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蔬菜包子 ...

  •   第二天一大早,李母就起来了。
      打水,浇菜,准备一整天的活计。

      平常李昕伊也会帮着做些活,但自从上回从树上摔下来以后,李母只让他坐着养伤,一些力气活一概不用他沾手。
      空了的时候就教他做针线、缝袜子。

      说是锻炼一下他手的灵活度,养伤别养废了。
      李昕伊却觉得,李母是担心他手伤后画不了画,好歹学点针线,也能养活自己。

      好像有哪里不对。

      放了一晚上,面团已经发酵得差不多了。
      一会儿只要将面团反复摔开、揉开,差不多有劲度的时候,再一个个揪出面团,擀出面皮就成。
      接下来就是制作馅料的功夫了。

      包子好不好吃,面皮不能有碱味儿,馅料才是味道的关键。
      理论上来说,馅料用什么食材,完全取决于个人爱好,只要你喜欢吃,没什么不能放的。蔬菜水果、海鲜山货,美味来源于实践。

      但是,这次的包子,不是只有李昕伊和李母两个人吃的。
      于是他只能乖乖地将竹篮里的豇豆、茄子、黄瓜、丝瓜等一并拎到井边,还拿了把菜刀,顺便给两个瓜削皮。

      每到这个时候,李昕伊就格外想念番茄这种魔性的蔬菜。

      清晨时分,太阳还没露面。
      这是夏天时分最令人感觉舒服的时刻了。

      农人们习惯于天不亮就起来耕作,等到日头升上来的时候,他们再扛着锄头回家吃早餐。
      有的人会在早餐后继续回田里劳作,有的人则会留在家里,养蚕、纺布、织麻。等太阳升得再高些,就可以晒玉米粒、晒麦谷、晒豆黍了。

      总之,他们既悠闲又忙碌。

      此时,已经有三位妇人坐在井边洗衣服了。
      “哗哗哗”、“刷刷刷”,动作整齐而一致。

      提着竹篮准备洗蔬菜的李昕伊,也只能硬着头皮凑上去。

      “哟,李小子啊,侬来洗菜啊。”一位秦大婶看到李昕伊,打了个招呼,手上的动作却不停。
      “嗯,来洗菜。”李昕伊做出一副很腼腆的样子。

      “侬说话不能这么轻的,她耳背,这么轻听不到的啦。”说话的是秦二婶。她们的丈夫是本家
      李昕伊:“……”
      他该怎么接呢?

      “李小子啊,侬说话得大声一点啊,硬气一点,不然小姑娘看不上的啦。”秦大婶说。
      李昕伊:“……”
      只要吴肃看得上就行。

      “侬上次买的胭脂怎么样了啊,小姑娘接受了没?”秦二婶问道。
      李昕伊:“……”
      胭脂的事情过了这么久了,居然还没完。

      他装作没听见,用吊桶提了一桶水,专注地洗他的蔬菜。
      这些蔬菜都是李母刚摘下来的,又嫩又新鲜,非常漂亮。

      “李小子长得这么俊,有哪个小姑娘不爱的。”秦二婶道,用眼神瞄了一直都没说话的秦三婶一眼。
      “长得俊又不能当饭吃,男子就要有男子的模样,娘娘腔腔的成什么样子。”秦大婶的嗓门很敞亮,语气中全是不满。

      李昕伊没忍住,皱了下眉头。

      这位秦大婶应该是在影射秦三婶的儿子——秦虎哥
      秦虎哥也是梧桐村的名人儿了,别看他名字里带着“虎”,但虎哥从小就喜欢往头上戴花,穿颜色鲜艳的裙子。

      大人们有时很无聊,会给一个男孩子打扮成女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叫可爱,长大以后就叫娘娘腔。

      李昕伊越想眉头皱得越紧,心想,可去你的吧。

      这时,从头到尾未发一言的秦三婶站了起来,从井里吊起了一桶水,走到秦大婶面前。
      秦大婶:“???”

      只见哗啦一下,一整桶水全被浇到秦大婶的头上。
      真是透心凉,心飞扬。

      大清早就目睹了一场妯娌互撕的大戏,李昕伊始料未及。
      他悄悄地给自己往后挪了挪位置,以免被误伤到。

      “王萍飞!侬疯啦!”
      秦大婶完全没料到这个向来沉默寡言的女人,居然一爆发就来了个大的。

      夏天的衣衫都薄,这一桶水浇下去,秦大婶算是“曲线毕露”了。
      但她此时已经气炸了,完全顾不上了,伸手就去撕扯秦三婶的衣服和头发。

      井边撕架多危险啊,李昕伊见这两个妇人越闹越上劲儿,连忙劝道:“婶子们冷静一点,有话好好说嘛。”
      旁边的秦二婶看着像是劝架的,实际上处处煽风点火。

      “大嫂,侬说话也太不中听了,衣衫都湿了,火气消一消吧。”
      “三妹,在外人面前,大嫂也要面子的啊,怎么能泼水呢。”

      说着伸出手,拍了拍她们各自的肩膀。

      只是秦大婶和秦三婶正在互相撕扯中,除了自己,就是对手。
      然后她们都伸手把多出来的手推开——秦二婶就掉井里去了。

      李昕伊:“……”
      “有人掉井里啦!”

