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赵维正溜溜达达地蹭过去:“哥们儿,看啥呢?”
      那人好像看入迷了,愣愣地没有理他。
      “嘿,兄弟?”他走上前去,大手在对方眼前晃了晃。那青年被吓了一跳,警惕地转过身来,茫然地望向他。
      赵维正被他的反应搞得有些莫名其妙,直觉有些不对,搓搓手:“不至于吧。”
      青年似乎已经忘记了几天前的相遇,注视中带着疏离与陌生,怕冷似的裹了裹衣服,勾起嘴角冲他僵硬地一笑,很突兀地,用手指了指耳朵。
      赵维正怔了怔,忽然反应过来:“不会吧……”
      他绕到小车另一侧,果然在那里发现一个挂着的小纸板,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马克笔硬是写出了毛笔的风采,内容却不出他所料。
      “聋哑人”。
      接下来是一行小字,详细地写出了大小份的米线、几种菜搭配要卖多少钱,末尾端端正正写了个“谢谢支持”。
      赵维正顿时懊恼起来。他外出几天,一回来就迎接了爆炸式的客流量,恰好隔壁帮忙送货到寝的摊主儿子扭伤了脚踝,他还热心地帮着送了几趟,没顾上了解这几日夜市的情况。这样迷迷糊糊地上前搭话,像是失礼。
      他瞄了眼贴在车身上的二维码,头像正是这青年的自拍,上面显示了户主名字——“李斯年”。
      赵维正心虚地抬起眼,发现对方正看着他,显然是没明白他的意图。气氛有些尴尬了。他本想着先寒暄一两句,反正都是年轻人,特别又都是男孩,聊聊从前的学校、体育赛事,总会有共同话题。眼下却不知从何说起——不,根本就没法“说”,他好像一个冒失的闯入者站在了对方面前。
      赵维正情急之下憋出一句:“那个,你这生、生意如何?”
      他语速太快,李斯年似乎没有读懂,但他总算从此人的一脸紧张读懂了他的善意,转而换上更为温暖的微笑,向他偏偏头,示意他再说一次。
      赵维正话刚出口就被自己气得不行,赶紧另起话头。只见小车上物品齐全,放着几篓时令蔬菜,还有虾饺、鱼丸这样的肉类,小灶台上摆放着擦得干干净净的砂锅。他赶紧指了指招牌,又指了指砂锅,示意自己能不能搞点东西来吃。
      这回对方倒是懂了。只见李斯年从兜里摸出个手机,简短的按出两个字,赵维正凑近一看:“不卖。”
      “……”这回是真的尴尬了。
      他估摸着对方还是不太想搭理自己,有点凄凉地想要走开。李斯年看他误会了,赶紧把手机收回去,继续打字:“不是不卖给你。菜坏掉了,吃了不好。”
      “啊?”赵维正懵了。李斯年像是怕他不信,站起来取过装菜的小篮,荤的素的,全部倒进一个黑色的垃圾袋里。他这一站,赵维正才发现他竟然和自己差不多高,那天弯腰推车的时候居然没看出来。
      身高一米八六、在南方吊打了许多人的小王子突然有了危机感。
      赵维正绕到操作台这边来帮他递东西。对方仍是感激地冲他一笑,好像笑容可以传达他想表达的一切意味,看得赵维正莫名有点不好意思。
      操作台上摆了一个沾了油的小本本。赵维正趁他转过身去收拾塑料凳时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个小账本。
      ……所以一天卖了三碗是怎么回事。赵维正看得直瞪眼。怪不得那么多菜会坏掉,这还真的是被红彤彤的毛爷爷教做人啊。
      账本左边用红笔零零碎碎写了一大串支出,什么“加盟费”、“培训费”,还有各种原料钱,最后十分详尽地算出了总费用:一万两千六百三十块零八毛。相比之下,用蓝笔记录的收入栏就要惨淡太多,一共就六行,记录的是开张六天的收入。
      一百二十元整。这还不算他自己每天的劳务费。
      “……”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亏本生意的赵公子简直要落泪了。
      身后传来摞好的塑料凳落地的声音。赵维正赶紧把脖子缩回去,随手扯了一块长抹布假装在擦桌子。李斯年走回来,看着他卖力地挥舞着抹布,笑了笑,打了一行字递到赵维正眼下。
      “-我叫李斯年。”
      赵维正赶紧掏出自己的手机。
      “-我知道,看到你二维码上写的了。我叫赵维正,南门门口卖水果。嘿嘿,90年的,应该比你大点。”
      他一边举着手机一边讨好地冲对方笑。
      “-嗯,我92年的。”
      想了想,又添了一行字。
      “-你把我围巾当抹布了,哈哈。”
      “啊?”赵维正傻眼了,这才去看手上拿着的抹布。确实,寻常抹布都是油腻腻的,这一块摸上去还有些……丝滑,仔细一看,上面还绣着些不起眼的花。
