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布局(上) ...

  •   二日后,两人回宫了。

      朗华第二日早朝比平时提前了半个时辰。

      各位大臣匆匆忙忙地从府中赶来,瞧见朗华居然已经坐在大殿之上等待着各位大臣,默默预想着今天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

      张太师最后才来,毕恭毕敬地作揖后,细心地发现大殿之上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李大人。

      李大人是宫里年纪最大的老臣,宫里只有他是风禹白的极力反对者,因为只有他知道风禹白当年在宫里都做了些什么。

      然而他却不在。不仅如此,许多平日里不必每日上朝的大人,今个也都来齐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张太师内心忐忑,立即问旁边的大臣:“李大人今儿怎么没上朝啊?”

      大臣答道:“听说是病了,在府上休息呢。”

      病了,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就病了呢?

      张太师又问:“今个怎么大臣们都来了?”

      大臣答道:“不甚清楚啊。”

      张太师疑心顿起,立刻退到不显眼之处唤来了自己手下,耳语道:“赶快派人上李大人府上查清楚。”

      手下应允后退下了。

      不一会儿,手下就回来禀报道:“李大人府外有一波侍卫在把守,比平日里无故增了一倍。小的冒充访客上门询问,那侍卫说,李大人今日不见客。”

      太师点点头,命手下退下,心中大概有谱,那些侍卫显然不是李大人府里的,而回话也该有门童传递,不该有侍卫说了算。那些侍卫怕就是王上派过去的,怕李大人来搅了今天的局。

      那么今天王上是要当着众大臣的面治他的罪了?

      朗华想设局,他早就知道了。张太师倒也不慌,内心默默打着算盘。

      早朝开始之际,朗华突然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道:“今日人都到齐了,本王有些事情要让各位爱卿知晓。”

      各位大臣恭恭敬敬地站着,洗耳恭听。

      朗华缓缓道来:“各位爱卿应该都知道,前几日本王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去了。其实,宫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本王打了个幌子,但其实,是去处理这些事情去了。这些事,本来说大也不大,但是,本王却从中知道了一些意外的消息。宫里大臣们应该都知道,前段日子郑将军从湄城带回来一个钦犯,名叫风禹白。坊间一直传言他就是昔日屠城的首领,但其实,并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此事。严谨起见,本王本来准备打算将此件事情调查清楚再做定夺,于是将此人软禁在宫中。但在几日前,此人被劫出宫,事出突然,本王亲自彻查此事,一路追至百里之外,才弄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

      大臣们想不到几日内发生了多么多事,一时之间殿下议论纷纷。

      朗华一挥手,千面狐被从两个侍卫架着从屏风之后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囚衣,看起来有些憔悴。

      朗华道:“此人名叫千面狐,冒充风禹白的模样在宫中,以便将真正的风禹白调虎离山。当然,单凭他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做得到的,那么是谁人在背后指使他呢,让他自己来说吧。”

      千面狐抬头,抿了抿干枯的嘴唇,用嘶哑的声音缓缓道:“是臻妃让我这么做的。”

      此言一出,大臣们发出惊叹之声,立马骚动不安,一个后宫的女人怎么会和一个朝廷钦犯扯上关系呢?

      朗华问道:“那风禹白是怎么被你们转移出去的?”

      千面狐如实答道:“是太师给我们出宫令牌的。”

      此言一出,全座哗然。

      张太师的脸绿了一大片,立刻上前道:“王上,切不可听此小人之言,此人来路不明,善恶不分,王上怎么能以他的话来揣测老老臣呢?”他为自己辩解道:“此人说的话,只要细细一想,就知道他在撒谎,老臣堂堂一品大臣,怎么会和朝廷侵犯有所勾结,我与他勾结对老臣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平日里比较维护太师的几位大臣也站了出来:“王上,太师说得有理,不可因为来历不明之人挑拨君臣关系啊。”

      “是啊王上,太师向来对王室忠心耿耿,若是说他要去救一个钦犯,实在是没有理由啊。”

      朗华一首撑着头,半眯着眼听着他们地谏言。一会儿才道:“因为张太师不是要救他,而是要杀他。”

      “这…”大臣们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朗华指了指千面狐:“你来说。”

      千面狐道:“张太师和臻妃统共给了我一千万两白银,让我冒充成风禹白的模样,还说事成之后给我谋个官职。”

      这…在场的大臣们震惊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千面狐没有撒谎,那李太师可犯了行贿的大罪了。

      “王上!”太师道:“风禹白本就是罪责在身,处置他不过是迟早的事,老臣怎会这么糊涂,为了杀他而冒去这么大的风险呢?”

