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真告密 ...


  •   政治战队不明确,是官场大忌。

      袁世凯跟荣禄告了密,却是在荣禄对他兵戎相见之后才发生的,这可以看作是向太后投诚,也可以判为出卖皇帝,但唯有一点就是,‘后党’很难将他的告密,当做是自己人。

      告密这件事,两面不讨好,里外不是人,后党胜利之后,要清算他,直接贬了他的职。

      最后,袁世凯没辙了,兜兜转转,竟求到了辅国公这里。

      “你果真告了密?”溥年问他。

      “我在天津练兵,本来练得好好的,忽然接到光绪皇帝命令,到法华寺等待召见,那时候城里流言四起,有的说太后要跟荣禄发动政变,有的说皇帝要跟康有为对太后不利,我根本就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啊!”袁世凯有苦说不出。

      说什么都不知道有点假,袁世凯在京城下到三教九流上到王亲贵族,朋友众多,早就有人跟他通风报信了,所以对于此次皇帝召见,他越发胆战心惊。

      “唉!”

      提起这件事,袁世凯就觉得倒霉透了。

      那天,天气灰蒙蒙的,北风狂吹,袁世凯裹紧了袖子,心事重重的进了大殿。

      大殿上的光绪皇帝目光灼热,似是对他寄予厚望。

      可是袁世凯跟康有为和天津知县刘杰等人不一样,有些官员看似一腔热血,实际上根本没有经验,政治敏感度极低,可是袁世凯在朝鲜当了一把手十二年,在跟日本人的冲突和朝鲜反清党的周旋中,不仅不落下风,还贿赂了大批朝鲜大臣,稳稳的把控住了朝鲜的局势,是多么有政治智慧的一个人啊。

      所以当他听到光绪皇帝说:“袁世凯你可以跟荣禄各办各的。”

      袁世凯就明白了,荣禄是太后的人,而他,是光绪皇帝招揽的对象,这是要光明正大打擂台了。

      打得过吗?袁世凯觉得很悬。

      很悬,说明风险很大,他觉得光绪皇帝不该这时候跟太后正面硬刚,然而他能怎么办?拒绝?是脖子的头不想要了,还是头上的帽子不想要了?他是个俗人,他都想要。

      于是他出了宫,连忙拜访了李鸿章,问李鸿章他要不要听皇帝的跟荣禄对着干,皇帝毕竟是皇帝,他帮了皇帝,那可是从龙之功啊,从此平步青云不是传说。

      历史上,这会儿的李鸿章因甲午海战,已经辞职了,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让给了翁同龢,又被太后替换成了荣禄。

      而今李鸿章竟然在争夺皇位的漩涡中急流勇退,主动辞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职位,让给了荣禄。事实上,他更看好的接班人是袁世凯,他觉得袁世凯做事圆滑老练,且热血忠诚,很有自己的风格。

      所以当袁世凯带着厚礼上门拜访的时候,李鸿章说:“曾经,我的老师曾国藩送给我四个字‘隐忍徐图’,今日我也送给你,艰难之时,牢记此四字真言,必可转危为安。”

      袁世凯琢磨了一会儿,觉得李鸿章的意思可能是让他不要掺和。

      袁世凯又问:“那这次政变,李公认为如何?”

      李鸿章面上颇有点心灰意冷之色,道:“皇家之事,让皇家去闹吧,我辈只求能为百姓做点事。”

      然而这些话对袁世凯的处境没有丝毫帮助,袁世凯不得不拿出杀手锏,说:“李公啊,当年甲午之战,可是我在茫茫大海上救了你的,这次你一定要帮我啊!”

      或许是想到了当年的救命之恩,让他免于被日本羞辱被国人辱骂,步入曾国藩后尘,李鸿章果然颇有感触。

      他叹道:“你可见过康有为?”

      袁世凯摇头道:“听说过,没见过。”

      李鸿章道:“变法一百天,皇帝颁发了二百四十多道圣旨,说是一天三变都不为过,其中多是受康有为之鼓舞,此人行事激进,过急过躁,皇室百年根基,无数势力盘根错节,他竟视若无睹,还说只要能获得一位手握重兵之人的支持,再杀掉几个一二品大员,他的改革就成功了!”

      袁世凯听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皇帝身边最为倚重的能人居然如此幼稚,这让他对光绪的支持力度骤降。

      又听李鸿章冷笑道:“结果他这话一处,朝堂上人人自危,连我都不敢跟皇帝进言了,就怕被康有为反咬一口,若此番皇帝落败,当是康有为之罪!”

      话说到这个份上,算是还了袁世凯一条命了。

      于是光绪皇帝第三次召见袁世凯的时候,袁世凯已经心中有数了,他很委婉的提醒光绪,说:“您变法我支持,但是我觉得应该由老成持重的大臣来主持,比如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就很好,您现在所倚重的人不靠谱,我十分不看好。”

      实际上,这已经是变法第一百零二天,就在今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宫,康有为的围园劫后计划还没开始就失败了,而康有为今早已经逃亡到了日本,所以袁世凯这句话,对他的震动是极大的。

      光绪皇帝面色惨白的冷笑道:“康有为不靠谱?”

