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3、第113章 一家伙办了两个农场 ...
-
汪雪花只说自己是外地做生意的人,觉得土弯村山清水秀,风景绝佳,就租了地,反正很多地都没人种撂了荒。现在请金道河来当这些地的管理员,组织村民种地养鸡养羊养兔子等,每人每年发3万元的工资,而负责管理的金道河夫妻二人则可以拿到10万元年薪,人均比别的村民多出2万块。至于种养出来的东西,则全部由他们公司按市场最高价收购,种养成本也由他们提供。
这样的好事,让土弯村的留守老人们奔走相告。那些庄稼地不管他们怎么种,人均一年也挣不了几千块钱,现在可好,帮别人种,一年还能挣3万,而金道河和老伴王三娘,如果没有金喜儿的资助,他们自己种的粮食,勉强够二人一年的温饱,如果折换成人民币,两人加起来,也不到1万元,现在一家伙有10万元,还不用出种子、肥料和种鸡种羊种兔的钱,只是出点工出点力就行。他们自然高兴得以为自己在做梦,直到汪雪花先行向他们支付了一年的工资后,大家更是高兴得找不着北,这才是真正的扶贫呀。活都没有干,就先把工钱发了,到哪儿去找这么好的老板呢!
汪雪花还考虑得非常周到,随车还拖来了上百套印有“绍龙集团”的劳动服和背心等服装,叫领了工资的留守村民都换上,以后穿烂了,随时可申领,这些服装一穿,嘿,金道河和王三娘转着圈欣赏着,金道河说:“没想到我们老都老了,还有机会当上拿高工资的‘工人’了!”金道河知道这些服装只有大城市的工人上班的时候才能穿的,被称为劳保。穿上它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地位的抬高。就像春天来了,种子把土地抬高了一样。没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日子过得有价值,没有谁不喜欢过一天,能赚到一天的钱。而不是过一天老一天,过一天扔一天,时间白白浪费,除了混吃等死,没有任何经济效益,除了增加年龄,并不能增加家庭财富或者资产。
金道河和众多村民自是对汪雪花千恩万谢,夸她是活雷锋活菩萨。汪雪花心里当然舒服多了,看来做点好事并不难,尤其是不掏自己腰包拿别人的钱做好事。而得到的快乐也是汪雪花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汪雪花还在村里住了三天,体验了一下乡村的恬静和美好,感受了一下当年野人和金喜儿在这儿生活时的意境和况味。自然她也打听到了二人的感情生活,尤其是金喜儿居然没有选择野人,让她有些吃惊,这个死了老公和孩子的寡妇,居然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她居然会拒绝嫁给野人,而去选择一个又老又丑的暴发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村民们仍旧认为金喜儿已经跟暴发户结婚了,听说住在成都凤凰山的别墅里,天天吃海鲜开豪车,很少回村来。包括金喜儿的父母亲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事实上,金喜儿谁也没有嫁,竟然从成都跑到西安去了,那么她跟那个暴发户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汪雪花打听不到,但能感觉到,肯定又被人家玩腻了,甩了,没地方去了,她就跑到野人的地盘上去了,继续装可怜,结果,没有骗到野人的同情,反而把耿直的张二虎给套进去了。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没有金喜儿到西安来搅局,哪有她汪雪花翻身的日子,当初野人之所以来跟她约会,就是因为金喜儿是她的手下,没想到,她利用这个机会,成功地把自己先献了出去,才得到了总经理的职位、和办这些大事的美差。要知道,汪雪花回去报账的时候,随便做点手脚再吃点回扣,轻轻松松就搞到了几百万元的外水。难怪贪官污吏都喜欢搞工程项目,来钱快呀。一条投资10亿的公路,经过层导转包后,最终材料加人工等成本不过两三亿,其余的都进了各级贪官和转包商的腰包了。汪雪花也体验到了这种当贪官的好处。十万雪花银呀,没有谁不动心的,关键是,这样做几乎没有什么成本。要么没人查,要么假装查。即使查出来了,不过再花点钱的事,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所以,汪雪花并不虚,该吃的钱,照吃不误。何况她跟野人有那层关系后,也根本不怕野人找她的麻烦了。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汪雪花懂,虽然她做梦都想嫁给野人,但她也知道,这个梦几乎全集团上下每个美女都在做(除了寡妇金喜儿),可见她的胜算有多低,何况,她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舒叶奇,这个几乎就是野人影子一样的女人,非常强大,无论长相学历才华地位,都远在汪雪花之上。所以,虽然汪雪花和野人有了一腿,但只能说关系进了一步,但这年头,滚个床单就想拴住男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结了婚还要离,生了娃都靠不住呢。何况野人那样的地位和身份,只要他愿意,估计想跟他研究床单扎染花色的女人可以绕赤道好几十圈呢。
汪雪花在土弯村做完了基础工作,然后还把从西安带过来的原酒店办公室的勤杂员、自己的远房侄儿汪成山,任命为绍龙集团土弯村农场总监,负责监督管理土弯村农场的一切事务。
汪成山有官做了,自然很高兴,而且他的工资比过去在酒店当勤杂工时高出了两倍,还专门给他配了一辆可自由支配的长城皮卡车,一切养车费用全部由公司报销。这小子俨然成了地主,过上了悠哉游哉的田园生活。
而终南山离西安比较近,那儿的管理工作由汪雪花兼任了,她每周没事的时候就去那儿看看。两个地方都执行野人的“保护生态,不要大开发,越原始越好”的指示。所以,汪雪花并没有大兴土木,只是在土弯村租了两幢没人居住的小楼,一幢简单装修后让汪成山住,用作农场总监办公室,一幢装修得漂亮些后,用作野人今后前来视察时的行宫。至于终南山那几个山头,有很多洞穴,传说是不少名人隐居的地方,而山下,则模仿晋时风物,给野人修了数间茅屋草庐,既有酒店式,也有别墅式,还遍种各式花草,当然数十个品种的菊花更是演起了主角,并在大门口挂上“陶渊明隐居处”的牌子,还请西安著名书法家写了很多有陶渊明和梭罗名句的条幅,四处都挂着,至于对错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营造出一种古代的田园的气氛,野人最喜欢的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