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3 关于姓氏名号与称呼
姓:是部族号。所谓“姓”,实际上就是女/生,表明姓起源于母系社会。
氏:是家族号,是“姓”的分支。姓是不变的,氏则可以自立。周朝分封同姓宗室极多,为区别“同姓”,各路诸侯纷纷起用自己的“氏号”,姓反而少提。汉朝以后,逐渐就把“姓氏”混为一谈了。
名:降生三个月后由父亲(或父亲委托他人)取的。
字:在成年时(冠礼、笄礼)时由同族尊长取的。男二十行冠礼时取字,女十五行笈礼时取字。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意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关。
号:自取或封的。姓氏是“先天”的,出生前就有了的部族或家族称号;名字虽然是“后天(出生之后)”的,但本人没有什么发言权。古人为表示对宗族、尊长的敬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如果想表示一下自己的意愿,就只好主动或被动地编一些“号”。号的种类有“别号”、“封号”、“谥号”、“庙号”、年号”以及一些相关连的俗称等。别号大多数是自取的。封号:是生前由诸侯、国君、帝王封赏的爵位、名号。谥号是人死以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功德、业绩而追赠的封号。帝王在“谥号”之前还有庙号,也是死后追封的。年号是帝王记年的名号,自汉武帝时开始出现。
关于称呼礼仪,一般来说,称名是卑下的,故自称多直称名,以示谦恭(反之,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但长辈对晚辈、“君子”对“小人”等,则属于无须拘礼,可以直呼其名。称字是恭谨尊敬的,因此古人平辈互称,晚辈、后人对长辈、前人多称以“字”,以示谦恭有礼。但对父母连字也不能称。
关于女子的姓名,贵族女子姓重于名。待嫁女子在姓前加孟(伯)、仲、叔、季表排行。出嫁女子姓前加所出自国名或氏;配偶是别国国君的,姓上加配偶受封国名;配偶为别国卿大夫的,姓上加配偶的氏或邑名;死后,姓上加配偶或本人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