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我住的地方叫雾霁山。
传说,雾霁山最开始并不叫雾霁山,只不过是一座不起眼的荒山,并无名讳。一位仙人醉酒闹事不小心打翻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盏,而琉璃盏里的琼脂玉露从半空中一泻而下,碰巧滴落这荒凉的山头。那沁香的琼脂玉露便化成了一场清甜的大雨,洗刷了这荒蛮的山头整整七日。待雨停后,整座山仿佛比往前高大了几分,从山脚便萦绕在一片仙雾之中,生出几分仙意。远远望去,整座山仿佛立于云端。只有在冰雪消融之际,雾霁山才会露出半山腰的点点绿意,白鹤齐山腰而过,恍若仙境一般。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取名为雾霁山。
然仙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每年有不少人企图上山查探一番,却总是迷茫于山间仙雾里,不多时,便拐到原路拐回山脚了。尝试多次也不得其果,慢慢的,人们也就放弃了。然不知何时,山上出现了一个鹤发童颜的仙人,紧接着便是几个仙人,楼宇憧憧,天上人间,遗世独立。传说中仙人都有绝色之容颜,惊世之伟略。山脚便又开始活络起来,开设了个山神庙,前来祭拜。再慢慢地,茶馆、旅店、吃的喝的都慢慢搬移过来,人越来越多,不多时便成了一个小镇,借山而依称其为雾霁镇。
仙山什么的,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仙人什么的,我得好好说一说。这地最开始是老头发现的。老头觉得此山仙气绵绵,是个休养生息打坐念经的好地方,便起了独占之心。借着山上沿绵的仙雾设了雾障。此障倒也无碍,只不过让那些无分毫修为或修为能力弱的人找寻不到上山的道路,在层层雾霭中无论怎么走都只能原路返回。再后来,山上便多了我和师兄们,偌大一个山头,就我们几人,倒也是清净。再后来,师兄们耐不住寂寞,纷纷下山游历了一番,或带回几房美妾或带回几名外姓子弟,就近辟出几个小山峰,一人独占一峰,笑称其为雾霁山附属小峰,有人找茬时,老头还得出面罩着。老头虽脾气古怪了些,但性情极好,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雾霁山主峰上就只剩下老头、我、二师兄和素未谋面的“师娘”。“师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娘,而是一指半魂两魄和一具冰尸,被老头养于冰棺之中,藏在山顶的雪雾里。每月月末,老头总是会消失一天,待到次月伊始,阴阳交替之时,老头才会神情落寞地手提一盏不知熄灭多久了的小马灯踏着冰霜归来。大家都说老头是去见师娘了,但从来没有人真正见过师娘的真颜。但我们一致猜想能配得上老头这惊世容貌和百年痴情的,师娘定然也是一番天人之姿。
按道理我和二师兄出门游历好几番,早该另辟新峰,成门成派。但二师兄性子温顺,心眼里打实是一个极孝顺的孩子,又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奉为终身信条,时刻守在师父身边,端茶递水,无微不至。但我觉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老头除了一头白发,容颜、身段、气力什么的哪个不像不到二十的年轻小伙,着实没看出来他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病弱之姿。而我呢,实在是舍不得二师兄这做菜的手艺,想着若成立新山新派,冷冷清清,与其自己做饭等同于放火烧山,还不如早早放弃这个想法,乖乖的当个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