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雁门关 ...

  •   每当秋风渐起,落木萧萧,草黄马肥,就是契丹蠢蠢欲动,屡屡犯境的时节,杨将军总会北上代州,驻扎三个月。杨家人也会随之北上,在雁门关下,骑马打猎。

      代州离太原大概两百里路,我们驱了三日的车,杨将军和稍大的儿郎一路骑马,才来到代县县城,住进当地的杨府。此处的杨府,比太原的小了一大半,房屋也简陋得很,倒像个临时的住所。

      不过北地风光宜人,大家每日都是出门,在草原上自由驰骋,心情倒是畅快。

      我的马术是大郎教的,本来我们一直在冷战,不过我实在不想,一直坐在车里望原兴叹,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他的教导。

      谁知道他全程绷着面皮,只会说两句:“坐直了”,“放松缰绳”。好吧,看在他默默地牵着我,走了好几日的份上,勉强承认他,是个合格的老师。

      半个月后,我终于可以悠哉游哉,跟着他们屁股后头,慢慢骑了。

      代县以北二十里外,雁门山高耸入云,峰峦叠嶂,东西山岩,挺拔峭立,中间唯有一羊肠小道,盘旋崎岖,沟通南北,于至窄至高处,设立了一座险关堡垒,号“雁门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不仅如此,宋军还沿着的雁门山脉,修筑的长大几十里的防御城墙,墙高足有三丈余,比太原城墙高了一半,随着连绵山脉,蜿蜒起伏,隐没天边。

      在雁门山下,赵国李牧曾奉命驻扎多年,抵御匈奴,保境安民;秦始皇曾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从此出塞,北击胡虏,收复河套,将匈奴驱逐到阴山以北,沿着阴山修筑万里长城;汉高祖刘邦时期,中原大乱,匈奴曾驱兵南下,攻破晋阳,长城形同虚设;直到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也由此出塞,千里奔袭,大破匈奴,收复河套,重筑阴山防线;唐朝时,为抵御突厥,于雁门山东西峭壁之间,绝顶置关,铸造关城,戍兵防守,始称“雁门关”。

      一直到五代石敬瑭,向辽国认了儿皇帝,献上了燕云十六州,中原再一次失去了北阴山防线,雁门关就是太行山以西,唯一的屏障,一旦辽军南下,首当其冲。

      神马都是浮云!对于我来说,雁门关下,只是乔峰父母一家,被阴谋杀害的人间地狱,是他和阿朱,“塞上牛羊空许约”的定情之所。所以我也很是激动,想四处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石碑遗迹。

      那一日,我们一行人,饮马雁门关下,天高云淡,雄关远峙,令人豪情万丈,直欲慷慨悲歌!

      杨将军身披藏青大氅,骑着“绝地”,在草原上,纵马驰骋;杨夫人一袭湖蓝褙子,着素色绢裤,头绾堕马髻,控着“翻羽”,怀中拥着六郎,徐徐跟随;杨家儿郎,俱是宝蓝圆领襴衫,左右开衩便于骑乘,他们的宝驹,分别是“逐日”、“奔霄”、“越影”、“超光”、“腾雾”;只有七郎太小,由奶妈照顾,留在府中。

      远望杨家人,清一色的情侣装加亲子装,简直闪瞎了我的狗眼!不过想想还挺有趣,北宋这年头的时尚,男的着长裙,女的着筒裤,简直男女颠倒!起码我不会不方便,入乡随俗,今日穿了一件深绿宋裤,和及膝的鹅黄褙子。

      杨家将们在辽阔的草原上,左冲右突,打了半日的猎,收获颇丰,有狍子、麋鹿、野雁、斑鸠、兔子、貂鼠……

      大家在一处草坡上停了下来,下马略作休息。杨将军随即朗声道,“儿郎们,不如每人赋诗一首,才不辜负这塞下风光!”

      哈哈哈,这位老哥又来了,时不时地,就要考校一下孩子的功课。

      果然见四位儿郎,愁眉苦脸,欲言又止,踟蹰不前。

      我忙替我的学生们解围道,“不如不限原作,只要是好诗,吟咏一番也成吧!”

