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天月学院说 ...
-
十五年前,许家家主许腾飞主动提出要把一部分武器、丹药、武功秘籍以建立学院的方式共享,得到了天月大陆各方强者的响应。
各方势力一起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时两个多月,天月大陆最高学府——天月学院便在众人的期待中诞生了。
它是唯一一间由全天月大陆强者联手打造的学院,背负了天月大陆所有人的厚望。
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只有最出色的那部分人才有资格在天月学院就读,但也有例外,像许清戈——三大王朝和许家每年都有保送一名弟子就读天月学院的权利。
天月学院是天月大陆所有年轻一辈挤破头也想进来的圣殿,但是只有通过了天月学院入学测试的人才能进入该学院就读。可以说天月学院云集了天月大陆所有天之骄子。
天月学院把通过入学测试的人按其天赋及实力高低分配在不同学院分部。
天赋实力最差的,勉强通过学院的入学测试的人,会被安排到玄云部;天赋及实力稍好的人会被安排到地星部;天赋最好实力最强的人则被安排到天月部。
可以说,天月部代表了天月学院学生的最强实力了。
无疑,进入天月部是天月学院学生的终极目标。
玄云部能学习到的最高武功秘籍是玄阶,地星部则是地阶,而天月部的自然是天阶了。
若想学习更高阶的武功秘籍,那就只能通过变强来晋升入更好的分部。
入学之初,学院会为学院各分部学生提供相同的武功秘籍,然后再按学生学习进度提供相符品阶的武功秘籍让其学习。
即使同一分部的人修炼的都是同样的武功秘籍也不影响他们的修炼热情。
因为每个人的领悟能力高低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速度是快还是慢,修炼水平也就各见高低了。
上课期间,授课老师一般只会讲解一下修炼的难点,其余时间,则自由修炼。
如学生遇到修炼上的难题,学生可以在上课期间提问,下了课就只能下一节课再提问了。毕竟下课后的时间属于老师的私人时间,老师也是要修炼的。
这样的教授方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它打破了以往修炼者间对修炼方法的藏私,让很多人能更好地理解武功秘籍的深义,能更有效快速地修炼好武功。
在修炼出现瓶颈之际有人能帮自己解惑,这确实是一件好事,能让人少走弯路。
当君梦白来到天月学院的时候,单是看到天月学院宏伟壮阔的院门就不禁豪气万千,心生几分期待。
天月学院的正门之上悬挂着由桐柏木打造而成的牌匾。
其之上雕刻了一轮十二色的圆月,正是天月学院的标志。
在大门的两侧种植了一排排罕见的缇鸢花,花香沁人心脾,引来无数蝴蝶翩翩起舞。
君梦白攥紧了手中的推荐信,一步一步地向天月学院的院门靠近。
天月学院并没有固定的招生时间。因为每个人的修炼进度都不一样,学院很难统一授课,所以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来统一招生了。
虽说天月学院没有特定的招生时间,但却对前来进行入学测试的人有所要求,只有当你达到招生的要求并获得了推荐信后才有资格进行入学测试。
虽说招生的条件苛刻了些,但已经算是给予了求学的学生很大便利了,不用担心会因错过了统一的招生时间而不得不等下一次招生的问题。
而全大陆只有三大王朝和汉回城许家才有资格给满足所有条件的人提供推荐信。
君梦白手上那封推荐信就是许不凡在他离开许家时给他的,他说或许许清戈多了一个年龄相仿的伴会很开心。
君梦白走到门口,那里站着一个魁梧的中年男人,无疑,他是学院的守门人。
守门人拿过推荐信看了一眼,开口问道:“君梦白,是吗?”
“正是。”君梦白轻轻开了口。
守门人了然地点点头。
“跟着我走。”守门人一边说话一边迈开步伐走进了学院的大门。
最后,他们花费半个时辰就来到了一栋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前。
这栋建筑物设计得很奇怪,是倒三角形的设定。
三角形状的建筑已经非常罕见了,倒三角形状的建筑就更是罕见了。
守门人说:“这里便是进行入学测试的试炼之地。”
看着眼前这造型古怪的建筑,君梦白有些奇怪,单凭一个角是怎么撑起整栋建筑的呢?而且单是建造就困难重重了,除了得花费大量物力外,还得想方设法使其牢牢固定住,这才是最困难的事了吧!
“这栋建筑高三千米,分为三层。一般来说,只要成功踏上七百五十米之处到达第一层就算是通过入学测试,分配入玄云部。在该层进行第二关测试,通过后才能成为地星部弟子。只有踏上了一千五百米之处到达第二层方可进行第三关测试,第三关测试通过后才能成为天月部弟子。”
守门人看着面前的倒三角形建筑,眼里满是自豪之情。
能进入天月学院的人都有过人之姿,从天月学院走出去的学生都是天月大陆的栋梁之材。
“只可惜,即使有人踏上了一千五百米处到达了第二层最终也没能通过第三关测试。”
虽然那些能到达第二层却没能通过第三关测试的人后来都以修炼完学院提供的天阶以下所有武功秘籍的方式进入了天月部,但也花费了很多时间。
既然早晚也是要进入天月部的,何不直接让那些能踏上第二层的人提前进入天月部呢?
可是这是学院的规定,谁又能破例呢?
君梦白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是静静打量着面前的建筑物。只见它把整片天空都遮蔽了,怕是其顶层有数千米之长。面对它的时候,视线之内能看见的都是它。
当他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其内的空间并不大,因为他们所站的位置只是支撑起整栋建筑的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交接处,自然是极为狭窄的。
这断然是容纳不了太多人的。故而,在距离地面一百米高之处搭建了一排排楼台,高空七百五十米处与一千五百米处也搭建了同样的楼台,供人站立。
出乎君梦白意料的是楼台上的人并不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显得有些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