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央视二套的《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制作水准相当不错,通俗易懂,又常邀请国内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坐镇,时时播报金融危机的进展。上周《对话》栏目邀请许小年和黄明做了《华尔街风云》的特别节目。通过许教授的讲解对次贷危机有了比较深层次的了解,他解释得十分浅显易懂,之前听过不少人解释这次危机的起因和发展,但都还不是很明白,听了许教授的讲解,一下子豁然开朗。说起来是格林斯潘惹的祸,他在职期间发行了多于市场需求的货币,并且十年中一直保持银行的低利率,导致银行存款过多,银行不能让存款这么放着,他每天得为这些钱付利息啊,所以他要开发更多的渠道和对象把这些钱贷出去。于是乎那些原来没有偿还能力或者偿还能力不足的人成了目标。银行只需要他们提供任职公司的电话,打过去问这个人是不是在你们那儿工作啊,工资是不是这么多啊,审核程序就完成了。那么买房子得有首付啊,没钱,行,那首付10%,没有?那5%?还没有,得,零首付!有了首付,每个月得还贷啊,可有的人连月供都供不起,那行,我给你免前六个月的首付。你看,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在不支出一分钱的情况下,免费住6个月的房子,这等好事没有人愿意做么?接着美国房地产业一片繁荣景象,大家都买房啊,就是身无分文我也可以买啊。而且这潜伏期还挺长,至少得住满六个月我再撤吧?有的人他不是诚心不还,他付月供了,但是美国的银行算利息是打个比方你前六个月免月供,第七个月利率5%,第八个月利率就9%了,如此既往,开始还能勉强付得起月供,后面越发地没辙,没能力的人就只能傻眼了。所以这种繁荣的假象会持续1年,两年,最终大片的人还不起钱,大批的房屋被银行收回,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什么叫次贷呢?就是美国有个信用评级机制,向没有足够能力偿还房贷的人贷款就叫次贷。华尔街是个金融衍生产品十分丰富的地方,银行把次贷拿个盒子包装一下,转手给别人,就相当于把风险转嫁了。那当别人都是傻子啊?当然不是傻子,银行会把次贷讲得天花乱坠,告诉购买人这个产品利率很高,品种很好,那购买人看不到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光听银行忽悠了,还有那些信用评级机构给评级了呀,说这产品不错,可以买,那购买人就昏头了,行,买吧。至于这些评级机构为啥会说好呢?你想啊,他们靠啥赚钱?不就靠给人评级赚钱么?你老说别人的东西不好,人家还把钱给你赚么?这个购买人买了以后又觉得可以再包装一下卖给别人,因为他没底儿啊,盒子里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也不知道,于是他又给次贷加一个盒子,取个名儿,再卖出去,以此类推,次贷经过层层包装之后就成知名品种了,连银行自己看到它这么好卖,自个儿又回头买了一些。那么最终的消费者买完以后没底儿啊,这层层盒子包装的东西究竟是啥,值多少钱,没人知道了,于是他们找到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美国国际集团———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让他给他们承保。正因如此次贷危机爆发后,AIG如此优秀且健康的一个保险巨头因一时无法支付巨额的保险赔偿金而差点儿破产。这些次贷经过评级,最差的信用借贷者的次贷就卖不出去了,银行就只能烂在手里了。所以虽然他们转嫁了风险,但风险率最高的那部分次贷还是留在自己手上了。
那么买了次贷金融衍生品的都有谁呢?世界各国的银行,金融机构,中国的建行工行兴业银行都买了。危机爆发后,大批的房屋被弃之荒野,房价直线下降,房地美,房利美,这两大房地产公司受不了了,利润和股价双双下滑。接着银行接手大量还不起贷款而回收的房子,这些房子怎么办?只能低价出售了,这又加速房地产环境恶化。银行本来可以通过回收贷款产生的现金流断了,大家都不还贷,银行没有现金了周转了,同行之间产生信任危机,拆借也不行了,一旦人们不信任银行,集体承兑现金,银行就濒临破产边缘。华尔街的精英们失业了,十几万的人一夜之间掉入谷底,人们收入减少了,就要开源节流,减少消费,汽车不开了,奢侈品不买了,开始影响实体经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裁员1825人,并且寻求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合并,安特卫普的钻石节不开了,百老汇减少演出,大宗商品价格直线下滑,如汽油从最高位140美金跌到现在的62美金,黄金也从900多美金跌到730美金。投资者丧失信心,金融风暴全面蔓延开来,愈演愈烈。
人们开始检讨,格林斯潘出来认错,美国证监会出来说要求拟定对金融衍生产品严格监控的法案,那么美国人有没有反省一下自己的过度消费?节约能源环保已经说了多久了,可美国人讲究恒温,出门家里的空调和灯都还要开着;汽车讲究速度,要大排量的,也就一个人开;房子要大大的,房税和物业费也是大大的,严重的入不敷出,滥用信贷额度,最重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我们每个人也要深深反省,政府也应吸取教训。中国之所以受危机影响比较小,也是秉承了量入为出的原则,国债仅占GDP的21%,而美国是80%,欧洲是60%。政府都这样尽情消费也难怪民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