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五篇 佛门寄愿 4 ...

  •   郑义蜜月归来,在武汉下飞机给家里报平安时,才知道蓝凯父母遇难和蓝凯出走。
      突然的变故,让郑义从新婚的喜悦一下子陷入自责中。敬重的蓝伯伯走了,自己没有送送;最好的朋友在最痛苦的时候,自己不在他的身边。他后悔出国前没有到移动开通国际漫游。
      在部队大院一起长大的发小中,郑义与蓝凯、罗志斌玩的最好,还模仿父辈的“三剑客”取名啸天三杰。
      与蓝凯的感情,除了同龄共同话题多外,还与父亲的影响分不开。当年,郑品与蓝其川曾有一段面对生死的经历,对郑义产生了很大影响。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事。那一年景山县有个引水工程,设计时很费周折,如果直线开渠,要穿过三座山,如果绕过山,就要多二十多公里,专家的意见是绕过三座山,而当时的县革委会头头说这是绕着困难走,并搬出MZX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决定引水工程穿过三座山。
      当水渠开到山脚下时,土法上马的工程进行不下去了,向当地驻军求援,于是部队抽出二个连的兵力帮助开挖隧道,由一名副团长亲自带队。后来工程吃紧,警卫连也调上去了。当时蓝其川是连长,郑品是一排长。
      工地上热火朝天,山腰的横幅标语是“大干100天,向国庆献礼”,黑板上是以排为单位的工程进度表,各个排都在比进度。几周下来,蓝其川发现工程只顾抢速度,隧道的安全防护措施很薄弱,就向副团长提出来,副团长说人定胜天,军人死都不怕,还怕一点不安全。副团长已经向师党委立了军令状,一定要在国庆节前完工,向国庆献礼,对蓝其川在大干快上的节骨眼上提出加强安全措施很不满意。蓝其川见副团长不采纳,也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不止一级,只好反复要求警卫连全体人员要注意安全。
      有些事却不是注意就能防止的。当第三座山打通二百多米后,工程出事了。那天正好是蓝其川带着一排在隧道施工。隧道突然塌方,蓝其川和一排人来不及撤出来,全部被封在里面,所幸人没有压在塌方里,而是被压缩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几个刚入伍的小战士当时就哭了起来。
      蓝其川立即检查了电源,发现还有一根火线、一根零线没有砸断,可以为洞里提供照明。接着又检查风管,风管被埋在了碎石中,没有空气,30多个人就没命了,蓝其川赶紧组织大家挖风管,幸亏洞内还有一台工程车,大家开动工程车铲除了几块巨石,为防止铲坏风管,大家开始人工挖掘,最后还算不错,风管被挖出来。解决了进气问题,蓝其川才松了口气。但洞顶不时落下碎石,随时可能再次塌方,生命仍然在旦夕之间。
      蓝其川让大家躺下,保存体力,自己把耳朵贴在石壁上。
      两个小时过去了,蓝其川没有听到外面任何施救的声音,眉头不由的越拧越紧。他把郑品拉到一边悄悄地说:“看来塌方很严重,堵塞很有可能超过一半,这里面没有任何食物,怕是来不急等外援。”
      郑品在隧道壁上敲了一阵,失望地把工程锤扔到一边:“妈的,老子死不瞑目。”
      蓝其川思考了一阵,又在地上比画了半天,说:“这座山的地貌我看过,按照黑板公布的进度我们应该快到另一边了,我想,我们试着朝前挖,为了保险起见,可以采取向上斜30度的办法,说不定能从山的另一坡面挖出去,只要够一个人钻出去就行。”
      郑品把任务布置下去,三人一班,每班工作1小时,不工作的就躺下睡觉。
      一个排的人渴了就接洞顶水喝,饿了就一点办法没有了,七只吃剩下的馒头、两个爱吃零食战士的一袋牛肉干和一袋巧克力只维持了二天。
      幸运的是在第四天上午,就在大家情绪上越来越失望、体力上已筋疲力竭之时,石缝中透进一丝丝风来。看到希望的战士加快了速度,终于挖出了一个出口,这时他们向前一共挖了有80多米。
      大家兴奋不已,但从出口向外一望,心又凉了半截。洞口外面是一道8米多高的深沟,从洞口到地面是光滑的石壁,无法攀援,只有用绳子系下去。
      洞里找不到绳子,蓝其川说把军装撕成条,拧成绳子接起来。绳子有了,但由于太短,又有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够不到能固定绳子的地方,只有大家拉着绳子一点点往下放。
      先把战士们放下去,又把班长们放下去,最后剩下蓝其川和郑品。
      蓝其川让郑品先下,郑品让蓝其川先下,两人争执起来,因为最后一个人是没有办法顺着绳子下去的。争执过程中,又是一阵碎石落下来,而80多米的通道也随时有塌陷的危险。蓝其川眼睛一瞪说:‘俩人都等死啊?你他妈给我下去,下去后想办法救我。’由于最后只有蓝其川一个人拉绳子,他也已是疲惫到极点,就向下挖了个掩体让自己撑住一个人的力量,这样郑品才安全落地。