      是条黑底白花的丝巾。赵维正嘴角抽了抽,恨不得当场以头击地。
      李斯年却真的笑了起来,毫不在意的那样。他的笑声在赵维正听来有些奇怪,喝、喝的,像是吸气时发出的某种杂音。赵维正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向他望过去,李斯年立即发现了,抿住了嘴,不好意思地低了低头。赵维正几乎慌乱了,脱口而出:“不、不是,我没那个……”又忽然想起对方听不到,欲打字解释两句,又不知道要解释个什么,搞得十分垂头丧气。
      倒是李斯年的手机先递了过来:
      “-没事,那是妈妈的旧丝巾。早上冷,我随便拿来用一下。”
      等赵维正两眼瞟完,还没回过味儿来,他又急急地把手机抽了回去,咬着下嘴唇劈里啪啦地打字,不时抬眼看看赵维正,好像怕他误解什么。赵维正赶紧打了个手势,告诉他不用急。
      “-夜市比较脏乱,我都是穿爸爸从前的旧衣服,看上去不好看,但是有油溅上去也不怕。家里有很多其他衣服,平时不这样穿。”
      这是在挽回自尊。赵维正拼命点头,表示我懂我懂。
      两人一起收拾完东西。李斯年弯腰去取自己的挎包,赵维正盯着那片略显消瘦的后背,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同情弱者几乎是每一个人的本能。赵维正作为一个活蹦乱跳不缺钱的热心好青年,平时晚上遛弯碰到鸡蛋卖不完的老婆婆都要上去帮个忙,把剩下的鸡蛋自个包圆,再独自承受接下来一个星期吃鸡蛋吃到两眼发直的甜蜜痛苦。要是碰上李斯年这样的弱势群体向他求助,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可是显然,李斯年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对象。赵维正能够很明显地从他身上感受到某种来自年轻生命的反叛和抗拒。即使带着一丝不常接触这般热闹世界的防备与怯意,他仍然把态度大大方方地亮了出来,这种光使得人们将可怜他的眼光收回,即使心有同情也不会轻易表露。这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与尊重。
      不过赵维正相信他不会把好意提醒当成嘲讽,只是自己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李斯年这种经营情况再好分析不过了,无非是地理位置偏僻,做的小本生意本来就没什么特色,又和早在夜市打下良好群众基础的另外两家撞得死死的。加上李斯年在这边安安静静的没什么动静,搞不好大多数同学还没发现这边多了一家店。
      赵公子从小受做生意的老爹耳熏目染,对金钱那是相当的敏感。这事要落在他头上,必先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再来一波“转发空间朋友圈集赞免费吃”刷屏,最后从云南弄点特色做法,凭他三寸不烂之舌一番吹嘘,这样还回不了本的话,那就尽快关门走人。
      但是他实在没理由帮对方这样忙活。就算他自己愿意,李斯年还不一定领情呢。这样一来,前面步骤全部跳过,只剩下最后一条——关门走人。
      赵维正觉得李斯年要是知道自己在想啥,非得把米线扣自己头上。
      此时,李斯年整理好了自己的东西,仔细地戴上手套。丝巾彻底毁了,他把领子竖起来御寒,冲赵维正做了一个“请”地动作。赵维正赶紧示意自己还不回家,李斯年便挥挥手,独自向门口走去。
      赵维正注视着那个人影渐行渐远,直到转弯不见才收回目光,有些怅然地向烧烤摊踱去。

      第二天。
      今天不用去仓库进货,赵大爷舒舒坦坦地睡到了中午十二点。所以住出租屋就是这点好,睡死了都没人管你。等到上班时间,他两手抄在兜里,吹着小口哨一路走进夜市。还没看到自家摊,就听到一个女人挺大声地说:“……是嘛,就是怪可怜的,所以小李啊,年轻人还是要惜福。”
      “刘姐,说啥呢,也教育教育我呗。”赵维正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卖手抓饼的刘姐串门来了,笑嘻嘻地凑了过去。夜市里的这些女人们八卦能力超群,上到明星夫妻互殴,下到隔壁王家出轨,虽然真实性有待考察,就没有从她们嘴里打听不出来的事。如果有,多加一个橘子。
      刘姐倒是主动,看那一地橘子皮估计也吃回本了,把旁边的小李心疼得直哆嗦。
      “小赵来啦,嗨,我这儿正跟小李讲他本家的事呢。”
      “什么本家?”
