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在被宣入大殿之时,江君还在思绪纷飞:
上一次上朝,还是明国初立。
那时候的上朝,就是一群开国功臣凑在一起,明明什么都不懂,偏偏爱对政事指手划脚。而且指手画脚半天,一点建设性意见都没有。
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大老粗们看着那些说个话磨磨唧唧的文官在那说什么于礼不合,有违礼制。听得烦了直接上大脚丫子去踹。
毕竟都是乱世过来的,文官们不论好歹都会一点把式,美名其曰文武双全,议事议到火气上来后不管文武,话不投机的直接在朝堂上上演全武行,明王高坐台上笑眯眯的看着,有时拉架,有时还在那添油加醋。
下朝之后,随便几个官员凑在一起,哪怕朝堂上打的鼻青脸肿,几坛子酒灌下去,恨不得当场结拜。
那时多好啊,不像现在,武将们老的老,死的死,躺床上的躺床上。青黄不接,还能带兵打仗,上阵杀敌的就剩江君一个了。
文官倒是多了,不过朝堂上大半都是江君不认识的新面孔,据说,这些人很多都是明王特地从世家请出来的。这些文官在江君看来都是一个样,脸上带笑,却只是笑,都不带变得。
短短一段路,却时隔经年。闭目、回神。
“臣,参见陛下”江君跪下行了个稽首礼。
“免礼,江卿入座”明王高仲今年五十有五,称王之后多年富贵早没有当初打天下时的英明神武。头发花白,皱纹满面,肥肉松弛,江君差点都认不出了。
果然是世事易变。明王老了!
一位内侍将江君引到右侧,那里排第一的位置是个空位,江君跪坐到案几之后,发现自己被无视了,明王与诸多大臣互相劝酒,那些世家出来的文官们个个口若悬河,妙语连珠,逗的明王哈哈大笑。
大臣喝,江君也跟着喝,明王劝大臣酒,江君也不可能不喝,一杯又一杯酒水流入腹中,对自己被冷落在一边的事,江君满不在乎。
酒过三巡,终于有大臣开始奏事,却是弹劾当朝其它大臣的私事。被弹劾的大臣自然辩解,却不敢像新朝初立一样不成体统的当堂动手,只敢在案几后跪地匍匐,战战兢兢向明王澄清。
两边的大臣互相揭短,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高仲不耐的咳嗽一声,双方偃旗息鼓。
接下来又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别说汉王乱军怎么平叛,连被软禁的江君都隐约听说的建北水患、建东地动也没人提及赈灾情况如何。似乎这样就是个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江君觉得自己醉了,不过那么几杯酒,君王在饮,百官同饮,却只有他一个人醉了,想来是太久没喝的原因吧!
左袖一扬,又是一杯酒水入喉,江君只觉胃里翻江倒海,象牙雕成的酒具落在案几上。
拍案而起。
“本将请战,不破汉军,无颜面对君上。”掷地有声的一句话,终于有了几分昔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不败战神的风采。
百官骚动,坐在对面的丞相西盎然忍不住担忧的看了一眼江君:这人真是,怎么就学不乖呢?
“江卿还是没变啊,修养了三年还是这般风风火火。” 高仲的脸上看不出喜怒,虽然老了,但高仲的视力依旧很好,他的王座在大修宫殿后更高了,看下面的人看的也看的更清楚了。
“想来为臣是本性难移。”江君话一出口便知道要遭,西盎然听到更是闭目叹息:完了。百官们更是伸长了脖子看戏。
出乎江君意料的是明王没有发火,可能是压在心里等秋后算账,不对,是秋后处斩。
“江桂舟,听旨。”
“是!”
“高阳本为我大明藩属之地,汉贼方奕轩盘踞高阳,为天下所共知。朝廷字小为怀,叠次派兵前往平定,灭汉贼方氏。本年四月间,高阳又有汉贼余孽方知有率众变乱,百姓日加惊扰,该地太守请兵援剿,情词迫切。汉贼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无理已极,势难再予姑容。著江桂舟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集雄师十万,陆续进发,以拯高阳民於涂炭;并著沿江、沿路各将军及统兵大臣,整饬戎行,遇有汉贼,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致於罪戾。
将此通谕知之。
钦此。”
明王是草民出生,这样一出旨意是早就写好了的,就等江君本人按耐不住跳出来。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想太多又何宜?江君干脆利落的接旨,说来说去,反正一切还是要回到战场上去。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
如果不是没人能打仗了,江君不可能从软禁中出来;如果不是江君打仗太好,江君也不会被软禁;可江君要是打不了胜仗,江君早死了。
“三日之后,江卿便率军南行吧,退朝!”也不管江君还跪在殿中,高仲直接退朝了,前几天甘内侍才从掖庭找了一对双生子美人,今天要不是因为江君,他才舍不得离开这对大宝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