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李白的超越 ...

  •   坐落于武昌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与对岸的龟山遥遥相对,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相传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黄鹤飞过此地,三国时费祎于此骑鹤登仙,唐代仙人吕洞宾也曾在此传道修行,是一块充满仙气的风水宝地。
      1200多年前,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唐代诗人崔颢登临此楼。他望着远方滔滔滚滚的长江,不禁思潮澎湃,遂在壁上挥笔写下一首七律,这便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多年以后,大诗人李白亦来到此处,他俯瞰四周景色良久,诗兴大发,正欲对景挥毫,蓦然见到崔诗,不觉连呼:“绝妙、绝妙!”当即写下一首打油诗来抒发感情:“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掷笔于地。后有好事者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
      这首诗给李白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致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念念不忘,直到后来写出一首类似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才像完成了一个心愿似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笔者自幼便熟读崔、李的这两首诗作,长大后也曾多次从黄鹤楼边的长江大桥经过,每次遥望此楼,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黄鹤楼》,心中产生一个越来越深的疑问:像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看到《黄鹤楼》之后都甘拜下风,可见崔诗之高妙!后来李白所作《登金陵凤凰台》,与崔诗相比到底如何?近日闲来无事,笔者将这两首诗作细细品鉴一番:
      崔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开篇借传说起笔,仙人骑鹤本属虚无,今以无作有,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表现出世事茫茫之感慨。前四句“黄鹤”一词虽然接连出现三次,却因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丝毫不觉其累赘,这便是清代沈德潜所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如果没有崔颢题诗,黄鹤楼可能依然是黄鹤楼;但如果没有李白题诗,凤凰台恐怕就不再是凤凰台了。因为黄鹤楼的来历有好几个典故,它自能流传,崔诗不过使它流传更广罢了;而在金陵凤凰台的典故中,除了知道凤凰来过此地,别无其他,所以李白要依靠想象和寻访古迹,来弥补凤凰留下的空白。李白仿佛就是诗中凤凰的化身,他代替凤凰重游凤凰台;而崔颢只能遥望黄鹤飞走的身影,兀自嗟叹,凭空惆怅。无法“摹仿”之处,恰巧促成李白诗对崔颢诗的某种“超越”。
      其实在崔颢写《黄鹤楼》之前,初唐诗人沈佺期早就写过一首与此类似的《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而在《登金陵凤凰台》问世之前,李白也曾以《鹦鹉洲》来练笔: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不过《龙池篇》和《鹦鹉洲》似乎均淹没在《凤凰台》和《黄鹤楼》的盛名之下,可见越是经典的诗作,越需要“摹仿”的锤炼。
      自李诗一出,引得无数后来者的摹仿。不过后人摹仿李白,究竟与李白摹仿崔颢不同,至少在动机上,李白有“超越”崔颢的意思,后人却仿佛没有这样的企图;即便有,好像也没有实现。
      据说北宋诗人郭祥正曾与王安石共登金陵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援笔立成,一座尽倾”。由此可以看出李诗所享有的崇高声望,就连它的次韵之作,似乎都能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郭祥正《凤凰台次李太白韵》全诗如下: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南宋诗人汪元量也曾摹仿李白之作,写下一首《凤凰台》:
      草没高台凤不游,大江日夜自东流。
      齐梁地废鸦千树,王谢家空蚁一丘。
      骑马僧争淮口渡,捕鱼人据石头洲。
      玉箫声断悲风起,不见长安李白愁。
      李诗已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汪元量在此不见长安、只见李白了。
      经典很难超越,但并非不可能。历史上出现的应和诗,尤其是步韵诗,有一些才高的作者所作的诗,就远远超过原作。比如苏轼的好友章质夫曾做过一首《水龙吟·杨花词》: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章质夫的原作精巧灵动,笔触细腻,一时广为传诵。苏轼也置之案头赏玩不已,后依原韵和道: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章质夫的词作本来也相当高妙,只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苏轼。在和词中,苏轼不仅描绘出杨花的形与神,而且倾注了一腔深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杨花与思妇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得和作倒像是原作,原作反倒像和作,章质夫焉得不甘拜下风?苏轼还有几首诗词作品,都是这样青出于蓝。这正如一个技艺超群的舞者,镣铐不仅没能束缚她,反而衬托出她舞姿的妙曼。
      又如四大名著,续作甚多,其中不乏名家的续貂之作,因才华高下有别,后人褒贬不一。《红楼梦》续作最多,达百馀种,其中包括署名云槎外史的顾太清所著《红楼梦影》,终因曹雪芹起点太高,后来者无法望其项背。《西游记》的诸多续作中,只有董说的《西游补》差强人意,但故事性明显不够强,而且过于晦涩。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虽借用《水浒传》之处甚多,不过是节外生枝,自成一体;倒是陈忱所续《水浒后传》,有些可圈可点之处。至于《三国演义》的续作,则无一令人满意者。
      2017年11月26日于浙江农林大学衣锦图书馆

  •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参考了卜兴蕾、程章灿著《逐客的忧愁与眷恋》(《文史知识》2014年第2期)一文,感谢两位作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