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3、刺绣大赛 ...
-
时间匆匆,两年又过去了。
这两年里,顾余风凭借倒卖东西,存了不少的钱,还开了两个卖东西的小货铺,不管是吃穿用的,还是家居用品等大家伙,他都弄了些货在里面,每个月的纯利润,没有几千也有几百上千块,可算是攒了一大笔钱来。而今他已经看准了几块地,准备向相关部门申请,然后起个高楼的。
静林没见过多高的楼,有点迷糊顾余风怎么就热衷于此?毕竟以她这个老古董的眼光,那些高楼呆板无比,并不如各类的园子好看。
看过后世繁荣的顾余风,竟然无言以对。
的确,后世里,那些园子可不是卖出了天价来?
“嗯,那我们以后的房子,该怎么起?”
静林闲闲地看了他一眼,“当然是按照我喜欢的样子啊。”
“那我得努力赚钱了。”顾余风双手叠在脑后,笑吟吟地看着静林,“这个八层高的大楼,我想弄成酒店。”按照后世的一些风格装修,绝对能吸引很多人。就算到了以后要被淘汰了,也容易拆。
“酒店?可是那些招待所?只是更高级些?”
顾余风点头,一脸欣慰,“我老婆就是聪明,一猜即中。”
静林又乜了他一眼,轻哼一声,“既然不是我们自己住的,你就放开手去做,反正他们都喜欢吧?不管怎样,只要地皮还子啊,就不怕。”想了想,静林又问及钱款是否足够。
顾余风有心不让静林担心,却还是觉得应该让她知晓他的动作,“买地的钱应是够的。以后运作起来就差了些,到时候再跟国家银行借点钱就好。”
最后顾余风的大楼还没建成,静林却是忙了起来。
原来国家举行刺绣大赛。她报名了。
在报名之后,静林就开始准备刺绣的东西。绣图、绣线、绣针、绣棚等等,一一备齐。到时比赛,可是要现场展现刺绣技艺的,为了防止大赛组织准备的工具不够好,那只能自己准备了。
曾经的她虽然学艺不精,但是也是比断层之后的今人要好得多。
看先前她给国家领导人绣像得名就知道。那可是她只用五分精力绣成的东西。如今规矩不严苛,她倒是可以用尽十分精力去发挥,即便不能拿第一,拿个二三名什么,应该也不难。
顾余风却是担忧她学业顾不来。
要知道,她大学的学业专攻国画。现已是临近毕业的时候,学业并不轻松。
“那不难的。”只要把先前所学都用上,就不负她这几年的努力。
她现在学习的劲头可比在大唐的时候强。不过,那也是她明白女子活在当下,不努力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还有半个月,大赛即将开始。所以静林已是静下心来,慢慢思索。谁都不知比赛的题目中心是什么。
秀色山河?还是民间兴盛如清明上河图?
静林呆坐在桌前,指尖捏着的笔已触及纸上。笃的一声,几乎戳破了纸也不知。
恰好这时顾余风进来,瞧着她这番呆样子,笑了,即便想去逗逗她,却也知不好此时打断她的思路。只是放轻脚步,将手里采的一捧花小心地放进花瓶里。
整个屋子,顿时是花香四溢。
由此,顾余风心里满足了,不枉他刚才冒着被那看顾花园的老头子的白眼,也是折了这几枝花回来。
“哪里来的月季?”静林终于发现了顾余风的回来,看到那娇艳的花,眼底也浮现了欣喜。
“嗯,跟外面那个小花园的老头子换来的。”两个苹果呢。
其实顾余风也不知是他赚了,还是老头子赚了,总归没让自己空手抢来别人的东西。
“绣图的事,有什么头绪?”
“没有。我现在大概是猜猜会是个什么题目,心里好大概过一遍,不至于怯场。”可能是心中所求太大,所以现在的她患得患失了。
“不说这个,你的高楼怎样了?”
顾余风听罢,喝了一口茶,才笑道:“你觉得呢?”
“卖什么关子?”静林嗔道,随即笑了,“应是第一步成了?拿到地皮了?”