      秦大婶和秦三婶这扯头发撕衣服的,阵势弄得很大。
      这边秦二婶刚掉进井里,那边迅速就有人支援了。

      众人纷纷上前,只见秦二婶拼命地攀住井壁,还没有沉下去。
      她们于是迅速地将吊桶放下去,再合力将秦二婶捞了上来。

      李昕伊目瞪口呆。

      秦家的兄弟们已经被叫回来了,现场堪比菜市场,李昕伊听得脑门疼。
      井水暂时是不能用了,他只好抱着篮子,回家继续洗。

      洗完菜,刮掉皮,接下来就是把这些蔬菜切成丁。
      李昕伊一边机械地切着蔬菜,一边把刚才发生的事跟李母说了。

      李母听了,仍然一脸平静地揉捏着面粉团。
      这让李昕伊觉得自己有些八卦。

      “阿娘,你怎么都不说一句?”李昕伊问。
      “这有什么好说的。”李母道。

      “那个秦大婶说话太不中听了,然后被泼了一头的水。还有秦二婶,一个劲儿的挑事情看热闹,结果把自己看到井里去了。至于秦三婶,小时候把儿子打扮成姑娘,长大了却不让别人说他娘娘腔。”李昕伊道。
      “有很多可以说的。”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李母道。

      切完了蔬菜后,李昕伊把蔬菜丁装进盆子里,然后将之前割的腊肉从水里捞出来,开始切肉丁。
      李母把剁好的姜沫、蒜沫和小葱洒进蔬菜盆里,然后打了三个鸡蛋进去,将馅料均匀。

      李昕伊切着腊肉丁,问李母:“阿娘,你对秦虎哥是怎么个看法?”
      李母愣了一下,没有说话,拿过一边的擀面杖,开始擀包子皮。

      “阿娘?”
      “能怎么看?他自己要走这条道,就要做好被人说的准备。”

      李昕伊沉默了。
      即使李母再像他前世的他的母亲,但她也是在这个时空里实实在在生活着的人。

      有些话不能随便说,有些事情也不能随便做。
      虽然李母最终都会包容,但是李昕伊不想轻易伤她的心。

      过了一会儿,李母说道:“我儿子要是个娘娘腔,我就把他当女儿养。”
      李昕伊:“……”

      “阿娘,您儿子顶天立地是一条汉子,您想要女儿的话,就只能过继了。”
      他怎么就娘娘腔了,这个必须反驳。

      说完,他惊觉自己刚刚说了什么,顿时坐立不安。
      媳妇没有,女婿倒是可以有,一个女婿半个儿。

      幸而李母也没提什么养媳妇的事,只说:“养你一个就够费心了,不管你要弟弟还是妹妹,都自己养。”
      李昕伊干笑了一下:“阿娘说的正是。”

      包包子是个技术活。
      擀好面皮以后,只见李母左手托着皮,右手拨入馅,左手掌一转,右手掐着褶子一捏,前后不过十秒钟,一个精巧玲珑的包子就成形了。

      “阿娘,您手好巧啊!怎么做到的!”李昕伊赞叹道。
      “您这手艺开包子铺都成。”

      李母把竹蒸笼架到锅上,李昕伊随后将包好的包子一个个放进蒸笼里。
      李昕伊问:“不用给包子点上朱砂嘛?”

      李母道:“点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嘛?”
      李昕伊于是安静如鸡,默默地去灶台烧火。

      锅里的水已经开始咕噜响了,蒸汽开始弥漫。

      “一会儿上人家家里,嘴巴勤快点儿,该喊什么喊什么。”
      李昕伊乖乖点头。

      李母想了想道:“该硬气的地方寸步都不能让,不懂就去问你吴参哥。”
      “哎呀,阿娘你别替我担心了,我能处理好的。包子是不是熟了?”

      李母掀开锅盖,李昕伊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了一个。
      “好吃!阿娘,你也尝尝。”

      李母尝了一口后,将包子一个个夹出来,放在盘子里。
      “你给吴肃送过去吧。”李母指着其中一个盘子道。

      “现在?就这五个包子?”
      李母一抬手,李昕伊迅速端起盘子往吴肃家走。

      五个包子送不出手?
      端着盘子走在路上很奇怪?

      到人家里就为了送包子?
      李昕伊表示,这可不是普通的蔬菜馅的包子,里面全都是他和李母的心意。

      别说菜是他洗的,他切的,就因为洗菜他还被迫目睹了一场家庭伦理大戏。
      真是太不容易了,必须底气十足了!

      李昕伊敲开了吴肃家的门。
      吴肃应声而出,诧异地看着举着五个包子的李昕伊。

      “我做的,尝尝?”李昕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