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罗绮萧笛入巷来 ...


  •   下了火车,顿觉心情舒畅。觉得每片土地都是这样的令人欢喜。
      早上六点,仿佛连空气都透着雨后的干净清新,地面还隐隐约约残留着些小水洼。我穿着米色的针织长外衫,坐在公交上。拿着一个阿姨刚刚给的零钱,心怀感激的前往——夫子庙。
      山水灵秀之地自是养育灵韵之人。早晨清爽的风吹过我秀‘长的乌发,有两个姑娘语笑轻声慢慢走来,有头花半百的爷爷站在公交亭下专注的捧着报纸无我般的读着,也有买菜的大娘拎着菜篮子哼唱而过。我湿了眼眶的望着前方的街景,白墙黑瓦。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去,愈是肃穆又平和了。
      这些年来,我在心底数次描摹它的样子,梦中惊醒,枕上寒凉。此行特意选了国庆尾声的日子,生怕人太多磨碎了我的幻想。近乡情怯,不过如此。
      沿着街道慢慢走,灯笼酒旗,随风而动,张扬却又只露出一角。和黑色的瓦墙形成极致的两端,却异常的和谐。止步而立,“古秦淮”三个烁金大字漆于正门之上。两侧刻有对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人家都说女孩子是不能多看书的,否则心思多了,便容易乱想了。七点十分,我一个人站在这儿怔怔若有思。“迁客骚人”,这词听起来便有着愁怨的味道。古人失意,大多寄情山水。可这水,终究是枯物罢了。细数,以水载愁的诗词不胜枚举,而此时既是在香粉之地,自是首推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真是千古哀愁,尽饮此悲。这江南若少了李煜的词,该失了多少味道!可我更中意白的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纵是愁,是不甘,也毫无阻滞,凌云之势冲至云霄,决绝之情干脆利落。不愧是写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青莲!
      抬起右脚,迈出第一步。早上的巷子空荡荡的,两侧皆是古木建筑,脚下是石子路。鞋子踩上去,还会感受到它的凹凸不平,所以我才特别喜欢穿薄底的帆布鞋啊!此时乃十月初,天气并不十分炎热,我闲步细赏,乌衣巷口转身而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梦得此诗才是让后人念念不忘王谢家族的原因吧。魏晋风流,洒脱不羁,却又偏偏有着如玉君子的姿态,痛快!那个时代,崇尚个性解放,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那里,有“吹弹琴,复长啸”的嵇康,一曲广陵散送了卿卿性命;有渊明的悠然自得,快哉快哉!有王羲之临亭而作,端的行云流水的《兰亭集序》;有谢安石面对八十万大军谈笑自若不动声色的风姿。
      此处的乌衣巷只是一个平常不过的巷子,曲曲绕绕,转角处三两杆绿竹。中间有一被封着的二层小楼。巷子很短,遍是青色。青色的苔藓,青色的字,也残留着青色的历史遗迹。王导谢安纪念馆也在其中,缓步踏入,来燕堂内是六朝历史,听筝堂前为曲水流觞的干涸的小景。
      内景多是这样,文字和图片记录过往,而遗留下来的物事早已随风吹雨打不复当年。它需要我们用知识来赋予其色彩,才会鲜活灵动。我们努力的寻找当年的影子,可最后不过是情怀的打动。这盛地,多少人慕名而来,多少人来来走走,最后离开却只带走了一张张照片。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南京,留不住我。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罗绮萧笛入巷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