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第八十一章 ...

  •   逢每月十五,吴阒都要带禁军一队换下军服铠甲着平民布衣执行秘密任务。早上出宫至将军府,走后院小门,挽起袖子除尘扫洒,事了拂袖去。再到八王府,马车已候在门外,确认车上物资后便乘车出北城门奔东岭镇方向。
      起初他们行事不必如此谨慎,可渐渐地一不小心就会暴露行踪。将军府无人居住,终日大门紧闭,但在都城百姓心里它的意义远超过一座空宅院,它的重生唤起了他们沉睡的记忆。府邸换新,将军远去,人们仍然记得这里的主人和他的功绩。不知道是谁最先在门口敬了三炷香,从此将军府大门外香火瓜果不断,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纪念英魂。时间久了,外地百姓也慕名前来,尽管只能看看崭新院墙和紧闭大门上的御笔牌匾。清明一大早,将军府门口的台阶上就已摆满花枝,迟来的人只能将手中的花沿墙根摆放。细雨迷濛,将军府仿佛生在白黄相间的花海中......

      朝会上有人提起当日盛况,反复强调前去将军府祭拜的人数之多,措辞闪烁,用意不明。皇上反问:“你知道百姓为何如此怀念大将军吗?”那位答“臣愚昧,不知。”眼巴巴等皇上公布答案。
      皇上看着朝堂内的所有人,说:“因为只有一个大将军。要是诸位做人做官都做到他的境界,天下就不以为奇了,百姓也不会苦苦追念逝去的人。说白了,是他们对活着的人不满意。所以与其盯着将军府门前,不如做好自己手上的事。”
      话点到为止,此时不止挑起话头的人,几乎所有官员都感受到了皇上目光中的凉意,胆子小的已经渗出冷汗,暗暗咒骂那罪魁祸首,说什么不好偏要说将军府。

      皇上话锋一转,“诸位宽心,朕没有说你们不好的意思。”
      众人才悄悄松了口气,皇上紧接一句“只不过......”,他们的心倏地提起,快给皇上跪下了,请您老人家有话一次讲清楚行不行。
      “只不过呢,”皇上稍作停顿,似乎蛮享受把近百位男人的心抛高、接住再丢出去的过程,“身为官吏,处事做人不能全靠自觉,太过自由易致品行越界。所以,朕认为有必要设立监管官员品行的机构,暂定名御史台,上至正一品,下至从九品,大小官员皆受其监督。如御史台发现官员举止不端、渎职失职者,搜集证据后向朕汇报。证据确凿的,可不经刑部、吏部,由御史台直接处理。可以预见御史台会多不受人待见,所以朕找了位不畏人言、大公无私的人——八王爷连世新即日起任御史台大夫。”
      满朝上下除了八王自己无不震惊,皇上什么时候筹划这事的?还找来自己的弟弟做御史台大夫,明摆着要肃清朝中异己。常跟皇上唱反调的几位一刻都不想多待,恨不能将时光倒转,收回说过的每一句混账话。
      八王爷领了圣意,向皇上表了一番忠心与决心,更听得其他人腿脚发软。好几个人齐刷刷看向李旬,撺掇他站出来。皇上真真地看在眼里,当没看见一样,你不说我才不问。“众卿无事就退朝吧。”

      一个人影闪出,“臣有事启奏!”
      皇上坐着没动,“唐尚书,你不是在江南修运河吗?怎么回京了?运河修好了?”
      唐充瘦了一大圈,苦着脸道:“皇上,运河沿岸遍布刁民,臣心力交瘁,运河工期恐要延后。”
      “你是特意回来请罪的?”
      “臣心病频发,无力承受前方之重压。听闻侍郎吴畏才智过人,将军府顺利重建实属他的功劳,或许此等人才方可解运河困局。”
      “呵。吴畏调去江南协助你?”
      唐充无奈道:“臣也想亲眼看到运河贯通,无奈体弱多病有心无力,待与吴侍郎交接后就回京休养,以期早日病愈好为朝廷效力!”
      表面畏缩,实则将烫手山芋甩给初入官场的吴畏,自己全身而退,唐充演得一手好“捧杀”。
      皇上拍手称道:“好,吴畏确实能力不俗,朕相信你办不到的事他可以。还有你的病啊,好好养,安心养,别再挂念朝廷了,免得心累加重病气。你就回老家好好养病吧,吴畏接任工部尚书,尽快接手运河事务。”
      “这......”唐充瘫倒在地,打得噼啪响的如意算盘全落空,官职没了,什么都没了。更可悲的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他说情,因为一切都是他自找的,他自己向皇上求仁得仁,还有什么好说?