      另外一个大臣道:“王上,太师所言有理,此事事关重大,切不可听信一己之言而做定夺啊。这人本非宫中之人,他的身份,他说的话岂能可信呢。还望王上调查清楚才是。”

      朗华压低了眼睑,俯视着各位大臣们:“本王当然不可能因为他的一面之词而怀疑太师,毕竟太师德高望重,张氏家族又曾辅佐两代君王,本王一开始也根本不相信此人说的话。但是。”朗华的语气做了一个强硬的转折:“本王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大家可能都有些熟悉的人,他说的话,我相信各位爱卿能听了之后,有另有所想。”

      是谁?大臣们纷纷疑惑。

      此时,屏风之后又走出了一人,他身型不高,有些微胖,头发有些微微发白,走路的时候脚步一高一低。他正是告别宫廷已久的风卒子连城。

      连城曾是前朝的公部尚书,专管将军士兵的兵器铸造一事,官职虽不算大,但因为为人正直,又得先王重视,在先王面前能说得上话,因此不少大臣们都争相巴结过,所以也都认识他。

      当他走出之时,大臣们瞠目结舌,这个隐居深山的风卒子连城,曾亲口说过再也不会踏足宫廷,今日居然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连城毕恭毕敬的跪拜:“王上万福。”

      朗华道:“免礼,辛苦连大人这么远赶来。”

      连城连忙道:“草民惶恐,草民已无官职,实在不好再称大人,多谢王上抬爱,为王上分忧解难,是草民应该做的。”

      朗华问李太师:“你可认得他?”

      李太师很爽快地:“认得。”他根本不觉得一个工部尚书能拿他怎么样。

      “好。”朗华道。然后示意连城上前说话。

      连城往前走了几步,对大臣们道:“在下连城,与诸位大臣也算是旧相识了。早年也受过各位大臣们的照顾,在此先谢过了。本来,在下在山中清修,一日下山办事,机缘巧合之中居然遇到了王上。得知王上被一些事情所困扰,王上与我说起千面狐所供认的话,怀疑张太师有不臣之心。为了验证此事,王上带着草民回宫,拿出了一样东西交给草民鉴定一二。”

      连城说着,从腰间掏出了一个形状极其锐利的飞镖。那飞镖上没有纹路,也没有字样,除了形状锐利得有些怪异之外,没有其他的不妥。

      连城道:“各位大臣应该都知道,早年王上在登基之前,曾遭遇此刺客暗算,而这些刺客至今也不知道受到谁人指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指派刺客之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朝篡位。”

      刚才堂下还议论纷纷,谋朝篡位四字一出大殿之内鸦雀无声,大家大气都不敢出,因为凡事会和这四个字扯上关系的,下场都无法想象般的悲惨。

      连城道:“而这个飞镖,就是当前行刺王上之人所留下来的暗器。在下曾任工部尚书之时,掌管王城里所有兵器的制造。民间私造兵器是不允许的,所以,这东西必定是宫里的。当时所有的飞镖都是统一制造,没有标识可以鉴别,但非常不凑巧的是,刚好这一套飞镖是有一个刚来不久的新手打造,当时他做出来的形状有些迥异,于是在下为了免罚,重新打造了一遍,所以这套飞镖的形状和其它有些不同,寻常人难以看出,但是在下却一眼就认得出来。而在下记得,当时这一套飞镖正是去了太师府上。”

      话音一落,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出了,若此说来,当初行刺王上之人就是张太师,而张太师居然会有谋朝篡位的狼子野心?

      张太师这么着急要逼死风禹白,难道是因为风禹白知晓这一切?

      那时先王上病重,朗华还是太子,张太师只手遮天,在当时那种境况之下,能在宫里兴风作浪的人再无他人,只是当时又有谁敢去怀疑呢?

      太师一听此话,顿时气极,他从来都不知道什么飞镖之事,他算是看出来了,朗华今日就是与这个连城串通一气。

      张太师道:“王上,此人早已没有官职,他说的话还可信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