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诗情不改,词韵依然 ...
-
心情不佳时,喜欢填词。把过往的点点滴滴,化作诗词的平平仄仄,不好的情绪,随着诗词的韵律,一起一伏,归于平静。
喜欢古典的东西,尤其喜欢唐宋诗词。虽然我还不是个中高手,但并不妨碍我在诗海词韵里遨游,自娱自乐,痴心不改。
西方有一句话:“诗人向他自己说话,被世人偷听了去。”我之于填词,纯粹出于自然,表达某时某刻的喜怒哀乐,或是对某事的看法,是我自己的感悟,不必刻意去迎合他人。
如几年前写的一首《江城子》:
五一听雨雨匆匆,睡意浓,泪眼红。思念亲人,别后盼重逢。欲作家书意不通,情意重、记心中。 梦回清镇楼空空,怨东风,恨无穷。寻梦归时,不见旧音容。纵有千金谁与共?空自苦、梦难同!
这是初学写词时的拙作,或许难登大雅之堂,但它见证着我的成长,至今难忘。
一开始不太懂平仄,只知凑字数,放手去写,无拘无束,难免草率粗疏。情感有了,但失了格律,少了韵味。
等深入后才发现,诗词要讲究用词、句法、章法、意境等等,平仄只不过是最低的要求。
词,诗歌的一种。又称曲子令、小令、长短句、诗余。最早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每首词都有一种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或称词牌名),如“西江月”、“浣溪沙”、“玉蝴蝶”等。词的词牌主要是定音乐,亦是对词的字数、句式、韵数进行限定。
在古词韵里,分为平声、仄声和入声。平和仄、入不可通押,仄和入一般也不通押。按普通话来说,一般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普通话里入声已经没有了,只方言里还有。入声在诗词中如非韵脚部分,一般可看作仄声处理。
曾经很迷填词,看了很多有关诗词格律的书。越深入,发现自己越浅薄。有段时间对自己写的东西很不满意,有不想写下去的念头。所填之词,语言过于直白,顾了格律,失了韵味,总有被束缚的感觉。
所幸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就算我自己没能写出好句,但起码我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比从前提高了许多。诗词的博大精深,值得我细细体味。短短几字,寥寥数语,让人浮想连篇,回味无穷。
写诗词之东西,需要一种沉迷。没有多读多写的精神,难出好句。
养成写作习惯的人,或许会没话找话说,而没有写作习惯的人,往往有话没处说,或是有话不知该如何说。一些真切的生活体验,一点某方面独到的见解,没有把它们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埋没了,实在是可惜。
因此就算有时找不到感觉,所填之词亦直白无味,我还是强迫自己写下去。
零七年底大病一场,填了一首《蝶恋花》:
落叶狂花香满路,欲系金秋,却被冬风妒。犹自风前说日暮,年华流逝无人顾。 病困他乡谁与诉?一缕愁思,且把身心误。笑看远山冰冻处,春来又是花千树。
当初写《江城子》时,我还不识词谱,乃根据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逐句推出的格律,然后再按照自己推出的格律写词。后来随着对诗词的深入了解,不再是单纯的写词,可以称得上是填词了。我先翻词谱,确定词牌,然后再根据格律,把所思所感融入词中,如《蝶恋花》。从《江城子》的青涩到《蝶恋花》的自然,我正一步步体验着诗词的魅力。
虽然有时我所填之词过于直白,少了韵味,但我还是坚持遵守格律。不识格律,可以随心所欲;了解格律,甘心被之束缚。词如果失了格律,就少了那份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填词要厚积薄发,不要着急,水到自然渠成。可惜我所填之词,有时没有多琢磨,缺少新意,字句也有不稳的地方,太薄太急。
填词,一开始是放手写,无拘无束,当然自由,但这是草率粗疏,等深入后才发现,要讲技巧、安排,还要受格律限制,自然就困难些。然随着水平的提高,又会感觉得心应手,但这已不是开始时的自己了。可是往下步还要提高,就要突破形成定式的自己,这个就比较难了。
爱好诗词是一件很好的事,生活中有个寄托,给情感一个疏通的渠道。沉迷于诗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论将来在诗词上的造诣如何,喜欢诗词的心永远不会改变。此生愿在诗海词韵里寻觅。
只要诗情不改,就让词韵依然。