“差不多了,再等个几天,手续办下来,那块地就是我的了,然后就可以开工了。施工队,也看好了几个,到时选一个。”
几天后,顾余风果然得到了批准,拿到了相关的文件,名下多了一块地。
因为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所以,他就立即选定一个老实的建筑公司,其实就是一个施工队,要他们开工。
静林跟着他看了一回,对此也是心思滂湃。高楼虽然不是非常漂亮,但是它代表着顾余风的本领啊,如高楼一样的高。
于是,她愈发觉得自己眼光好,捡着这么好的丈夫。所以,这次的刺绣比赛,她更要努力,争到名誉,好让自己与他并肩才行。
几天后,正是周末。静林将孩子托付给莫大娘看顾,而她则是由顾余风送到了比赛的现场。幸好这场比赛设在海城体育馆中心。距离他们的家也不算太远,不然也是奔波。
有人在大门查看了静林的身份证明与学生证,核查无误后,才递给她一个木牌。木牌正面就是“刺绣大赛”下面就是她的名字以及牌号五号,反面则是写着静林的学校名与年级,最后一行,仍旧是她的姓名。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在比赛的五天里,所有参赛人员,必须在指定地点海城体育馆刺绣。在开始刺绣的那天,还须得记录每个人绣品的名称。一天的刺绣结束,所有的人都必须停止刺绣。各自的绣品,也与放在个人姓名牌号的箱子里锁着,由上级借调人民子弟兵看守。然后就必须离开,第二天再来。这样,很大限度上,能防止有人掉包、破坏绣品。有些心思不正的人,就对这个规定恨得牙痒痒。如此,就不能躲在家里叫人帮忙了。
在得知这个规定的时候,静林对此却是极为赞同的。这对自己可是有利的。
顾余风亦然。此时,他远远与静林对视,看她进到里面去了,他才去了酒楼施工现场去。
他的老婆都奋发向上了,没道理他落后的。话说这夫妻俩还真是有默契,都是想着能与对方并肩而行的。
话说静林进到体育馆大厅里,便又被工作人员领到她的位子上。
此时,除却她的位置,周边都已是坐满了人。而此时距离比赛时间还有大半个小时呢。且看那些人一幅如临大敌的模样,静林却是不厚道地在心里笑了一声。个个都跟学校里考试的学生一个模样呢。
静林慢慢地静下心,把东西都一一整理好,放在她带来的竹篮子里。
这时,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穿着讲究地走了进来。
场面立即安静下来。
“大家好,我是吴今明。为了弘扬优秀传统,今日,政府与文化发展协会在海城举行全国第一次国家级刺绣大赛。题目就是,春来。希望你们尽心尽力,不作弊,也不轻易放弃。我等着你们的好成绩。”优雅的老人含笑说了这几句话,雷鸣般的掌声便在馆内响起。
静林由衷感到敬佩。在这样的场面,短短几句话,简短又霸气。实属少见。
不管领导如何,她现在也是把心思放在“春来”上。
结合当下祖国发展,岂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所以,才用了“春来”做刺绣题目?
静林抿唇想了一下,觉得自己没想错,便想着构思怎样的画面。
而且,这个刺绣,只能在今天在这个体育馆大厅里做完。时间也是紧迫,那么那些恢弘大气的,就不能用。不然到时绣不完,那更是糟糕。毕竟谁都不会将名次给一个没完成的作品。
思来想去的,她却是绣了个简单的社稷图。
如水墨画背景一样的两座山,山下一片的漠漠水田,远处几点淡墨色的人影躬身于几道绿带前,那是春耕的农民在插秧。
图的近处,就是一颗桑树,桑树石头上却是两个胖乎乎孩子笑眯眯吃东西。
图虽简单,却蕴含世事安稳的愿望,春来万物生的朝气。
静林飞快地将绣图画下,并题记“春来.盼”。
主持比赛的吴老太太看着静林的绣品登记表,很是欣慰。
果然是有灵气的孩子。如此,她就不怕祖国的绣艺后继无人了。
毕竟曾经有底蕴的人家,已经很少有孩子愿意学这个刺绣,而普通人家又没能真正接触。所以,她想通过这个比赛,发掘一些有潜能的孩子,为刺绣的长远发展做后备力量储蓄。
静林是不知吴老太太的雄心,但是将绣图信息记录下来,她就投入到刺绣当中。
白雾茫茫好藏山,水田漠漠育苗秧。虽然简单,却难以用针线表达出来。
若是叫其他人一下子构思并描绘出全景,那都是问题。但是静林是经过书画与刺绣老师的荼毒的,对她而言,并非难事。
这张绣图,最易处理的是白雾,可最难的也是它。静林想了一下,便决定用留白的方式来表现。
至于山峰,烟灰色的丝线,可绣成远处朦胧的山。而天青色的丝线,则可绣成近处的山,其上再点缀以一些墨色或者褐色的点,即成山石与草木。
不过是一个小时,在别人犹疑不定才开始的时候,静林已经将大致的构图用绣花针勾勒出来。远远看去,已成一幅静谧的山色村景图。
有个别人心思狭隘又多疑的,见静林这般神速,怀疑她是不是事先得知比赛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