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6、第十五篇 等闲长假 1 ...
-
蓝凯5月1日回到老家四川永清县。
这个家目前只有三个人,蓝老太太、蓝其山和妻子姜风霞,蓝其山在乡镇工作,一般周末才回来,平时家里就只有婆媳两个人。
蓝老太太中风后,经过治疗,再加上姜风霞的精心护理,能扶着东西活动一下了,但腿脚明显僵硬了许多。思维和讲话也大不如以前,通常是一句话半天才反应过来,讲话也是要让人猜一半。能扶着东西活动后,经常让姜风霞扶到大门口,一坐就是半天。
蓝凯回来没有通知大伯,也没告诉蓝昆。一是他怕自己临时有事改变行程,让大家空等。二是他只想静静地陪陪奶奶,在家乡转转。这半年来,他始终有一种处在风口浪尖的感觉,被动地应付着一件件烦杂的事务,每天晚上睡着前想的最后一件事是公司的事,眼睛一睁想的第一件事还是公司的事,就象一个早当家的孩子,失去了自己这个年龄上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蓝凯到家时已是傍晚,奶奶正柱着拐杖木木地望着路口,眼神很空洞,象是什么都在看,又象是什么都没有看。
蓝凯出现在奶奶面前时,老人还没回过神来,只是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蓝凯。
“奶奶——”蓝凯心里一阵酸楚,这情景让他理解了什么是风烛残年。面前这个老人,曾经是乡村小学的老师,用自己仅有的那点知识,启迪过无数乡村的孩子,而现在却是靠着拐杖撑着衰弱的身躯。
“小……小……凯?”蓝老太太终于反应过来,用发颤的手抓住蓝凯的胳膊。
“奶奶,是我。我来看您了。”蓝凯大声说。
老人定晴看了一会儿蓝凯,然后向他后面看去:“你爸爸,你爸爸……没来?”
蓝凯没想到奶奶到现在还不知道父母已不在世了,忍了忍眼中的泪说:“奶奶,我爸爸忙,他让我来看看您。奶奶,我扶您回家。”
老人没有动身子,嘟囔着说;“你爸忘家了,你爸忘家了,他不孝顺。”
姜风霞出现在蓝凯背后:“是小凯?”
姜风霞50多岁,长相虽然很一般,却让人看着可亲。一身套装裹在已经有些发福身上倒也得体,只是质地略微差了些。
明天小姑子蓝其溪一家要回来看老母亲,她这做大嫂的总要准备饭菜,所以下午到镇上去买了点猪肉和家里没有的蔬菜。进了村看到一个年轻人站在门口和婆婆说话,开始还以为是小昆回来了,心里想不是来电话说不回来了吗?边想边加快了脚步,走近一看,才认出是小凯。
“伯母,您好。”蓝凯亲切地喊了一声。他长大后跟伯母接触不多,但老妈常说这位伯母对奶奶很好,也就从心底尊重起这位长辈。
“真是小凯,快进屋。你大伯今天值班。我去给他打个电话。”姜风霞笑着张罗起来。
蓝凯扶奶奶进屋坐下。
老人手扶摸着蓝凯,断断续续地说:“都……都大了。小……凯……比你爸强,他有日子……没来看我了,过……年不回来,就……忙,忙……回来一天……不行?奶奶……活……不……几年了,想……看……他,想……啊,看次……少……次了……”
蓝凯开始还能把持,尽量忍住涌上来的泪水,然而泪水越忍越多,终于夺框而出。他索性象小孩一样扑进奶奶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他哭父母,这么早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哭奶奶,风烛残年,想见儿子却已不能;哭凌叔叔,没有知觉地活在那个没有人生乐趣的空间;哭自己,这些日子强撑着公司,一个事接着一个事……他觉得自己要哭的理由太多了。他想哭,他要哭,他要哭个天翻地覆,江河倒流。
姜风霞听到哭声吓了一跳,扎撒着两只手跑进来,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过了多久,她想该上前劝劝了,蓝其山从后面拉住了她,把她拉出屋子。
姜风霞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蓝其山说:“你去做饭吧。这边有我。”
姜风霞有些不放心:“劝劝,别哭坏了身子。”
蓝其山叹口气说:“你没听小昆说,小凯这半年过得什么日子?在亲人面前发泄发泄,比老压在心里强,他平时可能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姜风霞似信非信地进了厨房。
吃晚饭的时候,蓝凯终于平静下来。
姜风霞匆匆忙忙整了几个菜。平时只有她和婆婆在家,简单惯了,今天蓝其山原说不回来吃晚饭的,她也没准备,幸亏有刚刚买回来的菜,只是这顿饭忙到晚上七点半才上桌。她边盛饭边抱歉地说:“小凯,饿了吧?”
