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他是大连男子,而她是北京姑娘,两个人相遇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他大她一届,同是学生会的成员,他是副主席,比起主席少了份凌厉。她被他的沉稳气质所迷惑,情愿跟随,生死契阔。
起初他是待她是极好的,一个不懂事的小学妹,偶尔犯点迷糊,喜欢向自己讨教问题。他却不知这个看似懵懂的丫头在看他时是怎样的心情。偶尔组织活动忙到很晚,他请她吃饭,饭间他说起他故乡大连,言语间表情温柔,目光却暗含忧伤。他是要回去,想到这她的心狠狠地疼了一下。
她的朋友说他像海,她更觉得他像漩涡,因其深度而使她难辨方向。有时她又觉得他像极地冰山,连崩塌都是寂然无声的。
他是复读生,读了三年的高三才考来这里,他的骄傲使他努力做好一切,不能被人低看。他和她谈天说地,让她看到了他的过往,因为这些她更加想爱惜他。
学文科出身的她却总以为大连是南方沿海城市,却忘了自己爱上的是东北男生。
假期他没有回去。她看他的日志,他心心念念的是他的家乡,大海、沙滩、星光和米线。米线是他最钟爱的食物,他说大连的米线最好吃,因为东北的米好啊。他说这句话时右脸露出一个小小的梨窝,很单纯的样子。
大二的平安夜她向他表白,结果一颗又大又红的苹果和信被人委婉的送了回来。她看着紫色的棉纸越发悲伤。起码他没有欺骗爱情,这样想心里就好受多了。
他们还是在学生会里碰面,她依然是他的得力助手,两人是最佳组合。他不是因公废私的人,有时也会夸她,就算被拒绝了,她还是想着他的好,不忍责备。她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很快就会接任他的位置。只是两人公事以外再无交集。
一段日子后她受不了他不温不火的态度,提出退社。大家极力挽留,主席也单独和她谈了话,只有他无动于衷。只要他说,她就会留下,她想到自己说他像冰山的话,笑笑离开了。
她跑遍学校周边的餐馆点米线来吃,希望有机会遇见他,希望自己能优雅的和他打声招呼,可是什么也没发生。有时呢她想,她连骗自己说他曾爱过她的机会都没有,真是可怜。
不知怎地就起了流言,说他伤害她。他独自在食堂吃饭总有人指指点点。为什么不辩解呢,还是以为是她说的?大三那一年她很少再看见他。
他毕业了,没有和她说再见。他对她重如泰山,而她轻如鸿毛,是这样吧?一年间传了各种消息,说他出国发展了,说他留在北京,说他因个性耿直得罪了人。她相信他回到了大连,在海边有他自己的房子,悠闲的过日子,吃着好吃的米线。
她毕业时填同学录,梦想:去大连吃米线。她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味道让他留恋不忘。
几年过去了,她成为出色的营销人员,懂得保养皮肤和搭配衣服,会应酬,辞令语言说得无懈可击。她也谈几过场恋爱,可总心不在焉,无疾而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真是没法应付对方的一往情深,而从前自己一往情深时,那个人连试都没试。
死心塌地的守着一颗死去的心该如何去爱?
他若看到现在的她会不会后悔?她想着想着扑哧乐了。一定不会,她爱上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啊!
有时和朋友逛街,她突然问大连在哪?若对方脱口而出说南方,她便会郑重其事的告诉他:是北方,它隶属辽宁。然后笑得眼里泛出泪花。原来,你我竟是南辕北辙。
会议桌上她指挥若定,饭局上侃侃而谈,出入各大酒店如入无人之境。朋友们说她变了。没有人知道,当她一个人的时候,独自走进小店里,她依然是那个左顾右盼,只会点米线来吃的女孩。她想,总有一个地方的米线是更好吃的,总有一种味道可以让她忘记曾经的梦想。
偶然听同事说云南开远的土鸡米线最好吃,她立刻定了隔天机票,以考察的名义带上助理就飞往了云南。
馆子里人很多,不少昆明市里的人专程过来吃。很久才到她这桌,一碗软滑的米线,一碗正宗土鸡汤,一碗红红的油辣子。助理边吃边赞不绝口,看她吃得面无表情就问她好吃吗。
好吃吗?
她的手一下僵住了。多少次她吃着米线希望能遇见他,希望问他一声好吃吗。他若说好吃,这就是人间美味,若说不好吃,她便味如嚼蜡。
好吃吗?
多想听他说好吃啊。
原来不是想让自己忘记大连,而是想让他忘记。
“你看这里的米线也很好吃,你不用回去了。”这是什么时候起想说的话呢,这么多年了,兜兜转转只是想让他留下来。
热闹的餐馆里,她泪如雨下。助理吓坏了,一直问怎么啦,是不是不好吃?
她想说不是,可瞬间哭得溃不成军。
到底好不好吃她无从比较,他不在,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他的爱从来不曾在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