      杨将军点了点头,豪迈地笑道,“我可听不懂是你们作的,还是别家作的,有好的尽管拿来!”

      他还真不懂得为自己遮羞!

      没想到一向最不爱读书的三郎,率先站了出来,高声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我心里默默为他鼓掌,这小子常捧着一本哥舒刀法,爱不释手,我记得首页就是这么一段吧,难为他天天看,就日久称成诵了。

      杨将军双目奕奕,抚掌而赞道,“不错不错,三郎可是仰慕唐朝名将哥舒翰?”

      三郎向往道,“哥舒虽为突厥部落首领,却能在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威震关西,令吐蕃不敢越雷池一步!”

      杨将军慨叹道,“是啊,大唐的海纳百川,孕育了多少杰出将星,又何止一个哥舒翰?”

      其它的几位儿郎,既羡慕三郎,得到了父亲的夸赞,又似乎隐约感受到了,父亲的不得志,那是“老骥伏枥”之悲!虽然当今官家,对父亲有所倚重,可是北汉降臣之名,一直弹压着父亲,令他在军中难以大展拳脚。

      四郎笑嘻嘻道,“父亲,听我一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确实大大的有名,又应情应景,一扫方才的颓丧,众人都精神一振。

      杨将军更是赞不绝口,将四郎搂在怀里,不断揉搓他的发心道,“四郎长大了,父亲很是欣慰!以后你就做那龙城飞将,与父亲一起抗击契丹胡虏!”

      一片欢乐的气氛下,二郎却十分紧张,一脸的焦急,弟弟们都说得那么好,作为哥哥的却想不出来,怎么不叫人丢脸难堪?

      此时,我正站在老哥身后,向二郎使了个眼色,指了指天边的太阳,我也只记得这么一句,就看他有没有这个悟性了。

      其他几个少年郎,见到我动手动脚,都抿嘴低头,暗笑不止,只有大郎微微瞪了我一眼。

      哼,我就帮他,就不帮你,气死你!

      二郎眼珠一转,终于神色一松道,“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我滴个乖乖,二郎果然够机灵!我可真的只对“长河落日圆”这句,印象深刻,他却整首都背了下来,看来在北宋,唐诗的地位很高,这首也是家喻户晓的水准。

      杨将军也微微颔首,以示嘉许。

      现在大家的目光,全部集中到大郎身上了,都有点意味深长,我也等着瞧他的热闹。

      只见大郎神色不乱,悠悠吟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是我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啊呸呸呸,我怎么能赞这个死小子,他只是在装逼!

      我见大家脸上,都有茫然之色。果然吧,让你装逼,让你装逼,装逼被雷劈!

      大郎只好徐徐解释道,“这是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敌兵来势汹汹,宛如黑云翻卷,一路压近城墙;我军严待以待,战铠沐浴阳光,一片金光闪闪。秋色渐深,嘹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降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深霜重,鼓声寒凉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知遇之恩,手携玉龙宝剑,视死如归。”

      杨将军尴尬地点了点头,言不由衷道,“甚好甚好!”

      杨夫人忙催促大家收拾东西,准备打道回府。

      如果草原上有乌鸦,此时应该“嘎嘎”飞过了一群!

      大家各自忙乱了一阵,只有大郎还独自站着,遥望着天边的紫云翻卷,出神遐思。

      我朝他的眼前,挥了挥手,轻松聊道,“为什么要去死?”

      他反应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答道,“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万两黄金,就是国士了吗?”

      “当然不是,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并赠送乐毅玉龙宝剑,以江山托付,乐毅才粉身以报”,他答得斩钉截铁。

      “原来是这样,那如果君王不是燕昭王,那么就没有必要了吧?”

      他骇怪地望着我,一时无言以对,唯有草原上的风,冷冷席卷,吹乱了他的衣袂和鬓发。

      我真心地希望,这片广袤的草原,不是你们杨家将的埋骨之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