      “这回没事了吧?”皇上随口问了句,作势起身要走。广受期待的丞相李旬终于开口:“皇上留步。”
      皇上重新坐下,“丞相对御史台设立还是工部变动有意见?”
      李旬抬头飞快地和皇上对视一眼,低头道:“臣都没有意见。原唐尚书在江南时,工部事务由吴侍郎代理。现下吴侍郎升任尚书,且将远赴江南督建运河,工部事务一时无人主理,恐有不妥。臣建议不如由八王爷暂时代管。”
      皇上认真听了他的话,说:“八王爷要管御史台,没空管工部的事。”
      李旬继续道:“至于御史台大夫之人选,皇上或可考虑他人。毕竟此位关系重大,而八王与罪臣温强是亲舅甥,那温强犯的又是滔天大罪,按规矩其亲属即便免去死罪也应流放。臣知皇上感念手足之情,不仅让静宜公主重回皇宫,又任命八王要职。可御史台大夫可谓手握全国官员的生杀大权,臣以为交予八王实属欠妥。皇上若想提携王爷,工部尚书之位已足够仁慈。”
      唐充的心如夏日深井彻底凉透。李旬留住皇上的时候,他一度以为转机来了,丞相大人终于要为他说话了。可听完才发现人家压根没提到他,重点就是御史台大夫位高权重,不能由八王担任,他唐充空出来的工部尚书位倒可以让皇上送个人情。人走茶凉一点不假,他还没走出朝堂就已经被视若空气了。
      “温强已案罪伏法,无辜之人自然不会受到牵连。朕笃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正因为朝中曾与八王有关联的唯一一人就是温强,所以现在他是御史台大夫的最佳人选。不管你们私下分了几派阵营,他都不在其中,对吧?”说到此处,皇上轻扬嘴角,“至于工部事务无人主理,丞相考虑得极是。朕心中也有一个人选,当年舅舅由先帝任命到兵部负责十二卫改制,如今几年过去,十二卫改革可谓大成功,舅舅也该回归老本行了。”
      郭元堇的老本行,喂马?大臣们以各种角度瞄向郭元堇,后者一如往常地云淡风轻,好像将要改变命运的并不是他。
      “郭元堇任翰林大学士,协理奏折分类批阅,暂时代管工部事务。”

      皇上举重若轻地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御史台和大学士都凌驾于六部之上只向皇上复命,而由于他们的存在,另一个凌驾于六部之上的——丞相正变得越来越虚空。
      然而皇上不打算就此放过李旬,“至于规矩,朕好像已经说过了。对了丞相,李妃常惦念家人,你有空来宫里看看她,别总用书信联络。因为按宫里规矩,所有妃嫔的家信都要经朕过目,朕奏折都批不完要郭大学士帮忙,哪有空看你们上不得台面的小话。”
      李旬懂了,李婉姣必定把他的信给皇上看了,他问的那些不该问的皇上也都知道了。自古帝王最忌讳前朝后宫界限不清,皇上的话明显在敲打他,莫要再过问后宫之事。
      在官员们以为摸透了皇上的脾性时,皇上总是出其不意用行动告诉他们,低估皇上的后果有多可怕。老辣沉稳的李旬未能幸免,况且他还比别人多了份牵制。

      后来,宫里传来的消息让李旬一颗惶惶之心略感慰藉,李妃荣升为贵妃,主理六宫。
      曾打算倚靠丞相的官员们开始犯嘀咕,原来朝会上李旬看似忤逆圣意其实是在配合皇上演戏?呛来呛去人家还是一家人,倒霉的只有他们这些拎不清盲目跟风站队的炮灰。外有御史台压力,内要养家糊口,每个人都开始郑重思考今后的为官之道。

      八王爷不负皇上的厚望,初上任就连查两起户部官员赃没都城郊县平民土地案,连带挖出他们的官职乃买官贿赂而来,从而顺藤摸瓜,一路查到吏部负责政绩考核的侍郎,打掉了暗存地下的官员交易网,肃清朝堂风纪,御史台声名大噪。
      在这故事几经渲染传遍全国之际,皇上指派御史台下江南跟进运河修筑。江南鱼米之乡的地方官仗着天高皇帝远,在一隅天地的做派与土皇帝无异。修运河对于全国的官粮调度大有裨益,节约运输成本,压低粮价造福百姓。可对于地方官员来说,运河一旦修通,他们就少了囤积居奇的机会,哄抬粮价一本暴利的买卖一去不复返。所以唐充来主持修运河那会儿,他们各行本事百般阻挠,硬是把唐尚书逼得抱病辞官......
      年轻的吴尚书初来乍到,他们更不把其放在眼里,算计着不出三个月就让小毛孩知难而退。可万事皆怕转折,风头正劲号称“贪官克星”的御史台来了。这表明了皇上的态度,之前你们干了什么别以为朕不知道,从前的事且不说,今后再敢造次试试?于是,阻碍运河修筑的征地、流民安置等诸多问题迎刃而解,吴尚书的工作开展得异常顺利。

      这一年大周风调雨顺,人口激增,近半数新生女孩儿取名“婉姣”,寄托了父母望女成凤的美好寓意。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李贵妃主理六宫,琐事杂事事事要管,可用在皇上身上的心思就少了许多。难得空闲片刻,还要陪静怡公主和太后玩闹解闷。贵妃的日子既风光又充实,就是时常夜里发梦没来由哭醒过来,却无可诉说。

      正当一切都按皇上所想发展之际,北方传来消息:辽国有变,克烈已死,安迦为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