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阆中印象 ...

  •   想去古城阆中去阆中,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要不是没有合适的时间,就是怕路太远。
      特别是成南高速还没通车的时候,成都到南充都要走五、六个小时,去阆中少说要用去七、八个小时,所以去阆中看一看,成了我好几年的梦想。
      终于等到有时间了,在加上成南高速公路的开通,成都到南充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南充到阆中也只需要二个多小时,路途的时间一下变得那么的短。
      大节都过去了,三月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也是外出的好时光,与友人相约,去阆中看一看,走一走,立刻得到了响应。说走就走,简单收拾行李后,我们一行四人驾车向南充奔去。
      三个多小时一晃而过,从汽车过南充,再到阆中,加上吃中午饭的时间,感觉也就一会儿的功夫。下午二点左右,我们一行四人已在古镇住宿下来,开始了我们为期三天的古镇之旅。
      三月天是多变的天,阆中的雨说下就下,先是一滴一滴的,打在路旁的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小青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我们几位想,出门就是小雨,这古镇游只有在雨水中进行了。管它的,好在这古镇由若干的街道组成,二层的临街排楼都修有可以避雨的人行道,天晴下雨在城里有什么好难。所以一安顿好住宿,我们就冒着细雨把古镇大概的看一看,分得清楚东南西北,好做到心里有数。
      围城转一圈,古镇真的是好清净。不知道是因为下雨,还是人真的很少。
      古镇的大街上,时不时有木门的响动声,这久远的木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下小雨,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油。一只猫从一个门缝钻出来,窜向街道旁边的大树,在小青瓦上留下一阵阵瓦响的声音。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和快速。消失得让人没有多少感觉。街道旁的木门又响起了,这时有女孩的出现,打着花布伞,急急地向街道的尽头而去。
      古镇的滕王阁可能是镇里的最高处,站在这里四下望去,阆中就是一片瓦的海洋,大大小小的街巷布满了青色的瓦,这是四川民居的特色。片片青灰色的瓦给人感觉到这城市的古老。
      行走于街巷,整个古镇能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有点酸甜的香。看了店招,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大街小巷布满了醋泡脚的门店,我心里在想,如是遇到不良商家,把给客人泡过脚的醋又当香醋卖给客人,那又是怎样的情形?当然,这里不只是醋香飘香,还有张飞牛肉,三国时候上,张飞住守阆中多年,成了这里的军政首长,从此就有了这种牛肉的做法。做好的张飞牛肉呈酱黑色,入口即化,真的可口。
      三国以后,这里便是巴郡首府所在之地。贡院、衙府还保存完好。迢迢上千年,这里走出了多少进士和举人。有走出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处处轩窗临锦屏”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在了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致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我觉得,他是把阆中错过了。还有多少文人墨客飘过,我不得而知。
      古镇的旁就是嘉陵江,它穿过千山万水来到这一方平缓的地方,江水也变得那么的平静,难怪这里会形成一座城市,因为这里有水、有山、还有平原。正是人适合居住的地方。
      据说这里还出美女,原因是山养人水养人醋也养人。皇宫选美多涉此地。若在正月,便可见一番景象。那是女子露面的“女人场”,那么多女孩子要在这一天亮花鞋,实际上,在跳荡和欢笑中亮出的是古城女子精巧的身段和精巧的美。
      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大院,杜家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张飞庙及那些作坊。这古时的建筑和久远的民居生活给我无限的想象。历史就以这样的方式,给了阆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最初的发达,使她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近年的闭塞,又使她守住了承载这份历史文化的古街、古巷、古院落,以及穿插其间的古风。于是,当都市的历史遗迹正被现代文明的喧嚣湮没时,感受阆中古城原汁原味的宁静,就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我很同意这种观点。如今有很多地方打造起所谓古镇的文化旅游经济,生拉硬扯的把一些历史的东西往里放,真没意思。
      在古镇住宿二个晚上,都是在杜家大院度过的,从景区的角度说杜家大院还是不错的。
      记得到了阆中,还没进城,就看到杜家大院的巨幅广告牌,横在跨江大桥上,颇有气势。
      到了古镇后在当地人的指引下,经过七拐八弯终于才看到杜家大院那高高飘扬的旗子。和旁边一两层楼高的古屋相比,杜家大院显得有点鹤立鸡群,规模要大一些。
      大院是院子套院子,天井联天井,从气势上看就是旧时大户人家的宅子。跨过一个又一个高门坎,经过一个又一个天井,我们一行被安排到了最里面一个小院子,说这里最清静,问我们想住楼上还是楼下,我们想,当然住楼上了。其实这后面的院子是另外一条街道的最前面的一个院子。杜家大院正好横跨二条街。
      上楼后,才发现木楼梯和木地板踩在上面咚咚作响,人都仿佛随着脚步声回到以前的年代。
      想心,这要是半夜三更的有人走,这个地方睡得了觉?服务员说,没得事,这几天没有什么多余的客人,住在这里清净得很,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安顿好了之后,我们把杜家大院好好地参观了一下,据说这也是阆中景点之一。如果你没有住宿在这里,进来还要单独买票的。
      行李一放好,我就激动得到处乱照。后来才发现,这些东西在古镇里,随处可见,根本不足为奇。甚至连上了年月的古窗台,都被当地人随意地堆放着。
      天色越来越暗,天井逐渐隐没在镜头里,勾勒出一幅古老的图案。
      有时候坐井观天,也能让你换个角度,换种心情。
      这里应该是古镇里最大的一家客栈,各方面条件都比较齐全,空调、电视、电话、卫生间等等,也比较干净,虽然翻新痕迹比较明显但古味还是比较浓,大体格局得以保存。木楼上上下下动静比较大,只要有另外的客人走来走去,就会被吵醒。
      杜家大院房子没得什么说头,但管理很有问题,那么大个院子服务人员很少,基本有事找不到人。最让我们气氛的是,我们住宿的第二天晚上半夜一、二点了,服务人员竟然在我们隔壁的房间里打麻将,让人根本睡不了觉,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住宿客人打麻将,不好去制止,最后发现是服务员在打,一股无名火爆发,冲上去指责,吓得打麻将的服务员求情说,不要告发他们,他们已知道错了。我们这些人从来善良,怕影响他们的饭碗,也就算了。并没有向有部门去追究。
      不过这件事也让我看出,这全国的几大古城,影响力、知名度都最差的阆中,最需要改变的是服务二字。
      耍古镇就是寻找一种感觉,走在木结构修成的铺面房子前,仿佛回到三、四十年前的成都情景,那时的成都与现实的阆中古城是何等的相似,岁月把成都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天地,要寻找儿时的记忆,这阆中古城是最好的地方。
      阆中古城的味道是否依旧如此,古风遗韵是否依然存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