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词,或清丽婉约,或豪迈奔放,而一首词的意境,就如婉约中点缀的一朵茉莉,又如豪迈中奔腾的一匹战马。词,当以境界为最上,不仅仅局限于一首词的艺术手法和词人所抒发的情感,想要真正走进词的内心,还要从词的境界入手。

      一.境界

      何为境界?
      造境是境写境亦是境,有我之境界是境,无我之境界亦是境。一个教室一个花园是境界,喜怒哀乐风花雪月也是境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有我之境界。因为我是悲伤的,所以眼前的花儿也是伤感的,因为我愁绪万千,所以那滚滚的江水也就是那滚滚的愁绪。这是从我的主观情感来看万物,带有我的感情色彩,这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凤凰出版社,2013,第3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归因后果者悠闲的日子,采着菊花,一抬头便看见南山。这句子是陶渊明看见什么,就写了什么,菊花就是菊花,南山就是南山,并不因我的任何情感而带有任何情感,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事实。这便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凤凰出版社,2013,第3页】是无我之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只一个“闹”字,诗句便活了起来,有了童趣,眼前即出现红杏坠枝头,春意盎然,百花争艳之景,“闹”,渲染了整首诗的境界。“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只一“弄”字,便可感到月亮拨开薄云洒下一缕清辉,清辉之下花影重重,由此呈现出整首诗的意境。
      在一首词中,若是想要把自己的感情生动地,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在用字上须仔细斟酌,就像“闹”和“破”,也许就是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字,就能使整个句子意境全出,从而使整首词有了境界。
      因此在我看来,境界可大可小,可是花前月下与月对酌,亦可是伤春悲秋欢天喜地,亦或是一个字一个词。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凤凰出版社,2013,第28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追求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要经过三种境界,此乃第一种境界。这句词是晏殊的词《蝶恋花》里的句子。晏殊写的是闺中的思妇,并非追求大事业。宋词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女性视角写女性情感。在古代,大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在外打拼,而女子就只能在家中默默思念。这首词中的女子因彻夜思念自己的丈夫,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第二日清晨便登高远眺,希望能看到自己的丈夫从远方归来,这一望,便望尽了天涯路。这句子本是写一个思妇登高远眺思念丈夫,而王国维先生却从中体会出一层境界来。
      我们生活在繁华的都市,每天所看到的,都是那些灯红酒绿,五光十色。我们追求时尚,追求奢华,追求飞速发展,我们所追求的所向往的都是这些世俗的东西。也许你会说,这就是现实啊,不追求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何来精神上的升华,不是有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么?然而,细思王国维先生所说的这层境界,其所要传达的,是我们应该有一种超越的精神。“昨夜西风凋碧树”说的就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应该避开眼前的这些诱惑,把这些诱惑都超越过去,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更高远的理想,这样才不会为了一点得失而斤斤计较,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世俗而盲目地奔波。
      但是,很多人连自己的短期目标,连自己手头上的任务都完成不好,又以何资本来谈大事业,大学问呢?这就涉及到了第二层境界。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乃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二种境界。这是柳永《凤栖梧》里的句子。这句子说的是我思念一位女子,思念到茶不思饭不想,我日益憔悴,渐渐消瘦,瘦到系在腰上的衣服带子都越来越松了。我苦苦执着地追求这位女子,即使为之付出一切代价也不后悔。王国维先生从这词中理解出了另一番境界。
      很显然,“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在追求大事业,大学问的道路上,不可能指的是一位女子,这“伊”自然指的就是你所追求的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理想。在追求的道路上,首先要摆脱社会上世俗的蒙蔽,不要做那井底之蛙,目光短浅,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就与他人锱铢必较,这是第一步,叫做超越,接下来就要迈出第二步,坚持不懈地追求的毅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即使你已经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充满坎坷,你一定要有为自己的理想牺牲的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子宁愿付出一切代价,那为了实现自己的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一切代价,又为何不可呢?
      若是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便有了最后一种境界。

      四.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里的句子。这句子说的是我追寻了一辈子,忽然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我已经得到了。也许他说的是一个人,他找了很久的知己之音,突然有一天一回头,发现那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而我想,王国维先生从中得出的境界应该是,我追寻的不仅仅是一个知己,不仅仅是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自己的本心,而是真我,而是一种达到自足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抛开大事业,大学问,面对当下。作为大学生的我,还没有追求大事业,大学问的能力,我所追求的,是我自己学业上的目标。进入大学,便是另一番天地,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里同样有各种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东西可以诱惑我们,就看我们自己怎样避免,怎样取舍。是否能避开诱惑,超越诱惑,而拥有毅力执着地继续追求自己的目标。
      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三种境界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词人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因此先生才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样能引人深思,引人联想,使人读出其高远境界的词,若果不是一位伟大的词人,是写不出来的。“你不管它全诗写的是什么,不要管全诗写的是相思是爱情还是美女,你只断章取用它的两句。你不管它全首说的是什么,你就断章只取这两句的意思,表示你有一种高远的眼光,一种高远的追求。”【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维先生用的就是断章取义的方法。
      一首好词,分析词人原意能从中读出词人所表达出的境界,而若是细细揣摩,细细品味斟酌,也许又能从中读出更高远的境界。境界需要自身不断探寻,不断研究,于词而言如此,于生活而言亦如此。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