      “噢,你前几天没来!”刘姐顿时激动了起来,像是发现一块尚未被污染的新大陆,“你晓得嘛,那个新来的,叫李斯年,”她神秘地指指耳朵,“聋哑人。”
      “啊,我知道。”赵维正立刻想起昨天在昏黄灯下,李斯年看他时的那双眼睛。被刘姐用这种故意卖弄的语气讲出来,他感到有些上火,但还是不动声色地提醒了一句:“刘姐,人家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我们不能在背后乱说人家哦。”
      “我还啥都没说,我哪里乱讲了嘛。”刘姐一听就急眼了,“你刘姐我是这种人吗?都是人家自己给我说的好不好,我前几天跟他打了好久的字噢。”
      赵维正脑海里立马浮现出李斯年面带招牌式的微笑,一字一句地应对刘姐刨祖坟式提问的场景,不禁肃然起敬。
      刘姐好不容易才逮着一个没听过这个故事的人,此时也顾不得许多,哇啦哇啦地讲开了:“小赵,你说嘛,现在还有这么造孽的人噢。年纪轻轻就要出来供小的读书,本来残疾人工作就不好找嘛……”
      赵维正嘴上“嗯嗯”的应付着,手在橘子间挑来拣去没摸出个名堂。不能说不好奇,他心里也迫切地想要知道李斯年背后的情况:他从哪儿来,他为什么一个人来做这种生意,家里都不帮衬一下吗……但他的素养不允许他如此唐突地去冒犯对方。现在有刘姐代劳了,他一边满足着好奇心,一边暗骂自己的虚伪。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和千千万贫困的家庭一样,李斯年背负着一个日渐衰老、被丈夫抛弃的母亲,一个还在上学的弟弟,一笔数额不明但一定沉重的欠款,甚至还多了一条——他自己的残疾。刘姐废话极多,一句有用的话能扯出三四句没用的点评。赵维正本来越听心越凉,此时真恨不得冲对方吼一句:“能不能说重点!”
      刘姐借着这半个小时,又剥了一地的橘子皮,及至战斗的铃声从远处响起,才长吁短叹地回自家摊位去了。欢闹喧哗的人群再次涌入市场,彩色的雨布随着夜风鼓动,好像可以遮挡所有的寂寥与苦痛。
      赵维正今天尤其的沉默。他看到这群年轻快活的大学生,就忍不住要去想到李斯年,想到他挺拔的鼻子和并不完美的脸蛋,想看那双如候鸟翅羽般的眼睛,若他也在操场上奔跑,会散发怎样的光彩呢?
      小李一边给水果过称,看一眼今天格外消沉的赵哥,适时补刀:“赵哥。”
      “嗯。”
      “小年真的有点惨诶。”
      “……”
      “听刘姐说,他生意不好,前天都想退摊位走人了。”
      “嗯?!”
      “结果没退成嘛。那个加盟商说现在不给退车钱,夜市老板也不给退租金。他租了半年诶,每天还要倒掉那么多菜,这样本钱都没收回来,还不亏死了。刘姐把这个事给大家说了,大家也没什么办法,富贵在天,帮不上忙咯。”
      小李念了半天,学着刘姐的模样叹了口气:“赵哥,你比我聪明,你看我们有啥办法没?”
      他偷瞄了一眼赵维正。赵维正嘴角一动,手上继续帮摊前拥挤的同学们向外翻着水果,垂着眼没啃声。小李在心里叹了一声,也不再言语。
      “小王子,今天咋黑着个脸,心情不好啊?那我们还给不给打折呀?”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孩携着几个伙伴挤到了摊前。女孩们脸上抹了好看的妆,在灯下看着更为动人。她们同往常一样,嘻嘻哈哈地跟赵维正打了招呼,香水的芬芳散开来,毫不掩饰地展现给每一个靠近的人。
      赵维正突然抬起头,眼睛弯弯的,挑起一边嘴角痞痞地笑了起来,专挑小女孩最受不了的那种:“当然要打折,在场的女孩都是我的女神,今天还送新进的柿子尝鲜,想要的都去找小李拿。”
      她们“耶”的小声欢呼起来。赵维正顺手递来一个柿子,神秘地说道:“女神们,帮我一个忙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