蓝凯把奶奶扶过来。奶奶始终拉着他的手,好像怕放开他就走了。
姜风霞不停地给蓝凯挟菜:“小凯,路上没吃好,多吃点。”
“你让小凯自己来吧。”蓝其山在旁边说。他觉得姜风霞给小凯挟菜,在她可能是一种热情,但小凯却可能不习惯。
晚饭后,奶奶拉着蓝凯说话,话题还是蓝凯的父母,蓝凯只好编一些话来哄奶奶,说到心酸的时候打个岔忍过去了。直到奶奶开始打盹,他才扶奶奶睡下。
蓝凯来到院子里,伯伯正坐在小桌边抽烟,他在旁边的竹椅上坐下。
蓝其山问:“睡了?”
蓝凯说:“睡了。伯伯,你还没告诉奶奶?”
蓝其山点点头,说:“你奶奶中风的那天,你爸妈出的事。我打电话的时候,你爸妈已经上了飞机,要是早半个小时打,说不定你爸妈就不上那架飞机了,这事想起来就悔。后来你奶奶恢复了,你爸妈的事也过去了,就没再提这个事。她一直惦记着你爸。有时还有幻觉。在医院的时候,她硬说你爸去看过她,那时你爸已经不在了。我们说你爸是做大事的,忙,没有时间,她有时候能想通,有时候就想不通,想通的时候挺通情理的,想不通的时候就骂你爸不孝顺。人老了,有时候也象个孩子。”
蓝凯自责地说:“是我不好,没有早点来看看她。”
蓝其山说:“你也不容易。奶奶这里,你尽管放心,你伯母虽然也是城里大小姐,可能吃苦,亏不了你奶奶。”
“伯伯,这个是给奶奶的,密码是小昆哥的生日。”蓝凯拿出一张卡放在小桌上,里面放了2万。
“小凯,伯伯也不跟你客气,你奶奶一年有个万把就足够了。” 蓝其山接过卡。
“给奶奶汇款的人有线索了吗?”蓝凯听蓝昆说爸爸的战友春节又汇了2万,确定这人就在永清县,临来前特地问了罗正,想当面谢谢,罗正说是有几个战友在永清县,但想不起谁有这个实力。
“我打听了县城与你爸一起当兵的人,没有当大老板的。信息我一直保存着。”蓝其山调出那条信息,递给蓝凯。
蓝其山是老式的手机,信息在两页上,蓝凯翻了一页才看完,只见上面说:“大哥,我是蓝其川的战友,现在自己开着一家公司,听说伯母大人住院,现汇5万元略表心意。令弟曾帮过我,请你一定收下。”
“你爸这个战友确实帮了伯伯很大的忙。伯伯在乡镇干了不少年,却没有什么积蓄,这里的人太穷了,伯伯有时不得已自己的工资还要掏出去点,家里有点什么事都是靠你爸爸。也正因为有你爸爸当靠山,伯伯的工资很少拿回家,在乡镇是有个好名,兜里却没落下几个钱。你奶奶一出事,伯伯就打电话给你爸,谁知你爸接着就出事了。这5万到的时候,正是伯伯愁钱的时候。我空了就拨这个电话,从没有打通过。”蓝其山感慨地说。
“那他是怎么知道伯伯的银行卡号的?”蓝凯想顺着获得账号的渠道或许能找到线索。
“这不难,只要有心,县财政、乡镇、银行都能查到。”蓝其山说。
手机没有实名登记,汇钱用的是假名,伯伯卡号的渠道也无法查,看来老爸的战友是不想让人知道,这会是个什么样的人?蓝凯心里猜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