      袁世凯马上告罪:“是臣逾越了。”

      却听光绪皇帝目光冰凉的道:“他确实不靠谱,朕给他的指令,其实并不是围剿太后,而是让他暂避锋芒,可是他却擅自篡改圣旨……”

      现在说这些,颇有点马后炮的意味,光绪皇帝凄冷的坐在大殿上,气的手都有点抖,闹到此番地步,他恨不能将捉拿康有为给太后论罪,可是他也知道,慈禧太后不会相信他了。

      而今康有为逃亡,光绪皇帝只剩下最后一丝希望,那就是手握重兵的袁世凯会举兵支持他。

      可是很显然,袁世凯令他失望了。

      溥年想知道后世争论多年的袁世凯夜探荣禄府,到底有没有告密,是不是他害了戊戌六君子,于是问道:“那你有没有跟荣禄告密?”

      结果袁世凯大怒,他道:“康有为计划21日算带人围园劫后,我却是20日晚回的天津,荣禄当晚在天津,骑马也赶不回京城,那日的围园劫后,分明是康有为急功近利,害了同僚害了皇帝,却让我来背锅!”

      袁世凯这辈子没被人这么冤枉过,此刻委屈的差点落泪。

      “康有为计划失败,主要原因就是他自己太过莽撞,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袁世凯觉得自己亏大了。

      溥年却道:“荣禄骑马确实赶不回去,可若是发电报呢?”

      袁世凯皱眉道:“大晚上的发电报谁会看?电报局晚上根本没人看守!”

      这其实就是一笔糊涂账,各种小道消息漫天,袁世凯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他道:“我有证据,证明康有为的计划失败不是因为我的告密。”

      溥年心神一震,心想这都能留下证据?

      “什么证据?”他连忙问。

      袁世凯说:“慈禧太后21日捉拿维新派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这说明,21日当天,慈禧太后并没有收到我的告密,29日捉拿维新派的罪名却变成了‘大逆不道,劫制太后’,说明29日太后才知道的康有为真正的计划是劫持太后。所以20日当天,皇帝被囚禁,康有为计划失败,主要原因是他处事不周,提前被太后发现了蛛丝马迹,责任并不在我。”

      说来说去,袁世凯还是告密了,戊戌六君子皆因他而死。

      然而袁世凯为自己辩解的意思是,只要计划当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那么他告不告密都无所谓,显而易见的,慈禧太后在并没有得到袁世凯告密的‘康有为21日围园劫后’的消息的时候,她已经有了预见性,提前避开了刺杀。

      所以康有为计划必定是要失败的。

      如果袁世凯不告密,他就是光绪同党,现在恐怕已经跟戊戌六君子一个下场了。

      至于他告密之后,本就被囚禁的光绪皇帝会不会更惨,本来只是‘结党营私’的维新派直接变成了‘劫制太后’的死罪,他根本不在意。

      成王败寇,政变流血,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所以袁世凯向荣禄告密是真的,但是他却不是发动‘戊戌政变’的起因,他的告密,只是让‘戊戌政变’流了血,看起来更加激烈。

      而后世却将袁世凯当成戊戌政变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替康有为的失败打了掩护而已。

      “唉……”

      溥年叹了一声,觉得现在被太后囚禁的光绪皇帝十分可怜,围园劫后的计划,康有为已经替大伙儿淌过雷了,事实证明要靠几个人暗杀太后是不靠谱的,太后手握大权,身旁戒备森严,戊戌政变筹备的如此隐秘,都被提前获知。

      听说袁世凯来了,夜里,辅国公心怀鬼胎,好好招待了袁世凯,频频给袁世凯斟酒。

      几杯酒下肚,见辅国公对他如此热情,袁世凯十分感激,觉得自己虽然蒙难,却还有无数兄弟照顾自己,终于跟辅国公吐露了埋藏已久的心声。

      “皇帝变法是好的,一开始太后是支持的,大臣陈宝箴、张之洞、李鸿章等人,都是支持的,学子们也是支持的,朝中风向稳定,上下一心,全国各地的封疆大使必定积极配合,假以时日并非不能成功,这败,就败在维新派自己手上!激进、冒失、政治敏感度太低、甚至连刺杀都不能做到周全。”

      他醉醺醺的打了个酒嗝,什么官场禁忌都顾不上了,继续道:“但是你说这事儿怪康有为,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怪他!一个六品芝麻官,他自始至终连面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他凭什么为变法失败买单?变法一百天,皇上跟康有为就见过一次面!”

      “不说了,不说了,”袁世凯喝多了,边哭边笑:“皇帝啊,他太年轻了,太后啊,又太老了,我想支持皇帝,但是太迟了……皇帝太迟了,大清太迟了,李公看开了,自己主动退位了,可是我还是俗人一个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