      郑品出来后,想了个搭台救人的办法,指挥战士连刨带拽地整了一堆树枝,枝枝丫丫的叠了4米多高,上面再抛上一层草。
      所幸没有出偏差,蓝其川落到了树堆上。
      蓝其川半天没动,大家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好一阵郑品才试探地喊:‘连长,连长——’,蓝其川微弱地说:‘活着呢。’。
      后来才知道,如果不是他们自救,一排人全完了。
      事故发生后,副团长吓呆了,组织战士挖了两天才前进了三十多米。有人建议从后山挖,然而到后山看了一圈,方位定不下来,就去请熟悉地形的专家,部队通过县里找,县里说有个省地质局的小组来勘探过,里面有个专家,再问地质局这个专家在哪,说下放到农村去了,下放到哪里一时还不清楚。要一层层找人,还要一层层请示,算算请了来也来不及了,于是继续沿着原来路线向前掘进。二百多米的隧道堵了有150来米,等挖通了,人早就不行了,而且挖掘的过程中还可能诱发再次塌方。
      当蓝其川带着一排人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回到驻地时,那位副团长惊得半天合不上嘴。再后来,副团长把事故的责任全推给了蓝其川,说蓝其川只要进度不要安全,郑品知道后很不服气,要与副团长理论,蓝其川拦住了他。这事之后,蓝其川和郑品再也没有升职,二年后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被转业了。
      这段故事,郑义听老爸说了好多次,每次说到最后都感慨不已,有段话他已经背下来了“要不是你蓝伯伯在场,那一排人就全完了。当时,隧道里碎石不断落下,随时都可能被埋在里面,等大家都安全了才最后一个出来,生死面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郑义小时候听烦了这段故事,但成年后却对这段故事有了理解,体会到什么是战友情谊,什么是生死至交,也体会到了老爸为什么念念不忘。
      郑义到家后的第二天就动身去了塔尔寺。
      在塔尔寺打听了3天,没有任何踪迹。又弯到峨嵋山,在峨嵋山转了4天,仍然毫无音讯,然后来到五台山。
      在五台山,郑义去了塔院寺、广济寺、灵峰寺、南山寺,五台山寺庙多、信徒多、游客多,开始也没打听到蓝凯的踪影。就在他怀疑大家的分析,决定放弃沿着佛教这条线继续找下去时,得到了条有用的信息。
      那天,他正坐在一家店铺二楼临窗的位置上吃饭,就听见外面一阵骚动,抬眼一看,只见路上两个女孩子一步一叩,年龄在二十多岁。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年轻的汉族女孩如此虔诚地朝拜。他正猜测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女孩选择这种苦其身的方式时,旁边一对老夫妻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女的说,这么年轻的女孩也信佛。男的说,这有什么奇怪的,现在信佛的人多了。女的说,一定是遇到过不去的坎了。男的说,世上天天都有不幸。女的说,你还记得前些天看到的那个男孩吗,听说是父母死了,好像是事故,来为父母超度,这俩女孩说不定也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郑义觉得那个男孩可能是蓝凯,立即凑过去,拿出蓝凯的照片请那对老夫妻辨认,很快得到了肯定。
      从老夫妻那里,郑义得到了两个信息。一个是蓝凯打算拜遍五台山所有寺庙,为父母祈福。另一个是蓝凯吃住在寺庙,象居士一样跟着和尚做功课。
      郑义买了一张五台山的地图,把寺庙分成5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分析,推测着蓝凯的踪迹,再根据踪迹画出蓝凯大致的路线图。
      然而,按照路线图,郑义却未顺利地找到蓝凯。懊恼之余,重新研究了五台山寺庙的分布,决定在蓝凯活动的区域选一个尚未去过的寺庙守株待兔,经过一番琢磨,选定了镇海寺。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只有一条路。郑义在镇海寺周围转了一圈,然后在通向寺庙的路上找了家小店。每天坐在窗前观望。
      接下的事实证明了郑义的选择是对的,三天后蓝凯来到镇海寺。
      郑义找了一身道袍,开始不紧不慢地跟着,跟到了佛光寺。
      蓝凯如泣如诉的歌他一字不漏的从头听到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