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昨日海棠 ...
-
清扬小时候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无忧无虑,甚至算得上随性肆意。
她家庭条件虽然一般,但家里人对她都比较宠爱纵容,几乎不太约束她的课余生活,且在家庭能力范围之内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和自由。
父母对她的要求大抵就只有“认真读书,平安快乐地长大”。说得非主流一点,就是后来网上说的那样“能哭能笑能随性,敢爱敢恨敢追逐”,足矣。
这样自由随心的成长环境,不仅没有让清扬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在同龄人中更为出类拔萃。
小学时候她就已经是学校那一块儿有名的小学霸了,或者说又不只是学霸,而是各方面均衡发展,都很厉害的“别人家的孩子”。奖状总是贴满了墙,除了学习方面,运动上的也不少,文娱活动的也很多。但她似乎从来没怎么放在心上,不知道是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还是觉得这样的结果很正常很自然,所以让她不觉得意外,也不觉得惊喜。但是她后来才明白,只有得到了好结果的人,才有资格说结果不重要——
关于念书,她其实也真的并没有很努力,只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可能就是比旁人多几分认真,多几分兴趣罢了。
就比如语文老师经常布置的周末写作,一般同学可能就随便写写流水账,或者在优秀作文中“寻找灵感”,可清扬从来不这样。她也喜欢看一些书籍文章,但只是借鉴里面的描写手法,或者行文格式等。灵感和创意从来都是自己的。她很擅长在普通平凡的事物中去感受不一样的一面,喜欢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在老师眼中,她可能是一个比较有灵气的孩子,每次作文的最高级别总是她的,每次被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念的也总是她的。但清扬觉得,那并不是因为她多有天赋,真的只是因为喜欢所以才用心罢了。
她小学时候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所以她的数学也很不错,让她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回,有一道较难的数学题,全班几乎都是另一个答案,可是只有她的答案不一样,她反复验证之后确定自己的是对的,所以一直坚持。要知道,对于那样小的孩子来说,坚持自己的不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还有分数的诱惑。但是后来证明,她是对的。那件事不仅让她对自己在学习方面更有信心,更让她明白了,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观点和选择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在学习拔尖儿的同时,在玩乐方面,清扬更是没落下。
家里人支持,学霸光环加身,再则,清扬本身性格也比较豪放洒脱,热情开朗,注定了她从小就有很多朋友,男女参半。
所以,在清扬小学的记忆里,最多的绝对不是念书和考试,而是每天跟小伙伴们漫山遍野到处跑。毫不夸张,她们小学那一带,方圆几里,凡是徒步能到达的地方,她们都去过。清扬就像个小大姐一样,组织小伙伴到处去玩儿,还得注意她们的安全问题,考虑具体的游戏方式等等。加上在学校表现突出,老师也喜欢让她管理班级上的事情。久而久之,清扬就渐渐自带一种“大佬”的霸气气场。
小学前三年,她们女子四人党中,清扬和康宁关系最好,可是后来康宁因为家庭原因转学了,那时候又没有手机,企鹅号什么的,所以后来的几年里,一度处于失联状态。再后来,因为分班和其他的原因,清扬身边最好的朋友渐渐就固定在了木木和甘霖身上,她们这个三人小分队,也是整个小学比较知名的。
木木和清扬的成长环境差不多,都是有名的御姐型小美女一枚,而甘霖则比较偏可爱型,软软糯糯的,虽然每次干什么事儿都是清扬和木木在计划指挥,但甘霖也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和参加,甚至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天赋,在集体活动中尽力地发光发热。
那时候的清扬大约比同龄人成熟一点,所以会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她们,而她们也给予了清扬很重要的支持、陪伴和理解。甚至在往后数十年的人生中,她们都会是清扬很重要很重要的朋友,不论是否还能时常陪在身边。
后来清扬才知道,她的童年已经算是太幸福了。父母一直陪伴在身边,家庭关系也很融洽,要知道,在清扬的记忆里,爸妈从来没有吵过架,或者说,从来没有当着她的面吵过。就这一点,就已经太难得。
所以13岁以前的清扬真的是“不识愁滋味”,亲情圆满幸福,友情也很称心如意。她后来有暗搓搓地想过,是不是正是因为她在亲情友情方面都已经太幸运太幸福,所以注定她的爱情道路总是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