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我 ...

  •   读书

      暑假正经书没读几本,数来数去只有《看虹录》、《说《聊斋》》、《人是机器》、《亲爱的安德烈》。专业书本本在列,一页没翻,相当认真。说来读书有一件趣事,校微博推文推的是《看虹录》,一个人上来就问:“这不是讲出轨的那本吗?”很想问问他(她)有没有认真读过这本书,一瞬间负气想回曰:“淫者见淫。”终究想着是官微不好这样意气用事,罗里吧嗦地找了资料加上一些不知所云的话来分辩,极力委婉想告诉他这是一本正经书。事后想想也觉得好笑,和别人分辨什么呢?他看过没看过和你什么关系?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怎么他就不能对这本书有别样的见解呢?

      音乐

      和姐姐在剥莲子,我放了歌听,点的随机,一会是流行乐一会是网络歌曲一会是纯音乐。听了差不多有六七首,她嘲笑说,我宁愿你这些没有歌词的也不想听你歌词那些不知道讲些什么的歌。
      我说是吗,我都挺喜欢的。她说我都不知道你是什么年代的人,什么歌都有,(当时正在放纯音乐《鸿雁》)该不会还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吧?我说这些是没有,不过我有古筝版的《洪湖赤卫队》,雅俗共赏嘛。
      说完后我也愣了,为什么我要说雅俗共赏呢?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我为什么说流行乐是雅或者纯音乐是雅?我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我一向不爱钻牛角尖,想不通就不想了,既不能讲述明白它是雅是俗就不讲了,本来音乐就讲不清楚,它所要向你传达的本就不在语言中。
      其实我觉得听歌管它什么年代呢,喜欢就听了,也无所谓歌词不歌词,很多时候很多歌曲听第一遍的时候我都听不懂它的歌词在讲些什么又或者是完全听不懂的外语歌,只是被那旋律吸引着我去探寻它,无关其他。
      之前在某本书上看过说一首歌吸引人有三点:旋律、歌词、气氛。确实如此。在咖啡厅里听纯音乐和在街上听纯音乐感觉当然是不一样的,只听某一种音乐的人,比起愿意听各种音乐的人是不是少了很多乐趣,缺少了去感受很多种类的情感的机会呢?

      练字

      原定的一天一页字,各种原因加持之下,光明正大地偷懒,记个账,缺了多少页开学再补上。字丑真的写起来太糟心了,简直目不忍视。惭愧。

      电影

      不爱看电影,下了好几部放在手里占用内存,实在没意思。
      说起来很奇怪,但是好像也不奇怪。我不爱看电影,但很喜欢看小说。
      我一向觉得太具体的描述会让人丧失想象力。比如,电影,一个一个具体的画面给你展现的是导演心中关于文字描写这一个场景的想象,看过电影再去看小说,脑子里浮现的都是电影的画面,全然没有了自己的想象。但是如果你先看的小说再看电影,你会觉得虽然这个演员很优秀,导演也很好,但是和你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两相比较,各有滋味。
      也会有人说,电影也能让人想象,人物的后续,人物动作的含义,他表情里蕴含的感情……我只看到了联想和推测,由这个情节、这个场景而产生的判断和联想……比起你自己在脑海里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孰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