多少国人心中的又一圣地。我也不能免俗。与它的初遇,需要追溯到十年前,我学到《苏武牧羊》这首悲怆而富有力量感的箫曲时,老师告诉我“苏武牧羊北海边”的北海就是窗外这片美丽的贝加尔湖,不过在没有保暖措施的当时,连累了这片美景也黯然失色。

      应怎样形容贝加尔湖的美呢?因不曾在夏季来过,便无从比较两时之不同。单我看来,冬季是贝加尔湖的婚礼,她身披天堂折射到人间的海市蜃楼编织而成的婚纱,掩藏在天与雪山融成的面纱后如雾般若隐若现,每当自以为窥见她的全貌,实则那只是她嫁衣的一角。

      有一美人,硕大且卷;有一美人,硕大且俨。一场新郎渺茫的婚礼,辽阔悠远,与陆地的热闹互不干涉。天空的蓝色层层渲染,雪山在远处沉默守护,他们更熟悉亘古,与渺小的我对话需要降格无数倍的流速。有那么一瞬间,我想重生成一棵猴面包树,像包裹住小王子的星球那样,四肢朝天地无限蔓延,直至拥抱永恒。

      我还是太浅薄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夏虫竟生出观冰的梦想。千年前的苏武是否也看过同样的景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花与月尚有谢、落之日,为这湖上之清风,与山间朝日,耳得之、目遇之,才是造物主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无尽藏,而我此刻独食!哈哈哈!

      幼时所背《赤壁赋》,今日才真正领悟其中玄妙,苏轼与客当时的心情大抵与此时的我相同,纵景观不一,然感同身受,我也是能逐渐领悟“少年听雨、中年听雨”的年纪了。

      赶车,停笔。心向往之,下一次相约夏季,不知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2018年2月24日于贝加尔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